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晓风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82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分为介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并分别接受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介入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后,Vlves/ml、Vlved/ml、LVEF/%和活性节段数等临床治疗均显著优于药物治疗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具有准确性高、成本低、创伤小等显著的优势,可以作为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必兰在临床实践应用中的局部麻醉效果,并与利多卡因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分别选取临床病例中拔牙患者400人,牙髓炎患者400人,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00人,实验组使用必兰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对照组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根据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必兰麻醉效果优秀率大于98%,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整体优于对照组.结论 必兰具有起效快、毒性低、麻醉效果可靠等优点,适于临床使用.
作者:张雷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对护理干预在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重度支气管哮喘临床患者病例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分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时间为(13.2±7.6)d,对照组为(19.8±8.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缩短治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明月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 对2011年2月至2012年4月对13例前、后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实施系统的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结果 1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神经损伤及感染的发生,术后3~10个月随访,按照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评估标准,其中本组优6例,良5例,欠佳2例,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结论 通过很好地对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对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膝关节功能尤为重要.
作者:朱春燕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我院抗精神病药品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促进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抗精神病药物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典型抗精神病药从药品应用频度来看仍然占有一定的份额,从用药金额来看,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药频度呈增长趋势,用药金额所占比重较大,这与其价格较高有一定关系.结论 我院抗精神病药物应用渐趋合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喹硫平、利培酮、奥氮平等在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中占主导地位,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障碍的首选.
作者:姜君君;冯蕾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ARDS治疗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36例ARDS患者分成常规治疗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CBP组),CBP组(采取CRRT治疗行24 h),各18例,对照组在确诊ARDS初期即给予CBP治疗,观察ARDS治疗前后血清中IL-6、IL-8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ICU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的时间.结果 CRRT组IL-6、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停止CRRT治疗后上述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但仍低于治疗前水平.两组患者通气时间、VAP发生率、ICU入住时间有统计学意义,ICU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BP能有效改善ARDS急性期病情,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张洪波;李吉和;孙婷丽;杜鹃;董文鹏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对183例行多连环内镜下结扎术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内镜下结扎术对食管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六连环结扎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患者183例,包括急性出血 162例,根据治疗时机的选择不同分为紧急止血及延迟止血.其中手术后再出血 46例.首次出血预防性EVL 21 例.结果 紧急止血平均止血率97.5%,食管静脉曲张渗血控制率100%,喷射性出血控制率95%.延迟止血出血控制率98%.平均经4次结扎治疗达到根治,根治后规范随访观察可维持根治状态.结论 多环EVL操作简便、安全,对急性出血控制效果较好,可根据情况选择不同时机治疗,可作为外科断流或分流术后再出血患者的首选治疗,根治后规范随访观察可维持根治状态.
作者:兰鹏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对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方法 总结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基础疾病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两组:前期手术组42例,后期手术组40例.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计算并发症发病率).后统计学方法检验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前期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93.22±32.2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8.56±4.82)ml,术后并发症5例(发病率11.9%),与后期手术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以早期手术为宜.
作者:王勇 刊期: 2012年第23期
通过HPLC法检测盐酸莫西沙星的含量与和它有关的物质,色谱柱是Sepax BR-C18 (250 mm × 4.6 mm,5 μm),流动相是甲醇-四丁基硫酸氢铵磷酸缓冲液(28:72),检测流速是1.3 ml/min,波长是293 nm,柱温是45℃.在已建立的色谱状况中,盐酸莫西沙星能很好的和各杂质分离开来,当盐酸莫西沙星的浓度处在38.55~57.82μg/ml的范围里时,其和峰面积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检测的低限是0.006 25μg/ml,定量限是0.025 μg/ml.经研究发现,建立起的方法有较好的专属性,极易操作,能够在测定盐酸莫西沙星的含量和相关物质含量时使用.
