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CT扫描方式对肺内孤立大体肿瘤体积勾画的对比研究

郑力文;丁渡铭;陈荣华

关键词:孤立灶, 肺肿瘤, CT扫描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轴位和螺旋两种CT扫描方式对肺内孤立大体肿瘤体积(GTV)勾画的影响。方法将19例肺癌患者分别进行轴位(A)和螺旋(S)CT扫描。比较两种方法GTVA、GTVS大小、位置以及GTVA、GTVS匹配指数(MI)与体积的相关性。结果两种CT扫描方式的GTVA、GTVS大小及位置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GTVA与GTVS的MI与肿瘤体积显著相关(r=0.898, P<0.05)。结论两种CT扫描方式所确定的肺内孤立灶GTV的MI与肿瘤体积大小显著相关,同时采用螺旋扫描速度更快,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东莞地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酰肉碱谱特点分析研究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酰肉碱代谢特点。方法收集107例初发T2DM患者血滤纸片标本,与正常对照组93例比较。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分析脂酰肉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T2DM患者血中游离肉碱的含量无明显改变,而长链脂酰肉碱(C14~C18)的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莞地区新发T2DM患者存在长链脂酰肉碱的代谢异常。

    作者:李春华;陈占玲;孙庆凯;张秀薇;陈伟坤;孙晓玲;黄秋霞;黄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背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背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带指神经背侧支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方法修复治疗指腹缺损患者100例120指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的皮瓣成活良好,随访3~13个月观察,指腹的外形恢复良好,静止两点辨别觉达3.0~6.4 mm,依据总主动活动度(TAM)法评价手指功能情况,均显示为优。查看供区无畸形发生,经统计,患者的感觉恢复、外观、手指功能恢复均比较满意。结论采用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背皮瓣对指腹缺损进行修复,操作简单方便,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到临床中。

    作者:何明飞;李亮;陆蕴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23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心理的有效性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心理的有效性,并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45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4例)和对照组(2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各项生活质量36条目简明量表(SF-36)评分,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以及各项生活质量SF-36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及SAS评分、各项生活质量SF-36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同时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李天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对比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社区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和探讨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社区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2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60例。小剂量组采用辛伐他汀20 mg/d治疗,大剂量组采用辛伐他汀40 mg/d治疗,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的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大剂量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小剂量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的TC、LDL-C、HDL-C、TG的水平显著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有效率高,改善TC、LDL-C、HDL-C、TG的水平的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庄再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RPH联合注射术在非麻醉状态下治疗出血性痔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注射术在非麻醉状态下治疗出血性痔病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出血性痔病患者,行RPH联合注射术在非麻醉状态下进行治疗,观察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术后患者的出血症状全部消失,且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度为100%。结论 RPH联合注射术在非麻醉状态下治疗出血性痔病,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临床效果满意,且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无并发症,临床应推广应用。

    作者:陈锦珍;向德志;何隆甫;黄超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药师处方点评模式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药师处方点评模式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处方质量与2013年的处方质量进行对比,然后对已建立药师处方点评模式后处方的质量进行分析,观察各指标数据的变化情况,以此分析处方点评模式应用的重要性。结果对比后可以看出,2013年处方对于门诊用药情况、基本用药情况、针剂类药物使用情况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改变,其中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下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显著提升。结论采用药师处方评价模式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控制医院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不断提升医院在患者心中的形象。

    作者:周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阴道分泌物五联检查法在阴道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阴道分泌物五联检查法在阴道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0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共采集两份分泌物标本,分别进行常规阴道分泌物检查与五联检查法检查,常规法为湿片镜检及革兰染色镜检,五联检查法包括pH、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脯氨酸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阴道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细菌性阴道炎、白细胞、念珠菌的检出情况比较中,五联法明显高于常规法,而在其他感染、混合感染中常规法检出情况高于五联法,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滴虫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泌物五联检查法对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等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提高了临床对于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但仍不可忽视常规检测法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提高阴道炎临床检出率可选择五联法结合常规法进行检测。

