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祁阳县2012-2014年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邓铁生

关键词: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麻疹类疫苗, 防控策略
摘要:目的:分析祁阳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麻疹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祁阳县2012-2014年96例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祁阳县2012-2014年确诊麻疹病例中,0~18月龄儿童是主要的发病人群,1-4月份是主要的发病季节,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浯溪镇的发病率高于其他乡镇。结论:麻疹的分布呈明显的地区、季节、年龄分布,应加强低龄儿童的健康防护,一旦发生麻疹流行,要按地区加强属地管理。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床旁颅脑超声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对早产儿PVH-IVH 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床旁颅脑超声对137例早产儿进行检查,将胎龄、出生体重、Apgar 评分等因素与PVH-IVH发生率进行相关对比分析。结果:早产儿PVH-IVH的发生率62.7%。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的患儿PVH-IVH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低胎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PVH-IVH发生率较高,应进行常规筛查。床旁超声应作为筛查、监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首选方法。

    作者:祁艳征;张培霞;邢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治疗。方法: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采用开腹手术治疗28例,成功治愈26例,治愈率92.9%;行穿孔缝合修补术32例,成功治愈29例,治愈率90.6%;行胃大部切除术8例。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进行手术治疗有着较高的疗效,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的健康,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耿润昌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进展。方法:收治输卵管妊娠患者257例,给予腹腔镜治疗,其中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231例(89.88%);行保留输卵管术26例(10.12%),平均手术时间20.36 min。结果:全部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后无切口内出血、感染、副损伤,无一例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成功率100%。结论:腹腔镜手术已成为输卵管妊娠的佳手术方式,安全可行,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季干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早期微量喂养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临床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收治HMD患儿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观察组接受早期微量喂养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喂养治疗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达全量胃肠道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血胆红素峰值、并发胆汁淤积、住院天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有利于HMD患儿更好地过渡到全量胃肠道喂养,能有效提高患儿体重,降低胆汁淤积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程书卿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对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存在的慢性病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行改正,观察改正后效果。结果:在采取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培训等措施后,社区居民不合理膳食、少运动等危险因素比采取措施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当前的社区慢性病管理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慢性病管理的效果。

    作者:张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阿奇霉素在急性肠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效果。方法:收治急性肠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培氟沙星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疗效显著,见效快,同时减少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梅成义;孙树怀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射频治疗后健康锻炼对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射频治疗后健康锻炼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收治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40例,对其行射频治疗,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射频治疗后遵医嘱进行健康锻炼,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锻炼。结果:40例患者术后3个月观察组改善率87.6%,对照组为79.01%;1年后观察组改善率90.3%,对照组为70.01%。结论:射频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可以在术后很短时间内有较好治疗效果,但只有在长时间内进行康复锻炼,患者疗效才能巩固。

    作者:丁衔江;吕铭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0例的中医内科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代景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转诊参与方对双向转诊管理及其影响因素看法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医生和患者对双向转诊管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看法。方法:随机抽取友谊医院住院医师50名,患者100例;社区医生48名,患者100例,针对医患双方对转诊管理的看法、转诊指征、转诊权力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医生与患者对转诊的看法基本一致,其影响因素有诸多方面。结论:医生和患者对转诊决定权的看法一致,但对转诊因素的看法不一。

    作者:付小玻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祛瘀通脉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祛瘀通脉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2例,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祛瘀通脉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χ2=6.2222,P=0.0126<0.05)。结论:祛瘀通脉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方春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关键性策略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方法:选择各类血液检验标本200份,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中所出现的误差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法。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标本检验原因、标本送检原因、标本采集原因和患者自身原因4个类型。结论:对临床血液检验造成实质性影响的原因比较多,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章程进行,对于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大限度地降低临床血液检验的误差。

