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那普利叶酸对H型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赖春进;闫丽红;邹小慧;王志英

关键词:H型高血压, 依那普利叶酸, 血压, 安全性
摘要: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0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方案治疗,观察组则接受依那普利叶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不同阶段血压水平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分别为(138.1±12.3)mm Hg (1 mm Hg=0.133 kPa)、(86.8±6.7)mm Hg,均低于对照组,前者血清Hcy水平为(15.1±3.7)μmol/L,同样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SBP与DBP分别为(134.3±16.4)mm Hg、(81.9±8.0)mm Hg,血清Hcy水平为(12.1±3.0)μmol/L,同样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依那普利叶酸方案,降压效果好,药效作用强,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用肺康复治疗对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COPD稳定期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肺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在稳定期给予肺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促进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叶海英;张飞雄;杨龙峰;叶永青;凌丽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双孔腹腔镜阑尾炎周围脓肿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双孔腹腔镜阑尾炎周围脓肿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30例阑尾炎周围脓肿手术患者依据CO2气压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例。两组阑尾炎周围脓肿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将气腹的压力设定在13~15 mm Hg(1mm Hg=0.133 kPa)之间,注意保证患者气腹的压力恒定。研究组气腹的压力设定在8~12 mm Hg之间,保证患者气腹压力处于恒定状态。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孔腹腔镜阑尾炎周围脓肿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春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乳腺囊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乳腺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乳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抽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乳腺囊肿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李庆;卢志强;胡美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肾嫌色细胞癌14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4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本组14例患者,肿瘤直径3~12 cm,平均直径7 cm。肿物切面呈灰黄色或棕褐色,实性。镜下瘤细胞多呈实性巢索状排列,有灶性的管状或小梁状排列。癌细胞呈大圆形或多边形,胞膜较厚,界限清楚,透明的核周空晕明显。14例患者中,肉眼血尿6例,腰部胀痛5例,兼有3例,1例合并子宫颈鳞状细胞癌,1例有骨转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高分子量CK、EMA和CD117均阳性,7例CK7阳性;Vimentin均为阴性, Ki-67(+2%~+3%)。结论嫌色性肾细胞癌是来源于集合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预后较透明细胞癌好。

    作者:曹汴英;李向龙;洪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天龙通腑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中腑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天龙通腑方对脑出血急性期中腑证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出血80例单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龙通腑方。观察两组治疗14 d的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65%VS 8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腹胀消除时间、平均排便时间及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龙通腑方对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并可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贾红波;杨光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丁胺卡那霉素的药物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丁胺卡那霉素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半合成卡那霉素A的衍生物,其理化、药理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特点与其他氨基糖苷抗生素相似,且优,特别对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菌株具有较强的杀伤力。本文从丁胺卡那霉素的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作者:张世德;黄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规范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规范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4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进行规范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平均血糖控制时间为(3.6±1.3)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1.9)d;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6.8±3.1)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4.1)d;实验组的住院满意度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80.9%;实验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袁宇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孕症的中医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不孕症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不孕症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个疗程妊娠4例;2个疗程妊娠10例;3个疗程妊娠7例,6个月内妊娠率达70%。结论不孕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妇产科疾病的一种后遗症或结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中医辨证方法繁多,在不孕症的治疗上,除药物和针灸疗法外,临床上还可配合多种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李晓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对急诊科脑卒中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从入院到接受治疗的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到接受治疗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诊科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可使患者以快的速度接受针对性护理与治疗,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护理效果得到提高。

