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海;黎国春
目的:对脑栓塞患者应用高压氧和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脑栓塞患者,随机分为甲组(23例)和乙组(23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甲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乙组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甲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3%,乙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3%,甲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栓塞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用高压氧治疗和依达拉奉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但依达拉奉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是一种高效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116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8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40 mg阿托伐他汀实施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20 mg阿托伐他汀实施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其中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1%;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3%,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优于单倍剂量。
作者:朱法军;尹昌浩;李思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孕妇中,母血脐血内脂素与新生儿体质量的关系。方法住院分娩的孕妇198例,其中子痫前期(PE)孕妇98例(PE组),正常孕妇100例(对照组),其新生儿中小于胎龄儿(SGA)38例(SGA组)和适于胎龄儿(AGA)160例(AGA组)。比较分析了各组母血脐血内脂素、新生儿的体质量。结果母血内脂素、脐血的内脂素水平SGA组较AGA组更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脐血中内脂素浓度与母血中内脂素浓度呈正相关(r=0.613, P=0.005);母血内脂素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呈正相关(r=0.702, P=0.004)。结论子痫前期患者母血内脂素与脐血内脂素升高、呈正相关,母血内脂素与新生儿体质量密切相关,母血内脂素提示了子痫前期新生儿SGA发病的可能。
作者:苏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妇科超声检查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2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妇科超声检查和子宫刮诊,观察诊断结果。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妇科超声检查能够较准确的诊断各类型子宫内膜病变,两种方式在各类型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超声检查能够准确的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并能够较准确的鉴别各种不同类型的子宫内膜病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志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双孔腹腔镜阑尾炎周围脓肿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30例阑尾炎周围脓肿手术患者依据CO2气压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例。两组阑尾炎周围脓肿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将气腹的压力设定在13~15 mm Hg(1mm Hg=0.133 kPa)之间,注意保证患者气腹的压力恒定。研究组气腹的压力设定在8~12 mm Hg之间,保证患者气腹压力处于恒定状态。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孔腹腔镜阑尾炎周围脓肿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春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的疗效。方法76例脑卒中患者,经患者同意后对其进行调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指导训练。在治疗前后均对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恢复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开展持续的社区康复治疗十分必要。经过社区康复治疗可改善多数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罗翠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耳廓前囊壁软骨部分切除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90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切除囊肿前壁中间部分约2/3软骨,吸净囊液,用刮匙充分搔刮残余前囊壁和后囊壁软骨,创造新鲜软骨创面,然后行切口处皮肤及软骨全层间断缝合,加压包扎。结果应用耳廓前囊壁软骨部分切除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90例,均治愈,无一例复发,术后耳廓无畸形。结论耳廓前囊壁软骨部分切除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具有简单易行、损伤少、不影响外观、不复发、长期疗效稳定等优点,且无明显并发症,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可靠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宋昶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牙龈炎冲洗器和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冠周炎的效果。方法92例冠周炎患者,依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联合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联合应用牙龈炎冲洗器和盐酸米诺环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牙龈指数和疼痛缓解时间,比较两组冠周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牙龈指数和疼痛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6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牙龈炎冲洗器和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冠周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跃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本文通过对免疫抑制剂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患者的用药分析,探讨乙型病毒肝炎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抗病毒治疗的作用。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临床治疗,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对于乙型病毒肝炎患者,因合并其他疾病需运用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状况,选择合适抗病毒药物,积极开展抗病毒治疗。
作者:薛昀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本文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药学监护实践,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进行药物治疗分析,协助医师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患者获得优良的医疗服务。
作者:李春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丁胺卡那霉素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半合成卡那霉素A的衍生物,其理化、药理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特点与其他氨基糖苷抗生素相似,且优,特别对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菌株具有较强的杀伤力。本文从丁胺卡那霉素的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作者:张世德;黄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针对抗菌药物在妇产科的使用现状和进展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妇产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200例患者当中,使用抗菌药物的110例,占55.0%,其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90例,占45.0%;单一用药的患者50例,占25%;二联用药的患者43例,占21.5%;三联用药的患者17例,占8.5%。不合理用药9例,占4.5%。抗菌药物的主要使用种类为青霉素、克林霉素、替硝唑、头孢唑污钠、甲硝唑、阿奇霉素以及头孢曲松等,不合理的用药情况主要包括不合理的用法、不合理的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以及过长的用药时间等。结论在妇产科的临床治疗当中对抗菌药进行了普遍的使用,而且不合理的用药现象也在一定程度存在着,因此,必须要积极的培训和指导妇产科医护人员,使其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的安排和使用。
