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淑英;容雪瑶;秦兴华
目的:探讨产后宫腔组织物残留辅助治疗实施产后康复按摩的效果。方法180例产后胎盘、胎膜组织宫腔残留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产后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产后康复按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宫腔内组织物排出情况、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宫腔组织物残留辅助治疗中进行产后康复按摩,有利于患者宫腔内组织物排出及子宫收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婉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诊断哮喘患儿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并予相应抗哮喘治疗3个月后再行肺通气功能检测,了解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呼吸生理参数。结果治疗前肺功能大气道及小气道通气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大呼气量(FEV1)、大呼气流速峰值(PEF)和用力呼气25%流速(FEF25)、用力呼气50%流速(FEF50)]均明显低于预测值,经治疗后其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检测客观而且重复性强,与临床相关性好,可动态观察,是诊断哮喘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指导治疗、判断预后、评价疗效有重要意义,应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
作者:刘秀蜀;黄轶喆;邓灵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酰肉碱代谢特点。方法收集107例初发T2DM患者血滤纸片标本,与正常对照组93例比较。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分析脂酰肉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T2DM患者血中游离肉碱的含量无明显改变,而长链脂酰肉碱(C14~C18)的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莞地区新发T2DM患者存在长链脂酰肉碱的代谢异常。
作者:李春华;陈占玲;孙庆凯;张秀薇;陈伟坤;孙晓玲;黄秋霞;黄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引起偏瘫患者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更短,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下降幅度更大,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栓形成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血栓形成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宏;任建恭;赵创合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规范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4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进行规范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平均血糖控制时间为(3.6±1.3)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1.9)d;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6.8±3.1)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4.1)d;实验组的住院满意度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80.9%;实验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袁宇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早期妊娠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58例SLE合并早期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成功分娩率为72.41%,对照组为55.17%,观察组新生儿成功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早期妊娠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绮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综合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术后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生理、环境、社会4维度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空闲生活、家庭生活、人际交往、同伴关系及性生活5个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济状况、职业状况及自理程度3个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效缓解患者抑郁情绪,对患者术后身体康复极为有利,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亚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对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的影响。方法130例高血压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均给予降糖、降压、调脂、抗凝等常规治疗,在抗血小板方面,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栓肠溶胶囊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PAF水平均有显著性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合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对于抗血小板治疗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考虑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栓肠溶胶囊,通过降低PAF水平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作者:姚剑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天龙通腑方对脑出血急性期中腑证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出血80例单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龙通腑方。观察两组治疗14 d的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65%VS 8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腹胀消除时间、平均排便时间及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龙通腑方对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并可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贾红波;杨光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辨证结合塞来昔布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肾阳虚证)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肾阳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仅接受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肾中药辨证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停药1、2及3月后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量表评分降低至(3.92±0.51)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控制16例,显效15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恶心1例,胃痛1例,食欲不振2例,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50%;停药1月后观察组复发3例,2月后复发3例,3月后复发1例,整体复发率为17.50%,低于对照组的6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补肾中药辨证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方案,临床治疗总有有效率高,患者膝关节症状改善明显,且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停药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乐辉;李雄辉;成钊敏;刘阳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胀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86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3例。实验组给予术后早期正确的宣教、早期饮食、按摩、早期活动以及静脉止痛泵自控止痛;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肛门排气后进食,术后给予哌替啶50 mg肌内注射。对两组产妇的腹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腹胀发生率35.66%,明显低于对照组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给予早期正确饮食及活动指导、腹部按摩、有效止痛是避免和减少腹胀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临床可积极应用。
作者:杨会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为了能够更快的缓解急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提高临床疗效,分析和研究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加用炎琥宁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180例急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按照常规头孢曲松钠抗感染、补液等方案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在上述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治疗,统计和分析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86.67%低于观察组的9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肺炎在治疗上采取炎琥宁与头孢曲松钠联合治疗,不仅提高疗效,更有利于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缩短用药时间,值得推荐和应用。
作者:丁俊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肿瘤癌痛护理障碍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80例癌症患者及本院的6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分别列为患者组及护士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两组的癌痛认知及用药方面的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的癌痛知识较为贫乏会影响到对患者的评估,患者对癌痛认知不彻底,在用药方面有很多顾虑,影响了其生活的质量。结论对癌痛患者的护理需要其家属、患者本人和护士共同完善,应当从提高护理人员对癌痛的认知入手,确保护士能对患者正确宣教,消除患者心理负担,进而有效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
作者:杜雯;周洁;王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背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带指神经背侧支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方法修复治疗指腹缺损患者100例120指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的皮瓣成活良好,随访3~13个月观察,指腹的外形恢复良好,静止两点辨别觉达3.0~6.4 mm,依据总主动活动度(TAM)法评价手指功能情况,均显示为优。查看供区无畸形发生,经统计,患者的感觉恢复、外观、手指功能恢复均比较满意。结论采用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背皮瓣对指腹缺损进行修复,操作简单方便,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到临床中。
作者:何明飞;李亮;陆蕴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药师处方点评模式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处方质量与2013年的处方质量进行对比,然后对已建立药师处方点评模式后处方的质量进行分析,观察各指标数据的变化情况,以此分析处方点评模式应用的重要性。结果对比后可以看出,2013年处方对于门诊用药情况、基本用药情况、针剂类药物使用情况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改变,其中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下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显著提升。结论采用药师处方评价模式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控制医院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不断提升医院在患者心中的形象。
作者:周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106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06例患者中,23例复发,复发率为21.7%。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与患者的年龄、肌瘤数目、肌瘤大小有关,而与产次、子宫肌瘤的位置关系、术后妊娠情况无关,其中年龄、肌瘤数目、子宫肌瘤大小是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妊娠是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要充分评估其危险因素,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有效的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曾翠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流产应用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联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40例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应用负吸压引术或钳刮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联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流产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其出血量、出血时间、转经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流产治疗中的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并广泛应用。
作者:董枫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防跌倒评估分级护理在复苏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全身麻醉(全麻)术后入复苏室复苏的1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患儿入复苏室后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按照评估标准分为不同风险等级,实验组患儿按照不同风险等级进行分级护理;对照组患儿按照复苏室常规护理要求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机率为16.25%,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在复苏室对全麻术后患儿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进行分级护理能降低患儿发生受伤等意外事件的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雪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在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9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路径,观察组采用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对比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关联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心率及皮质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时段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设的护理流程能提升原有的护理质量,保证术后时段的患者安全,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牛晓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注射术在非麻醉状态下治疗出血性痔病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出血性痔病患者,行RPH联合注射术在非麻醉状态下进行治疗,观察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术后患者的出血症状全部消失,且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度为100%。结论 RPH联合注射术在非麻醉状态下治疗出血性痔病,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临床效果满意,且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无并发症,临床应推广应用。
作者:陈锦珍;向德志;何隆甫;黄超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