学术投稿

血液透析在急、慢性心衰治疗领域中的尝试

刘国庆

关键词:心力衰竭, 心脏前负荷, 心功能,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在急性左心衰抢救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多脏器损伤、高度水肿、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患者提供救治领域的新路径。方法针对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血液透析的方法降低心脏的前负荷,从而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结果23例患者经血液透析经治疗,除4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心脏意外死亡外,其余19例经治疗夜间可平卧入睡,心功能均恢复到Ⅱ~Ⅲ级,水肿基本消退,病情明显缓解。结论急性心衰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因无尿,临床唯一且有效的办法就是血液透析,增加心脏的收缩力,从而达到缓解心衰的目的;慢性心衰的患者,经血透超滤脱水,通过降低心脏前负荷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且能清除病程中产生内毒素、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衰合并低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慢性心衰合并低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多巴胺泵入、醛固酮拮抗剂、利尿剂等药物,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再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49%,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6.60%;研究组的心搏出量和每分钟排血量高于参照组,心率低于参照组;治疗后研究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多巴胺能提高心肌收缩能力,增加排血量,提升血压,对慢性心衰合并低血压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邓超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依那普利叶酸对H型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0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方案治疗,观察组则接受依那普利叶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不同阶段血压水平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分别为(138.1±12.3)mm Hg (1 mm Hg=0.133 kPa)、(86.8±6.7)mm Hg,均低于对照组,前者血清Hcy水平为(15.1±3.7)μmol/L,同样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SBP与DBP分别为(134.3±16.4)mm Hg、(81.9±8.0)mm Hg,血清Hcy水平为(12.1±3.0)μmol/L,同样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依那普利叶酸方案,降压效果好,药效作用强,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赖春进;闫丽红;邹小慧;王志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来曲唑和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来曲唑(LE)和氯米芬(CC)治疗经预处理后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3例PCOS不孕患者,于本院行第1次促排卵,经预处理3~6个月。随机分为两组, LE组29个周期,月经第3~5天始每天服用CC 50 mg,共5 d。CC组34个周期,月经第3~5天始每天服用LE 5 mg,共5 d。结果 LE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高于C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CG日≥18 mm卵泡数、周期妊娠率、多胎妊娠率、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COS不孕患者,与CC相比, LE对子宫内膜无不良影响,诱导排卵效果和周期妊娠结局相当。

    作者:黎普茜;叶艳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狼疮性肾炎临床病理学观察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肾穿刺活检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分析,讨论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33例LN中Ⅰ型(轻微病变性)1例;Ⅱ型(系膜增生性)6例;Ⅲ型(局灶性)4例;Ⅳ型(弥漫性)14例;Ⅴ型(膜性)4例;Ⅲ+Ⅴ型2例;Ⅳ+Ⅴ型2例。33例均呈现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血清补体(Clq)及纤维蛋白相关抗原(FRA)在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高强度的沉积,呈现“满堂亮”;肾小球系膜区、上皮下、基底膜和内皮下可见多少不等的电子致密物沉积。结论 LN的诊断中,临床表现有重要决定性作用,无SLE指征或指征不足时,均不能做出LN诊断,肾穿刺活检主要对明确其病理分型、了解其活动情况、指导临床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刘萌萌;李洪滢;魏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37例COPD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对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经治疗,35例患者气急、呼吸困难感觉明显改善。结论患者及家属掌握预防COPD病情加重、急性发作的方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化疗期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自护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化疗期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自护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148例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自护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并总结归纳化疗期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干预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抑郁自评得分和焦虑自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期乳腺癌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自护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加快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刘素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炙甘草汤对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病理损伤的影响

    目的:研究炙甘草汤影响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病理损伤发生的情况。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炙甘草汤组,每组30只,利用HE染色法对小鼠心肌病理形态进行观察, VG染色法对小鼠心肌组织胶原形态进行观察,同时检测了小鼠心肌组织的细胞光密度和面积。结果炙甘草汤可以抑制小鼠发生慢性病毒性的心肌炎症反应,并减轻了小鼠的心肌组织的胶原增生情况,炙甘草汤组小鼠心肌细胞光密度和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炙甘草汤能有效地减轻小鼠发生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发生病理性损伤。

