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清泉
目的 观察健康干预对高校高脂血症患者的影响,寻找降低高脂血症发病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法,从2008年至2010年体检中连续两年诊断为高脂血症的106例抽取67例,通过知己健康管理的模式,针对不良生活方式,采取饮食和运动指导,心理辅导,疾病认知程度宣教等健康干预形式,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保证治疗的有效率.结果 通过一年的观察,干预后患者血脂水平和体重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3%人能有规律的坚持锻炼.结论 通过有效途径,针对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开展健康干预是控制高校高脂血症患病率,提高教工生活质量,做好高校预防工作有效方式.
作者:翟英芬;孙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微创手术后意识障碍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86例脑出血术后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醒脑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ET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醒脑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的意识障碍,可能与其改善患者的血管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关.
作者:田东;李燕;李荣荣;张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2%~3% [1].为了贯彻执行分娩期保健的任务,保证母亲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因此,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是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钮淑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心肌酶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治疗组,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比组,对比两者的心肌酶水平.结果 脑出血患者的心肌酶出现明显的升高,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轻型、中型以及重型心肌酶水平均出现显著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肌酶水平升高,可以作为急性脑出血的诊断指标以及预后评估标准.
作者:曾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方案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法将100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间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对照组做比较:χ2=21.4296,△P<0.01.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综合护理配合临床治疗,能有效地缓解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防止该病进一步发展,提高了患者住院满意度.
作者:朱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从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收治的小儿惊厥患者共66例.对患儿进行高热惊厥护理,并且总结相关护理要点.其中包括对患儿进行病情观察,降温护理以及一般护理措施等.结果 入选患儿经过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后,66例患儿均抢救成功,没有出现死亡病例,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对高热惊厥患儿采取临床护理能够提高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护理的要点包括为患儿降温,保持体内氧含量,病情观察等.精心临床护理对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以及提高治愈率等有重大意义.
作者:范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采取措施对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0例的临床疗效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方法 从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选取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他们的年龄在45~80岁之间.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20例患者.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氢氯噻嗪药物进行治疗.而对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则是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药物联合对患者进行治疗.利用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水平以及血管紧张素II水平)进行对比性分析.(P<0.05)两组患者均接受一个月时间的治疗.结果 经过一个月时间的治疗与护理,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观察组患者的醛固酮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而血浆肾素活性以及血管紧张素I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的血压基本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利用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好于单纯运用厄贝沙坦的治疗疗效,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作者:周东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脑卒中评分及预后相关性情况.方法 分析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2例临床资料,采用Philips Briliance 16 螺旋CT 扫描机进行灌注成像分析.结果 2.1 NIHSS初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12+6.70 X1+0.001 X2+4.21 X3,X1表示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当X1=1说明无并发症,当X1=2说明有并发症,(t=4.77,P=0.000),X2表示的是脑血流量,X3=1表示大脑前或后动脉,X3=2表示大脑中动脉,(t=2.44,P=0.026);2.2 NIHSS终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2.62+6.26 X1-0.23 X2,其中当X1=1说明无并发症,当X1=2说明有并发症,(t=4.15,P=0.001),X2为缺血程度(t=-2.64,P=0.016);2.3缺血脑组织可恢复比率(PRR)=面积半暗带/(面积半暗带+面积梗死),其和神经功能恢复比率有相关关系(r=0.502,P=0.020).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描述的是组织缺血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可以通过预测半暗带和提示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
作者:李向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近12年来我院进行诊治的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患者76例,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每周5 mg孕三烯酮进行诊治,治疗组患者采用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手术治疗,定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复发率进行记录对比.结果 分析比较两组治疗结果得知,治疗组有效3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术后未见复发病例,对照组患者停药后复发4例,两组复发率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是治疗此类病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同时给予药物辅助治疗,对病情的稳定及恢复具有良好地促进作用.
作者:冷雪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2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人.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奥扎格雷80 mg加入0.9%氯化纳250 ml,静脉点滴,2次/d,红花注射液20 ml+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为14 d一疗程.结果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两组血小板活化指标CD2p、CD6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奥扎格雷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TIA安全有效.
作者:王奉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稳定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医院作为促进稳定我国社会秩序,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切实的关系着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人民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看病就医,对医院的基础配置、服务水平、病房环境、以及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加大了医院运行难度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改革和发展,由于经济体制的改变致使我国的医院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建设有效的医院整体队伍,为医院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成为影响医院日常运行的主要问题,本文就如何有效地建设医院政工队伍这一热点话题展开了相关的探讨.