    作者:匡芳梅;许雪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健康特色护理在高血压家庭病床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中医健康特色护理在高血压家庭病床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120例高血压家庭病床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中医健康特色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高血压相关疾病认知评分(82.87±7.98)分高于对照组(53.60±14.55)分(P<0.05);实验组91.7%戒烟戒酒、95.0%合理饮食、96.7%适当运动、93.3%遵医用药、95.0%定期复查,均高于对照组的76.7%、81.7%、73.3%、80.0%、83.3%(P<0.05或P<0.01);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16.2±3.7)、躯体功能评分(59.6±7.5)分、心理功能评分(65.8±9.2)分、社会功能评分(57.2±6.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1.6±3.2)、(53.2±7.1)、(56.7±8.4)、(51.1±6.0)分(P<0.05)。结论高血压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在高血压家庭病床中实施中医健康特色护理效果理想,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和遵医行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冯晓霞;杨恩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的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明显高于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与重度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与中度患者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与腔隙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后踝固定治疗在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接受踝关节骨折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后踝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84.2%,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75.4%;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后踝固定治疗的运用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优良率,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康复时间,具有显著的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就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观察

    目的:探讨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106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06例患者中,23例复发,复发率为21.7%。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与患者的年龄、肌瘤数目、肌瘤大小有关,而与产次、子宫肌瘤的位置关系、术后妊娠情况无关,其中年龄、肌瘤数目、子宫肌瘤大小是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妊娠是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要充分评估其危险因素,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有效的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曾翠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联合在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流产应用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流产应用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联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40例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应用负吸压引术或钳刮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联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流产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其出血量、出血时间、转经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流产治疗中的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并广泛应用。

    作者:董枫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间入路法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结肠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经中间入路法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术治疗,观察组为中间入路,对照组为外侧入路。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2年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间入路法CME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应推广使用。

    作者:赵炳端;许湘宁;李永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卡培他滨单药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单药对晚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7例晚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给予卡培他滨2500 mg/m2,2次/d,连用14 d,休息7 d,每21天重复,直到疾病进展,多6周期。结果部分缓解11例,稳定10例,疾病进展6例,总有效率40.7%,肿瘤控制率77.8%,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TTP)7.8个月。不良反应有:Ⅰ~Ⅱ度手足综合征5例,发生率18.5%,Ⅰ~Ⅱ度骨髓抑制6例,发生率22.2%,Ⅰ度腹泻2例,发生率为7.4%,Ⅰ度消化道反应2例,发生率为7.4%。结论卡培他滨单药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有较高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庞慧;李春艳;程晓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的疗效。方法76例脑卒中患者,经患者同意后对其进行调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指导训练。在治疗前后均对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恢复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开展持续的社区康复治疗十分必要。经过社区康复治疗可改善多数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罗翠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母血脐血内脂素与子痫前期新生儿体质量的关系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孕妇中,母血脐血内脂素与新生儿体质量的关系。方法住院分娩的孕妇198例,其中子痫前期(PE)孕妇98例(PE组),正常孕妇100例(对照组),其新生儿中小于胎龄儿(SGA)38例(SGA组)和适于胎龄儿(AGA)160例(AGA组)。比较分析了各组母血脐血内脂素、新生儿的体质量。结果母血内脂素、脐血的内脂素水平SGA组较AGA组更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脐血中内脂素浓度与母血中内脂素浓度呈正相关(r=0.613, P=0.005);母血内脂素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呈正相关(r=0.702, P=0.004)。结论子痫前期患者母血内脂素与脐血内脂素升高、呈正相关,母血内脂素与新生儿体质量密切相关,母血内脂素提示了子痫前期新生儿SGA发病的可能。

    作者:苏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外科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预防外科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且其切口感染1例,占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2±1.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5±2.1)d,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采用循证护理,不仅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同时可缩短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叶德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并分析孟鲁斯特纳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应用孟鲁斯特纳联合酮替芬治疗,对照组仅单纯应用孟鲁斯特纳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孟鲁斯特纳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可以有效的将患儿体征以及临床症状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吴乃许;陈振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在复杂上尿路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在复杂上尿路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42例复杂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先通过输尿管软镜探查到结石的位置,然后采用365μm光纤,100 W+钬激光进行碎石治疗。术后2个月到医院进行复查。结果42例患者共有45枚结石,结石的探寻准确率为100.0%(42/42),术后2个月复查结果显示34例患者结石均全部排净,单次碎石成功率为81.0%(34/42);本组患者中无一例出现大出血、感染性休克以及输尿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应用于复杂上尿路结石治疗中可准确探寻到结石的位置,并对其进行彻底碎石,成功率高,且并发症的发生率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卢书雄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颈动脉血流情况分析

    目的:对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颈动脉血流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银杏叶片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银杏叶片联合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颈动脉血流明显加快,阴性症状与副反应评分明显更低(P<0.05);对照组用药后治疗有效率74.0%低于观察组的89.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治疗社区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善美;麦志红;徐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