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以及临床意义

孟香丽

关键词:超声检查, 小儿肠套叠, 诊断价值, 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在小儿肠套叠中的诊断价值和应用意义。方法对85例小儿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所有患儿均具有套筒征和同心圆征特征性,和手术诊断相比,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7.65%。结论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患儿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规范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规范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4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进行规范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平均血糖控制时间为(3.6±1.3)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1.9)d;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6.8±3.1)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4.1)d;实验组的住院满意度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80.9%;实验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袁宇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我院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本院中医与西医治疗盆腔炎的疗效。方法盆腔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灌肠治疗,均治疗3个疗程,对其治愈情况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66.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盆腔炎安全有效,尤其在盆腔反复发作和慢性盆腔炎治疗中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兰芳;黄芳;梁星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诊断哮喘患儿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并予相应抗哮喘治疗3个月后再行肺通气功能检测,了解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呼吸生理参数。结果治疗前肺功能大气道及小气道通气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大呼气量(FEV1)、大呼气流速峰值(PEF)和用力呼气25%流速(FEF25)、用力呼气50%流速(FEF50)]均明显低于预测值,经治疗后其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检测客观而且重复性强,与临床相关性好,可动态观察,是诊断哮喘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指导治疗、判断预后、评价疗效有重要意义,应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

    作者:刘秀蜀;黄轶喆;邓灵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外科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97例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13例,术后患者痊愈或恢复良好8例,偏瘫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介入栓塞治疗84例,术中动脉瘤破裂死亡1例,100%栓塞者73例,95%栓塞5例,90%栓塞5例;术后脑梗死5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复发1例。结论通过开颅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小辉;黄戈;冯正健;吴宇红;伍益;李智斌;古机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100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34例,给予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蓝光照射治疗;空白组33例,给予妈咪爱治疗。观察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有效率以实验组高(94.12%);黄疸减退时间以实验组快[平均(37.72±3.78)h];治疗后72 h经皮胆红素较治疗前下降,以实验组低[平均(139.78±38.33)μmol/L];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但实验组低,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确切,黄疸减退快速,不良反应少,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岑惠玲;郑文雅;潘淑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158例儿童慢性咳嗽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临床表现。方法对158例符合慢性咳嗽诊断标准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表现。结果婴幼儿慢性咳嗽的主要疾病是反复呼吸道感染、气管异物、胃食管返流;学龄前儿童的主要疾病是支原体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学龄儿童的主要疾病是支原体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结论慢性咳嗽病因复杂,有时多因素共同影响,应重视临床资料,结合辅助检查,全面认识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和诊断思路,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梁慕琼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狼疮性肾炎临床病理学观察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肾穿刺活检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分析,讨论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33例LN中Ⅰ型(轻微病变性)1例;Ⅱ型(系膜增生性)6例;Ⅲ型(局灶性)4例;Ⅳ型(弥漫性)14例;Ⅴ型(膜性)4例;Ⅲ+Ⅴ型2例;Ⅳ+Ⅴ型2例。33例均呈现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血清补体(Clq)及纤维蛋白相关抗原(FRA)在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高强度的沉积,呈现“满堂亮”;肾小球系膜区、上皮下、基底膜和内皮下可见多少不等的电子致密物沉积。结论 LN的诊断中,临床表现有重要决定性作用,无SLE指征或指征不足时,均不能做出LN诊断,肾穿刺活检主要对明确其病理分型、了解其活动情况、指导临床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刘萌萌;李洪滢;魏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化疗期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自护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化疗期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自护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148例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自护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并总结归纳化疗期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干预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抑郁自评得分和焦虑自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期乳腺癌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自护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加快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刘素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危重症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在治疗危重症患者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和肠外营养支持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肠外支持治疗相比,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不仅有效地改善危重症患者营养不良,还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对比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社区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和探讨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社区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2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60例。小剂量组采用辛伐他汀20 mg/d治疗,大剂量组采用辛伐他汀40 mg/d治疗,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的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大剂量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小剂量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的TC、LDL-C、HDL-C、TG的水平显著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有效率高,改善TC、LDL-C、HDL-C、TG的水平的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庄再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内科抢救车药品管理方法的改进