    作者:邝志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丹参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丹参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培哚普利治疗,研究组予以丹参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治疗后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尿微量白蛋白(UAER)、血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等检测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能稳定患者血糖水平并改善其肾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谭淑英;容雪瑶;秦兴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耳廓前囊壁软骨部分切除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目的:探讨耳廓前囊壁软骨部分切除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90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切除囊肿前壁中间部分约2/3软骨,吸净囊液,用刮匙充分搔刮残余前囊壁和后囊壁软骨,创造新鲜软骨创面,然后行切口处皮肤及软骨全层间断缝合,加压包扎。结果应用耳廓前囊壁软骨部分切除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90例,均治愈,无一例复发,术后耳廓无畸形。结论耳廓前囊壁软骨部分切除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具有简单易行、损伤少、不影响外观、不复发、长期疗效稳定等优点,且无明显并发症,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可靠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宋昶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抗菌药在妇产科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目的:针对抗菌药物在妇产科的使用现状和进展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妇产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200例患者当中,使用抗菌药物的110例,占55.0%,其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90例,占45.0%;单一用药的患者50例,占25%;二联用药的患者43例,占21.5%;三联用药的患者17例,占8.5%。不合理用药9例,占4.5%。抗菌药物的主要使用种类为青霉素、克林霉素、替硝唑、头孢唑污钠、甲硝唑、阿奇霉素以及头孢曲松等,不合理的用药情况主要包括不合理的用法、不合理的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以及过长的用药时间等。结论在妇产科的临床治疗当中对抗菌药进行了普遍的使用,而且不合理的用药现象也在一定程度存在着,因此,必须要积极的培训和指导妇产科医护人员,使其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的安排和使用。

    作者:马景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诊断哮喘患儿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并予相应抗哮喘治疗3个月后再行肺通气功能检测,了解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呼吸生理参数。结果治疗前肺功能大气道及小气道通气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大呼气量(FEV1)、大呼气流速峰值(PEF)和用力呼气25%流速(FEF25)、用力呼气50%流速(FEF50)]均明显低于预测值,经治疗后其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检测客观而且重复性强,与临床相关性好,可动态观察,是诊断哮喘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指导治疗、判断预后、评价疗效有重要意义,应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

    作者:刘秀蜀;黄轶喆;邓灵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产后宫腔组织物残留辅助治疗实施产后康复按摩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宫腔组织物残留辅助治疗实施产后康复按摩的效果。方法180例产后胎盘、胎膜组织宫腔残留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产后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产后康复按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宫腔内组织物排出情况、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宫腔组织物残留辅助治疗中进行产后康复按摩,有利于患者宫腔内组织物排出及子宫收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婉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临床药师参与重度低钾血症的临床救治实践

    本文以1例重度低钾血症患者的会诊为例,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危重患者药物治疗的思路和作用。临床药师以专业特长参与临床治疗,分析患者严重低血钾的病因、评估患者缺钾总量、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和药学监护重点,优化了药物治疗方案,促进了患者病情的转归。为临床团队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提高救治有效率。

    作者:贺坤;苏广珠;和晓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讨论消化性溃疡的护理措施与体会。方法对5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治愈56例,有显著效果2例。结论选取相应的临床护理对策可有效的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

    作者:林美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我院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本院中医与西医治疗盆腔炎的疗效。方法盆腔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灌肠治疗,均治疗3个疗程,对其治愈情况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66.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盆腔炎安全有效,尤其在盆腔反复发作和慢性盆腔炎治疗中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兰芳;黄芳;梁星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对比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社区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和探讨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社区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2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60例。小剂量组采用辛伐他汀20 mg/d治疗,大剂量组采用辛伐他汀40 mg/d治疗,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的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大剂量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小剂量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的TC、LDL-C、HDL-C、TG的水平显著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有效率高,改善TC、LDL-C、HDL-C、TG的水平的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庄再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免疫抑制剂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病历报告及文献复习

    本文通过对免疫抑制剂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患者的用药分析,探讨乙型病毒肝炎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抗病毒治疗的作用。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临床治疗,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对于乙型病毒肝炎患者,因合并其他疾病需运用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状况,选择合适抗病毒药物,积极开展抗病毒治疗。

    作者:薛昀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危重症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在治疗危重症患者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和肠外营养支持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肠外支持治疗相比,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不仅有效地改善危重症患者营养不良,还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并总结护理经验,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LC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120例患者中,手术后共有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所有患者经及时的处理和治疗后,均完全康复出院,没有患者复发。结论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并针对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曾珍秀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脏介入手术前后的护理指导

    目的:总结心脏病患者心脏介入手术前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护理指导对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和加快康复的临床意义。方法抽样选取进行心脏介入手术住院患者50例,临床观察并整理详尽的护理记录。结果50例患者中,仅有2例在术后出现血肿,其余48例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并且正常出院,出院恢复期间也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帮助进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尽快康复,有效提高护理指导的效率。

    作者:赵文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