作者:马好斌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旨在寻找更为积极有效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全部患者经过治疗后,29例治愈,治愈率为80.6%,7例死亡,急性左心衰死亡3例,严重的心律失常死亡3例,心源性休克死亡1例.结论 针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心肌损伤情况进行积极有效的诊治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改善预后.
作者:张勇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急性左心衰竭6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患者取半坐卧位、高流量吸氧、静脉缓慢注射吗啡3~5 mg和呋塞米20~80 mg、硝酸甘油静滴.60例中58例经抢救后,30 min~1 h病情逐渐好转,症状减轻,生命体征平稳,2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急性左心衰竭发病急,死亡率高,护理人员应了解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特点,做好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
作者:薛继红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五味子乙素对大鼠肝癌的影响,并阐明其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采用移植法建模,C、E、D组分别给予相同剂量的环磷酰胺、五味子乙素以及二者混合物,测定各组瘤重以及TNF-α水平.结果给药组瘤重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肿瘤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五味子乙素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石军飞;闫超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应用地佐辛与吗啡控制癌症爆发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前期规范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疼痛及服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相关副反应均得到缓解、期间又发生两次以上的爆发痛的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6例)给予地佐辛10 mg肌注,对照组(15例)给予吗啡10 mg肌注,比较两种药物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药物起效时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治疗癌症爆发痛镇痛效果好,起效快,使用方便安全.
作者:王波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新形式护理查房对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 新形式护理查房为案例分析与操作演示相结合,每周2次,持续时间6个月.在护理查房实施前后对本科室20名护士进行测评.结果 培训后NICU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新形式护理查房有助于提高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梁湘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后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改变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需要大量输血患者共30例,上述患者为非血液系统性疾病,同时排除感染患者、发热患者、败血症患者、肝脾肿大患者、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上述患者24 h内输入血量平均为(5000±430)ml.输血前后测定患者血小板数量.结果 本组30例患者输血前血小板计数平均数量为(209±71)×109/L; 输血归于血小板计数平均数量为(65±29)×109/L.输血前血小板数量在正常范围值内,输血后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值低值,输血后和输血前比较,输血后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输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患者大量输血时会出现稀释性血小板数量减少,当输血后血小板数量过低时,要及时输入新鲜的血小板,防止患者出现血小板缺乏性出血.
作者:李笋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抗动脉继样硬化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临床8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他汀类药物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TC和LDC,也降低TG水平和轻度升高HDL.此外,他汀类药物可能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和稳定斑块的作用,这可能与冠心病的减少有关.结论 他汀类药物是当前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非常重要的药物.
作者:陈春光;刘永丽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肥胖患者血脂检验的含量水平及其对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5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含量检验,并与同期160例健康体检人群血脂含量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血清中的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胆固醇(LDL-C)指标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脂检验在糖尿病肥胖患者诊断与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易秀珍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的特点及高危因素,预防HAP的发生.方法对51例AECOPD并发H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ECOPD患者并发HAP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死亡率增加,老年患者及有基础疾病或合并症者发生率增加,其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混合感染常见.结论 AECOPD并发HAP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增加.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注意基础疾病及合并症的治疗,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在获得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前应根据可能的病原菌经验性用药.
作者:罗晓斌;李蓉;程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常见的中药饮片调剂差错与防范措施.方法 调查中药饮片调剂的处方,综合分析相关资料.结果 分析了3种常见差错,提出5种防范措施.结论 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中药调剂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专业性极强,应严控制好质量,杜绝发生差错事故.
作者:钟子健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全自动化学发光法与TPPA法检测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 我院200份性病门诊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法和TPPA法进行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 全自动化学发光法51例,阳性率25.5%,TPPA法阳性率47例,阳性率23.5%.以TPPA法为标准,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敏感率为92.15%,特异性为97.53%.结论 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是国内近几年新开发的梅毒确诊试验,其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很高,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郭喜燕;徐静 刊期: 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