    作者:李玉文;邓应美;唐讯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阿立哌唑和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和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阿立哌唑组(82例)和喹硫平组(86例)。治疗时间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都有较显著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8.05%;喹硫平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7.91%,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阿立哌唑和喹硫平疗效相当。阿立哌唑组24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27%,喹硫平组36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娥美;陈晔;刘达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狼疮性肾炎临床病理学观察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肾穿刺活检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分析,讨论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33例LN中Ⅰ型(轻微病变性)1例;Ⅱ型(系膜增生性)6例;Ⅲ型(局灶性)4例;Ⅳ型(弥漫性)14例;Ⅴ型(膜性)4例;Ⅲ+Ⅴ型2例;Ⅳ+Ⅴ型2例。33例均呈现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血清补体(Clq)及纤维蛋白相关抗原(FRA)在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高强度的沉积,呈现“满堂亮”;肾小球系膜区、上皮下、基底膜和内皮下可见多少不等的电子致密物沉积。结论 LN的诊断中,临床表现有重要决定性作用,无SLE指征或指征不足时,均不能做出LN诊断,肾穿刺活检主要对明确其病理分型、了解其活动情况、指导临床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刘萌萌;李洪滢;魏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NBNA(中国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检查)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HIE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NBNA评分,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金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B型脑钠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水平改变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水平改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肺动脉压力是否升高分为A组(41例,肺动脉压升高)和B组(35例,肺动脉压正常),同时选择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35例)。观察比较所选对象的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及所选对象的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结果 A组肺动脉压力、B型脑钠肽水平高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右心室内径大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B型脑钠肽水平升高,与肺动脉压升高和右心功能不全关系密切,监测B型脑钠肽水平改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黎潜;关远志;周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服务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住院时间和生活自理、无心理问题和掌握运动训练方法的例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舒适护理模式的运用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治疗指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伟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干预NF-κB信号通路对鼠脑皮层神经元自噬的影响

    目的:研究观察干预NF-κB信号途径对脑皮层神经元自噬的影响。方法用PMA及PDTC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脑皮层神经元,分别应用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法测定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蛋白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蛋白Beclin 1表达情况。结果 PMA干预下神经元NF-κB蛋白表达及自噬指标均呈相关性升高,而经PDTC处理后上述变化均受不同程度的抑制。各指标激活及抑制程度均与药物作用剂量与时间相关。结论 NF-κB通路活化可能是启动大鼠脑皮层神经元不同程度的自噬进程的中心环节,而PDTC能够通过抑制NF-κB通路而抑制这些进程,但不能完全阻断这些进程。

    作者:莫伟;陈兵;龙霄翱;邹新辉;梁远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消栓肠溶胶囊对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PAF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对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的影响。方法130例高血压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均给予降糖、降压、调脂、抗凝等常规治疗,在抗血小板方面,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栓肠溶胶囊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PAF水平均有显著性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合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对于抗血小板治疗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考虑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栓肠溶胶囊,通过降低PAF水平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作者:姚剑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系统化护理干预降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系统化护理干预降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85例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编号,单号43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双号42例为观察组,给予系统化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2.0352, P<0.05);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4.76%、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4.76%、压疮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23.26%、30.23%、25.58%(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其护理方法和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宋爱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23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心理的有效性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心理的有效性,并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45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4例)和对照组(2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各项生活质量36条目简明量表(SF-36)评分,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以及各项生活质量SF-36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及SAS评分、各项生活质量SF-36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同时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李天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压氧和依达拉奉治疗脑栓塞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脑栓塞患者应用高压氧和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脑栓塞患者,随机分为甲组(23例)和乙组(23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甲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乙组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甲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3%,乙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3%,甲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栓塞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用高压氧治疗和依达拉奉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但依达拉奉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是一种高效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014年江苏省无锡市肿瘤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2550株。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4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2014年本院分离病原菌255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94株(占31.1%),革兰阴性菌1756株(占68.9%)。排列前三位的革兰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22株(8.7%)、表皮葡萄球菌114株(4.5%)、屎肠球菌62株(2.4%);排列前五位的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494株(19.4%)、铜绿假单胞菌490株(19.2%)、肺炎克雷伯菌322株(12.6%)、鲍曼不动杆菌304株(11.9%)、奇异变形杆菌60株(2.4%),以呼吸道、尿路、血液感染为主。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6%,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呈多重耐药,耐药率均>30%,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15%;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100%敏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0.9%、34.0%;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的耐药率分别达47.4%和40.8%。结论2014年本院分离病原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应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监测,采取有效措施,延缓耐药菌的产生和蔓延。

    作者:陆娟;王忠明;顾建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