    目的:探讨心内科抢救车药品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方法对本院心内科病房2011年4月~2012年4月抢救车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采取合理的改进措施,调整合理的药品基数,加强抢救车药品的存放和取用管理机制,完善药品的有效期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品管理意识。结果对心内科抢救车药品管理方法实施改进后,药品存放不规范数、药品过期数和药品标识模糊数比改进前的明显减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抢救车药品管理方法经过改进后,有效地规范了药品管理,提高了用药安全,满足了临床用药需求,增强了护士的药品管理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艳璞;娄思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消栓肠溶胶囊对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PAF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对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的影响。方法130例高血压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均给予降糖、降压、调脂、抗凝等常规治疗,在抗血小板方面,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栓肠溶胶囊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PAF水平均有显著性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合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对于抗血小板治疗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考虑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栓肠溶胶囊,通过降低PAF水平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作者:姚剑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免疫抑制剂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病历报告及文献复习

    本文通过对免疫抑制剂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患者的用药分析,探讨乙型病毒肝炎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抗病毒治疗的作用。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临床治疗,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对于乙型病毒肝炎患者,因合并其他疾病需运用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状况,选择合适抗病毒药物,积极开展抗病毒治疗。

    作者:薛昀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全程优质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全程优质护理在腹腔镜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对实行全程优质护理,对照组实行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从第一次排气时间、自由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全程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能够为患者手术之后的恢复情况进行保障。

    作者:冯小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便秘的中医治疗体会

    目的:对中医疗法治疗便秘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医治疗的30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经过对症治疗,30例患者中有15例痊愈,13例好转,2例无效,总治愈率达93.3%。结论应用中医疗法对便秘进行治疗,不良反应小、安全系数高、疗效显著,医生及患者均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联合在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流产应用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流产应用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联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40例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应用负吸压引术或钳刮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联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流产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其出血量、出血时间、转经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流产治疗中的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并广泛应用。

    作者:董枫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罗红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稳定期的重度COPD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稳定期的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临床症状、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15例。每组均给予舒利迭50/500μg, b.i.d.吸入治疗以及必要吸入万托林或可必特等作为基础治疗。A组给予安慰剂治疗, B组给予罗红霉素0.15 g, q.d.治疗, C组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600 mg, q.d.治疗, D组给予罗红霉素0.15 g, q.d.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600 mg, q.d.治疗。四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分别测定四组患者用药前后患者的肺功能、CAT评分、患者急性加重次数,血液中氧化应激指标(TGF-β1和γ-GCS),并比较。结果 B组治疗前后CAT评分、氧化应激指标TGF-β1、γ-GCS浓度略降低(均P<0.05);C组治疗后FEV1%增加,及CAT评分降低,氧化应激指标TGF-β1、γ-GCS浓度降低,优于治疗前及A组治疗后(均P<0.05);D组治疗后FEV1%增加, CAT评分降低,氧化应激指标TGF-β1、γ-GCS浓度降低,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P<0.05)。结论罗红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而改善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加重。

    作者:杨莹;周玲;邓治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儿急性肺炎采用炎琥宁与头孢曲松钠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为了能够更快的缓解急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提高临床疗效,分析和研究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加用炎琥宁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180例急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按照常规头孢曲松钠抗感染、补液等方案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在上述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治疗,统计和分析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86.67%低于观察组的9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肺炎在治疗上采取炎琥宁与头孢曲松钠联合治疗,不仅提高疗效,更有利于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缩短用药时间,值得推荐和应用。

    作者:丁俊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分析肿瘤癌痛护理障碍原因及护理途径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肿瘤癌痛护理障碍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80例癌症患者及本院的6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分别列为患者组及护士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两组的癌痛认知及用药方面的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的癌痛知识较为贫乏会影响到对患者的评估,患者对癌痛认知不彻底,在用药方面有很多顾虑,影响了其生活的质量。结论对癌痛患者的护理需要其家属、患者本人和护士共同完善,应当从提高护理人员对癌痛的认知入手,确保护士能对患者正确宣教,消除患者心理负担,进而有效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

    作者:杜雯;周洁;王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干预NF-κB信号通路对鼠脑皮层神经元自噬的影响

    目的:研究观察干预NF-κB信号途径对脑皮层神经元自噬的影响。方法用PMA及PDTC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脑皮层神经元,分别应用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法测定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蛋白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蛋白Beclin 1表达情况。结果 PMA干预下神经元NF-κB蛋白表达及自噬指标均呈相关性升高,而经PDTC处理后上述变化均受不同程度的抑制。各指标激活及抑制程度均与药物作用剂量与时间相关。结论 NF-κB通路活化可能是启动大鼠脑皮层神经元不同程度的自噬进程的中心环节,而PDTC能够通过抑制NF-κB通路而抑制这些进程,但不能完全阻断这些进程。

    作者:莫伟;陈兵;龙霄翱;邹新辉;梁远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