    作者:魏金代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男性尿道炎860例患者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福鼎地区男性尿道炎感染病原体分布特征。方法:收治疑似尿道炎感染患者860例,采集尿道分泌物做支原体培养、衣原体检测。结果:淋病组检出支原体阳性43例(5%),衣原体阳性129例(15%),支原体和衣原体均阳性0。非淋菌性尿道炎组检出支原体阳性230例(26.7%),衣原体阳性182例(21.2%),衣原体和支原体均阳性者40例(4.6%)。结论:福鼎地区男性尿道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衣原体感染率,并且存在少数混合感染的情况。

    作者:林榕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婴幼儿贫血患病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贫血患病的相关因素。方法:收治婴幼儿贫血患儿80例,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母乳喂养36例(45.0%),混合喂养24例(30.0%),人工喂养20例(25.0%),喂养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地户籍发生婴幼儿贫血20例(12.5%),流动人口发生婴幼儿贫血60例(87.5%);母亲有腹泻史50例(62.5%);孕周<37周54例(67.5%),孕周≥37周26例(32.5%);母亲产前贫血62例(77.5%);胎儿出生体重<2500 g 56例(70.0%),≥2500 g 24例(30.0%)。结论:喂养方式、流动人口、有腹泻史、孕周<37周、母亲产前贫血和胎儿出生体重<2500 g是导致婴幼儿贫血的重要因素。

    作者:史俊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Ⅱ导联R/Q值与远期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陈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Ⅱ导联R/Q值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总结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Ⅱ导联R/Q值与A/E-O比值、PEP/LVET比值、心律失常、心绞痛及Ⅱ、Ⅲ、aVF导联缺血性ST段和T波改变的关系。结果:R/Q>2者较 R/Q<1者心功能较好,心律失常及心绞痛发生率较低,同时心肌供血情况较好。结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心电图Ⅱ导联R/Q值越大,长期预后越好。

    作者:王鹏滨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替罗非班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时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或单纯行载瘤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患者18例。在植入支架后,术中立刻使用替罗非班静脉推注,后持续泵入24 h,逐渐过渡到常规剂量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结果:18个动脉瘤患者中,夹层动脉破裂动脉瘤4个,宽颈动脉瘤14个,共植入支架21个,术中未出现支架内血栓。有17例患者在术后24 h 后成功过渡到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应用替罗非班期间无出血、脑动脉血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并发症。结论:对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中使用替罗非班对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较为安全有效。

    作者:石尧;李贵福;朱吉祥;马朝晖;朱文燕;罗望池;尤劲松;陈发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小柴胡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慢性咽炎36例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咽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小柴胡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慢性咽炎疗效优于单用针刺疗法。

    作者:贾金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泼尼松联合汉方己甲素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泼尼松联合汉方己甲素(TET)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E)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IPF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25例,单用泼尼松;联合组25例,在泼尼松基础上加用 TET 口服。结果:联合组治疗后6个月 VC%pred、DLco%pred、PO2明显改善,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下降,血清 HA、LN、PC-Ⅲ、IV-C 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与单用泼尼松治疗相比,泼尼松联合TET可进一步改善IPF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凤玲;王世禹;王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治疗的效果,缩短症状体征改善的时间,改善患儿的肺功能。

    作者:李海霞;于德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急性多发性脑梗死CT与MRI诊断结果对比

    目的:探讨对比CT与MRI诊断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的结果。方法:收治急性多发性脑梗死患者50例,分别对患者进行CT及MRI扫描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比较,MRI的病灶检出数量比CT检查多,检查所需时间明显比CT检查长,而其病灶检出时间比CT检查短,病灶平均大小均小于CT检查,两种方法以上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CT扫描,MRI诊断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的病灶检出率更高,可作为临床诊断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的首选方法。

    作者:杨洁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并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2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加以观察和评价。结果:Rasmussen临床评分结果显示,优37例,良11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92.31%。Rasmussen放射评分结果显示,优35例,良14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4.23%。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Rasmussen临床和放射评分结果优良率均较高。

    作者:罗时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