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石症的诊治及手术要点论析

祝贞强;刘波

关键词:胆石症, 诊治, 手术要点
摘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胆石症的诊治要点进行了总结。①临床表现。具体包括腹痛、发热、黄疸、肝脏胆囊肿大、恶心、呕吐以及实验室指标。②鉴别诊断。包括与急性胰腺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肠梗阻、高位阑尾炎等的鉴别诊断要点。③手术指征。④手术治疗。包括胆囊切除术、胆囊造瘘术等。⑤非手术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中医药治疗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38例输卵管结核超声造影表现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输卵管结核超声造影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并从中总结出规律,以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方法对38例经腹腔镜证实的输卵管结核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Ⅰ型:病灶局部的周边呈现环状增强,病灶的内部无增强,呈腊肠样,共12例(31.6%)患者为Ⅰ型;Ⅱ型:病灶的周边呈环状增强,内部呈分隔样增强信号,共10例(26.3%)患者为Ⅱ型;Ⅲ型:病灶局部呈不均匀增强,内部不规则无增强,共12例(31.6%)患者为Ⅲ型;Ⅳ型:病灶局部不均匀增强,内部呈现结节样增强,共4例(10.5%)患者为Ⅳ型。结论周边环状增强是输卵管结核超声造影的常见表现,超声造影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输卵管结核病灶的增强情况,为输卵管结核的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章宽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并总结护理经验,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LC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120例患者中,手术后共有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所有患者经及时的处理和治疗后,均完全康复出院,没有患者复发。结论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并针对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曾珍秀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丹参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丹参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培哚普利治疗,研究组予以丹参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治疗后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尿微量白蛋白(UAER)、血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等检测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能稳定患者血糖水平并改善其肾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谭淑英;容雪瑶;秦兴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危重症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在治疗危重症患者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和肠外营养支持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肠外支持治疗相比,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不仅有效地改善危重症患者营养不良,还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116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8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40 mg阿托伐他汀实施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20 mg阿托伐他汀实施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其中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1%;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3%,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优于单倍剂量。

    作者:朱法军;尹昌浩;李思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社区儿童保健对18个月内儿童生长发育的干预价值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确保我国儿童能够健康成长,是我国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重要,也是发育快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儿童的生长和发育极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儿童保健(儿保)能够及时的发现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因素,并尽早的进行预防,因此加强儿童生长发育阶段的保健其效果和意义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社区保健对18个月内儿童生长发育的干预价值,希望能够有效的保障我国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邓光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依那普利叶酸对H型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0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方案治疗,观察组则接受依那普利叶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不同阶段血压水平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分别为(138.1±12.3)mm Hg (1 mm Hg=0.133 kPa)、(86.8±6.7)mm Hg,均低于对照组,前者血清Hcy水平为(15.1±3.7)μmol/L,同样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SBP与DBP分别为(134.3±16.4)mm Hg、(81.9±8.0)mm Hg,血清Hcy水平为(12.1±3.0)μmol/L,同样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依那普利叶酸方案,降压效果好,药效作用强,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赖春进;闫丽红;邹小慧;王志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化疗期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自护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化疗期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及自护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148例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自护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并总结归纳化疗期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干预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抑郁自评得分和焦虑自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期乳腺癌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自护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加快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刘素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罗红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稳定期的重度COPD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稳定期的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临床症状、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15例。每组均给予舒利迭50/500μg, b.i.d.吸入治疗以及必要吸入万托林或可必特等作为基础治疗。A组给予安慰剂治疗, B组给予罗红霉素0.15 g, q.d.治疗, C组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600 mg, q.d.治疗, D组给予罗红霉素0.15 g, q.d.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600 mg, q.d.治疗。四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分别测定四组患者用药前后患者的肺功能、CAT评分、患者急性加重次数,血液中氧化应激指标(TGF-β1和γ-GCS),并比较。结果 B组治疗前后CAT评分、氧化应激指标TGF-β1、γ-GCS浓度略降低(均P<0.05);C组治疗后FEV1%增加,及CAT评分降低,氧化应激指标TGF-β1、γ-GCS浓度降低,优于治疗前及A组治疗后(均P<0.05);D组治疗后FEV1%增加, CAT评分降低,氧化应激指标TGF-β1、γ-GCS浓度降低,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P<0.05)。结论罗红霉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而改善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加重。