作者:马景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疫苗在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再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价运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抑制剂、抗病毒药物预防乙肝再复发的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复发率8.20%(10/122),平均复发时间(18±19)个月,复发者术前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高于未复发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rank生存分析检验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发对生存率影响(χ2=0.961, P=0.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疫苗治疗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效果较好,若后期随访到位,可将复发对患者生存率影响降至低。
作者:杜敬佩;窦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比研究轴位和螺旋两种CT扫描方式对肺内孤立大体肿瘤体积(GTV)勾画的影响。方法将19例肺癌患者分别进行轴位(A)和螺旋(S)CT扫描。比较两种方法GTVA、GTVS大小、位置以及GTVA、GTVS匹配指数(MI)与体积的相关性。结果两种CT扫描方式的GTVA、GTVS大小及位置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GTVA与GTVS的MI与肿瘤体积显著相关(r=0.898, P<0.05)。结论两种CT扫描方式所确定的肺内孤立灶GTV的MI与肿瘤体积大小显著相关,同时采用螺旋扫描速度更快,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郑力文;丁渡铭;陈荣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臂CT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免疫组化证实为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5例患者的C臂CT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结果阳性率。结果 C臂CT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阳性率分别为86.67%(13/15)和13.33%(2/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臂CT对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活检准确率高,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严振辉;柳学国;张健;李晓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在小儿肠套叠中的诊断价值和应用意义。方法对85例小儿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所有患儿均具有套筒征和同心圆征特征性,和手术诊断相比,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7.65%。结论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患儿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作者:孟香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与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结果。方法选取45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无明显狭窄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检查,比较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与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结果。结果45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无明显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发现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18例,占40.0%;27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占60.0%;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内膜增厚;7例患者存在内膜钙化,占15.6%;14例患者存在钙化斑块,占31.1%;25例患者存在纤维斑块,占55.6%;8例患者左主干存在斑块,狭窄面积为(36.5±6.8)%,占17.8%。结论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在显示斑块性质与形态结构,特别是钙化斑化等方面敏感性高于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较冠状动脉造影能准确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故可指导选择合适技术治疗特定的疾病,达到更优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立娟;丛喜达;关天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肾穿刺活检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分析,讨论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33例LN中Ⅰ型(轻微病变性)1例;Ⅱ型(系膜增生性)6例;Ⅲ型(局灶性)4例;Ⅳ型(弥漫性)14例;Ⅴ型(膜性)4例;Ⅲ+Ⅴ型2例;Ⅳ+Ⅴ型2例。33例均呈现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血清补体(Clq)及纤维蛋白相关抗原(FRA)在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高强度的沉积,呈现“满堂亮”;肾小球系膜区、上皮下、基底膜和内皮下可见多少不等的电子致密物沉积。结论 LN的诊断中,临床表现有重要决定性作用,无SLE指征或指征不足时,均不能做出LN诊断,肾穿刺活检主要对明确其病理分型、了解其活动情况、指导临床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刘萌萌;李洪滢;魏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4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本组14例患者,肿瘤直径3~12 cm,平均直径7 cm。肿物切面呈灰黄色或棕褐色,实性。镜下瘤细胞多呈实性巢索状排列,有灶性的管状或小梁状排列。癌细胞呈大圆形或多边形,胞膜较厚,界限清楚,透明的核周空晕明显。14例患者中,肉眼血尿6例,腰部胀痛5例,兼有3例,1例合并子宫颈鳞状细胞癌,1例有骨转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高分子量CK、EMA和CD117均阳性,7例CK7阳性;Vimentin均为阴性, Ki-67(+2%~+3%)。结论嫌色性肾细胞癌是来源于集合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预后较透明细胞癌好。
作者:曹汴英;李向龙;洪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CT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分析9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CT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表现42例,以颅内血肿为首发表现26例,血管痉挛10例,脑内血肿8例,脑积液4例,脑室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硬膜下出血2例,血管痉挛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CT检出72例。CT对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PCA+PCMA)、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ACA+ACMA)、大脑中动脉(MCA)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00%、83.33%、76.92%。CT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6.40%、100.00%。结论 CT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明确动脉瘤破裂部分特征性表现,结合不同脑池内积液、脑内血肿的特征性分布,可准确判断动脉瘤的部位。
作者:侯文海;黎国春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