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影响研究

叶海英;张飞雄;杨龙峰;叶永青;凌丽花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用肺康复治疗对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COPD稳定期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肺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在稳定期给予肺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促进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讨论消化性溃疡的护理措施与体会。方法对5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治愈56例,有显著效果2例。结论选取相应的临床护理对策可有效的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

    作者:林美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并分析孟鲁斯特纳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应用孟鲁斯特纳联合酮替芬治疗,对照组仅单纯应用孟鲁斯特纳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孟鲁斯特纳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可以有效的将患儿体征以及临床症状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吴乃许;陈振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规范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规范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4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进行规范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平均血糖控制时间为(3.6±1.3)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1.9)d;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6.8±3.1)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4.1)d;实验组的住院满意度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80.9%;实验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袁宇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理流程在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在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9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路径,观察组采用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对比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关联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心率及皮质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时段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设的护理流程能提升原有的护理质量,保证术后时段的患者安全,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牛晓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分析肿瘤癌痛护理障碍原因及护理途径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肿瘤癌痛护理障碍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80例癌症患者及本院的6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分别列为患者组及护士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两组的癌痛认知及用药方面的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的癌痛知识较为贫乏会影响到对患者的评估,患者对癌痛认知不彻底,在用药方面有很多顾虑,影响了其生活的质量。结论对癌痛患者的护理需要其家属、患者本人和护士共同完善,应当从提高护理人员对癌痛的认知入手,确保护士能对患者正确宣教,消除患者心理负担,进而有效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

    作者:杜雯;周洁;王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以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在小儿肠套叠中的诊断价值和应用意义。方法对85例小儿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所有患儿均具有套筒征和同心圆征特征性,和手术诊断相比,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7.65%。结论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患儿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作者:孟香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阴道B超与腹部B超对异位妊娠诊断准确率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阴道B超与腹部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方法66例异位妊娠女性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阴道B超检测与经腹部B超检测,比较这两种检测方式的准确度与超声图像。结果①阴道B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64%、90.00%、93.94%,腹部B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14%、60.00%、78.79%,阴道B超的检出情况优于腹部B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阴道B超检查在假孕囊、心管搏动、胚芽、盆腔积液、附件包块上的检出率高于经腹部B超检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的诊断中有着更高的应用价值,具备无痛、安全、快速等特征,检出率高于腹部B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洁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劳务工孕产妇产前检查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劳务工孕产妇产前检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方法89例劳务工孕产妇作为劳务工组,对孕产妇产检建册率及高位妊娠发生率、产检次数及围生儿缺陷率进行分析,另选取同期89例本地稳定职业孕产妇为对照组,对产检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劳务工组的产检次数、早期建册率明显较对照组低,高危妊娠、新生儿缺陷等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劳务工孕产妇产前检查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认知不足、经济因素及工作因素。结论大多数外来务工女性产检依从率低,经济条件与工作情况、认知情况是对产检依从性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可有效提高劳务工孕产妇产检依从率。

    作者:曾灵燕;叶国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早期妊娠的护理

    目的:分析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早期妊娠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58例SLE合并早期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成功分娩率为72.41%,对照组为55.17%,观察组新生儿成功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早期妊娠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绮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免疫抑制剂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病历报告及文献复习

    本文通过对免疫抑制剂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患者的用药分析,探讨乙型病毒肝炎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抗病毒治疗的作用。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临床治疗,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对于乙型病毒肝炎患者,因合并其他疾病需运用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状况,选择合适抗病毒药物,积极开展抗病毒治疗。

    作者:薛昀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CT扫描方式对肺内孤立大体肿瘤体积勾画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轴位和螺旋两种CT扫描方式对肺内孤立大体肿瘤体积(GTV)勾画的影响。方法将19例肺癌患者分别进行轴位(A)和螺旋(S)CT扫描。比较两种方法GTVA、GTVS大小、位置以及GTVA、GTVS匹配指数(MI)与体积的相关性。结果两种CT扫描方式的GTVA、GTVS大小及位置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GTVA与GTVS的MI与肿瘤体积显著相关(r=0.898, P<0.05)。结论两种CT扫描方式所确定的肺内孤立灶GTV的MI与肿瘤体积大小显著相关,同时采用螺旋扫描速度更快,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郑力文;丁渡铭;陈荣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孕症的中医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不孕症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不孕症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个疗程妊娠4例;2个疗程妊娠10例;3个疗程妊娠7例,6个月内妊娠率达70%。结论不孕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妇产科疾病的一种后遗症或结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中医辨证方法繁多,在不孕症的治疗上,除药物和针灸疗法外,临床上还可配合多种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李晓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探析

    目的:对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进行探析。方法妇产科60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患者使用米非司酮的情况、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在本研究中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率达到了42%,共有252例患者使用了米非司酮,其中24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9.5%。在使用米非司酮的情况下65%的患者是用来紧急避孕和终止妊娠。结论在妇产科中米非司酮的应用比较广泛,具有使用便利、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小、效果显著的特点值得在妇产科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江玉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观察

    目的:探讨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106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06例患者中,23例复发,复发率为21.7%。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与患者的年龄、肌瘤数目、肌瘤大小有关,而与产次、子宫肌瘤的位置关系、术后妊娠情况无关,其中年龄、肌瘤数目、子宫肌瘤大小是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妊娠是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要充分评估其危险因素,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有效的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曾翠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切开复位术对5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切开复位对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的患者,按患者手术与否的意愿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24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另56例患者选择切开复位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为94.64%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患者行切开复位术效果显著,并发症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吴旭辉;胡文峰;洪钟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在急、慢性心衰治疗领域中的尝试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在急性左心衰抢救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多脏器损伤、高度水肿、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患者提供救治领域的新路径。方法针对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血液透析的方法降低心脏的前负荷,从而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结果23例患者经血液透析经治疗,除4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心脏意外死亡外,其余19例经治疗夜间可平卧入睡,心功能均恢复到Ⅱ~Ⅲ级,水肿基本消退,病情明显缓解。结论急性心衰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因无尿,临床唯一且有效的办法就是血液透析,增加心脏的收缩力,从而达到缓解心衰的目的;慢性心衰的患者,经血透超滤脱水,通过降低心脏前负荷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且能清除病程中产生内毒素、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

    作者:刘国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对比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社区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和探讨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社区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2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60例。小剂量组采用辛伐他汀20 mg/d治疗,大剂量组采用辛伐他汀40 mg/d治疗,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的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大剂量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小剂量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的TC、LDL-C、HDL-C、TG的水平显著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有效率高,改善TC、LDL-C、HDL-C、TG的水平的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庄再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116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8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40 mg阿托伐他汀实施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20 mg阿托伐他汀实施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其中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1%;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3%,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优于单倍剂量。

    作者:朱法军;尹昌浩;李思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目的:分析并研究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心理护理)和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每组60例。分析两组护理应用效果。结果经分析得出对照组住院时间(8.2±1.1)d长于观察组(6.4±1.2)d (P<0.05);两组入院时焦虑评价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均低于入院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缓解病情,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刁丽娥;叶清建;吴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患有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低血糖的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41.67%),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餐后2 h的血糖和空腹血糖、血糖达标时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患者2型糖尿病可缩短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治疗方案经济、安全、有效,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王匀;黄伟鹏;梁煜;郑雯文;黄海玲;严志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