    作者:杨莹;周玲;邓治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颈动脉血流情况分析

    目的:对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颈动脉血流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银杏叶片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银杏叶片联合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颈动脉血流明显加快,阴性症状与副反应评分明显更低(P<0.05);对照组用药后治疗有效率74.0%低于观察组的89.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治疗社区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善美;麦志红;徐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讨论消化性溃疡的护理措施与体会。方法对5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治愈56例,有显著效果2例。结论选取相应的临床护理对策可有效的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

    作者:林美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100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34例,给予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蓝光照射治疗;空白组33例,给予妈咪爱治疗。观察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有效率以实验组高(94.12%);黄疸减退时间以实验组快[平均(37.72±3.78)h];治疗后72 h经皮胆红素较治疗前下降,以实验组低[平均(139.78±38.33)μmol/L];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但实验组低,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确切,黄疸减退快速,不良反应少,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岑惠玲;郑文雅;潘淑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临床药师参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药物治疗分析

    本文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药学监护实践,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进行药物治疗分析,协助医师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患者获得优良的医疗服务。

    作者:李春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龄产妇围生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与研究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高龄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妇产科收治的高龄产妇共66例,采用奇偶数字法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产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则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率,并对比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72.7%(24/33),剖宫产率为24.2%(8/33),阴道助产率为3.0%(1/33)。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48.5%(16/33),剖宫产率为48.5%(16/33),阴道助产率为3.0%(1/33)。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高龄产妇剖宫产的几率,并有效缩短产程,预防产后出血,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姜涛;蒿毳羽;李薇薇;刘鹤;曹平;姚雪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CT早期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CT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分析9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CT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表现42例,以颅内血肿为首发表现26例,血管痉挛10例,脑内血肿8例,脑积液4例,脑室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硬膜下出血2例,血管痉挛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CT检出72例。CT对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PCA+PCMA)、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ACA+ACMA)、大脑中动脉(MCA)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00%、83.33%、76.92%。CT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6.40%、100.00%。结论 CT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明确动脉瘤破裂部分特征性表现,结合不同脑池内积液、脑内血肿的特征性分布,可准确判断动脉瘤的部位。

    作者:侯文海;黎国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NBNA(中国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检查)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HIE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NBNA评分,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金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儿急性肺炎采用炎琥宁与头孢曲松钠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为了能够更快的缓解急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提高临床疗效,分析和研究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加用炎琥宁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180例急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按照常规头孢曲松钠抗感染、补液等方案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在上述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治疗,统计和分析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86.67%低于观察组的9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肺炎在治疗上采取炎琥宁与头孢曲松钠联合治疗,不仅提高疗效,更有利于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缩短用药时间,值得推荐和应用。

    作者:丁俊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咪康唑灌注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手术后的应用

    目的:评价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手术治疗后,将咪康唑灌注进鼻窦内的具体作用。方法9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患者在鼻内镜手术之后使用硝酸咪唑康剂进行鼻窦内注射,对照组不使用灌注仅做鼻内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为其行鼻窦内硝酸咪唑康灌注,有助于提升临床治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复发率,使用效果值得肯定。

    作者:胡永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无创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无创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生脉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以及心率的影响。方法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心脏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心搏出量(SV)]、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SaO2、PO2、PCO2均有所改善, CO、SV、LVEF均明显增高,且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治疗相比,无创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且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率。

    作者:林能波;郑炜华;张妙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内科抢救车药品管理方法的改进

    目的:探讨心内科抢救车药品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方法对本院心内科病房2011年4月~2012年4月抢救车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采取合理的改进措施,调整合理的药品基数,加强抢救车药品的存放和取用管理机制,完善药品的有效期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品管理意识。结果对心内科抢救车药品管理方法实施改进后,药品存放不规范数、药品过期数和药品标识模糊数比改进前的明显减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抢救车药品管理方法经过改进后,有效地规范了药品管理,提高了用药安全,满足了临床用药需求,增强了护士的药品管理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艳璞;娄思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