作者:巫云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碳酸利多卡因、盐酸丁卡因胶浆、曲马多缓释片联合应用与碳酸利多卡因单用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作用及宫颈松弛度等临床效果.方法 将240例孕42~70 d无阴道分娩史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酸利多卡因、盐酸丁卡因胶浆、曲马多缓释片联合镇痛组(观察组)和单用碳酸利多卡因镇痛组(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术前1 h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0.1 g、术中于宫颈注射碳酸利多卡因5 ml,并用盐酸丁卡因胶浆5 g挤在宫颈口内.对照组仅给碳酸利多卡因5 ml宫颈注射.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达无痛、宫颈松弛和较松弛及术后宫缩痛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碳酸利多卡因、盐酸丁卡因胶浆、曲马多缓释片联合用于人工流产中安全、简便,比单用碳酸利多卡因效果好.
作者:殷炳玲;郭丰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对其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结果 本组的80例患者均康复,顺利出院,住院时间短的是7 d,长的是25 d,平均住院时间是(15.1±3.4)d,本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需要护理人员给予系统、科学的护理,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许丽秀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适合创伤性关节炎的护理方法,为护理同仁提供经验.方法 根据15例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采用适宜护理的措施.结果 15例患者经采取不同护理措施,患者症状缓解,疼痛减轻,掌握自我护理方法结论 15例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有效地缓解症状,延缓关节功能退化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麻慧君;宋文军;王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常可并发脑膜炎,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目前对病毒感染尚无可靠的有效药物.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不仅要了解病因、临床症状,更重要的是了解和掌握其护理要点,做到精心护理、细心观察、严密隔离是非常重要的.现结合本院住院患儿浅谈几点体会.
作者:汤学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严重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终将导致这些器官功能的衰竭.因此,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极为重要,治疗及时配合护理得当将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那么通过分析高血压形成的病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等,笔者为该类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干预、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及健康宣教等几个方面开展护理工作,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王春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中下腹MSCT平扫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79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下腹MSCT平扫图像,分析双侧输尿管结石的CT表现.结果 72例患者MSCT显示输尿管结石,均为单侧发病,其中位于输尿管上段10例,中段20例,下段42例.未见结石影仅表现一侧肾盂及输尿管全程扩张7例.结石直径0.5~7 mm,平均2~3 mm.肾盂及输尿管扩张69例,肾周筋膜增厚及肾周脂肪密度增高67例,输尿管周围炎症60例.结论 中下腹部MSCT平扫可以清晰显示输尿管结石的位置、大小及肾、输尿管周围改变,是快捷、简便、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手段.
作者:王静石;张春媚;谭晓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分析急诊胸痛的临床特征,总结经验,指导临床.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急诊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非心源性胸痛与心源性胸痛的临床特点.结果 60例急诊胸痛患者中非心源性胸痛患者40例(66.67%),心源性胸痛患者20例(33.33%).其中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在发作时的心电图多为正常,心源性胸痛患者在发作时的心电图多为不正常.结论 急诊胸痛患者多为非心源性胸痛,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在胸痛发作时心电图正常者较多,胸痛发作时伴有具有特征性的伴随症状单独或成组出现.
作者:石永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综述近几年有关丹皮酚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文献,并对其机制做初步探讨,证明了丹皮酚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再灌注损伤、心律失常等方面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宋杰丽;陈建国;陈次滨;曾锦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1000粘度的测定方法和验证方法.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以聚乙二醇1000为代表进行聚乙二醇类药用辅料粘稠度测定方法进行探究,并采取流变仪对毛细管粘度计的测定方法和结果进行有效的验证.结果 临床中采取内径规格为0.8 mm、1.2 mm、1.5 mm的平氏毛细管粘度计进行测定22.0°下33.0%和50.0%的聚乙二醇1000溶液的运动粘度分别为7.88 mm2/s、7.46 mm2/s、6.86 mm2/s;25.22 mm2/s、24.35 mm2/s、22.12 mm2/s.通过流变仪和毛细管粘度计测得聚乙二醇1000运动粘度比较,其中,两种方法所测定聚乙二醇1000运动粘度情况比较无明显的差异.结论 聚乙二醇1000属于牛顿流体,可以进行测定运动粘度,临床中对于聚乙二醇1000粘度测定可以采取毛细管粘度计进行测定流体的运动粘度,并采取流变仪进行方法与结果的验证.
作者:孟宪亮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