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肌功能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章秀清;颜炳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呼吸肌, 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肌功能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稳定期COPD患者87例,给予1年的呼吸肌功能训练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患者呼吸困难评分及圣乔治问卷(SGRQ)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6 min 步行距离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肌功能训练可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中药饮片临床疗效的因素及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中药饮片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接受中药饮片治疗的患者86例,对影响中药饮片治疗的主要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研究发现,药物因素和使用因素是影响中药饮片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其中使用不当75例,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药物的调配、配伍、煎煮和服用剂量等因素。结论: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把好药材的质量关,并正确使用才能保证其临床疗效。

    作者:何玉芹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产时体位护理对产程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产时体位护理对产程的影响。方法:将130例产妇随机平分成两组,对照组在分娩过程中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体位护理指导。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妇,且分娩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对产妇进行科学的体位护理,进一步缩短了产程,减少了分娩过程中的风险情况。

    作者:孔梅湘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上消化道出血340例病因和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40例,统计各项病因的构成比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3组患者中,老年组患者所占比例大(64.4%);各种病因中消化性溃疡所占比例高(53.5%),其中青年组和中年组均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而老年组为胃溃疡为主;老年组的胃肿瘤患者明显多于青年组和中年组。结论:上消化道出血中以老年患者居多,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且溃疡程度均较重,应积极寻找出血病因,降低出血风险。

    作者:何贵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改善早产儿脑损伤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改善早产儿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脑损伤早产儿7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rhGH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结果:治疗组 NBNA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 ABR 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hGH可保护和修复受损伤神经细胞,有效改善脑损伤早产儿的预后,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

    作者:齐卫斌;乔彦霞;葛月平;杨莲蓉;韩彦洁;李会敏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144例随机平分为两组,观察组停用预混胰岛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FBG(空腹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2 hPG(餐后2 h血糖)及治疗期间患者BMI(体重指数)、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两组治疗后FBG、HbA1c、2 hPG等各项指标均下降,下降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患者BMI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BMI明显上升,且对照组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混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FBG、HbA1c水平,降低低血糖风险,且患者体重不会增加。

    作者:陈云华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措施。方法:分析35例老人全髋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配合,总结配合及护理要点。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术后感染。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正确的术后转运、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及全程耐心的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牛铁铮;韩玉顺;孙先秀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造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方法:选取出现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100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给出详细解决方法。结果:造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包括血液样本采集原因、患者自身原因、标本检测原因、标本送检原因。结论:血液检验标本发生误差的原因诸多,需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为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提供保障。

    作者:张芳琼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消化系统类癌12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消化系统类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收治消化系统类癌患者128例,对其临床诊治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在消化系统类癌症当中直肠癌患者多(51.5%),其余依次为胃部、胰腺、阑尾、结肠、十二指肠、肛管及食管等,其相关表现主要有腹部疼痛、腹泻及消化道出血。结论:为保证临床诊断工作的准确性,应做好内镜检查以及手术探查,主要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蔡绍学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新型绿色通道缩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前延迟的价值

    目的:探讨新型绿色通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前延迟的重要价值。方法:收治STEMI患者261例,由急诊室→导管室直接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者,定为新型绿色通道模式(简称新型模式),共125例,对照组由急诊室→CCU→导管室行直接 PCI 者,定为传统绿色通道模式(简称传统模式),共136例,统计两组患者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TB),入门→确诊时间(DTD),确诊→导管室时间(DTL),导管室→球囊扩张时间(LTB),观察是否有差异。结果:新型模式DTB、DTL明显缩短(P<0.05)。结论:新型绿色通道能缩短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至PCI的时间。

    作者:唐聚花;李莉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观察

    目的:探讨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比较药师干预前后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干预前后临床用药不合理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不良反应发生率5%,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2%。医师对及时干预的接受率为76.6%,医师对延迟干预的接受率为94.2%,两种方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干预能够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从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朱宏海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手术方式中腹腔镜结合胆道镜实施胆总管探查的效果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总管探查与胆道镜结合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8%(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安全性高,可减少手术损伤,控制并发症。

    作者:郑金凯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疾病的影像诊断进展

    在慢性胰腺炎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具有特殊性,属于系统硬化性疾病。当前临床检查该病多采用影像学手段,包括超声内镜、MRI、胰胆管造影以及B超检查等。AIP影像学特征主要为胰腺肿大。合适的诊断方式可提升确诊率,改善预后。本文详细探讨AIP疾病的影像诊断进展。

    作者:杨燕萍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急慢性白血病行血液分析检验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急慢性白血病行血液分析检验的价值。方法:收治急慢性白血病患者52例,选取同期做常规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2例作为对照组,使用血液分析仪对全部患者进行检查,比较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正常值的差异。结果:急性组和慢性组患者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白细胞和 C 反应蛋白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慢性白血病行血液分析检验的价值显著,可通过与正常标准比较白细胞、血红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疾病情况,临床可以作为白血病首选的诊断方法。

    作者:马茜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130例患者共141个乳腺肿块行助力式弹性成像(CUE)检查,分析UE弹性图特征并进行UE评分,再应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分别对其进行声触诊组织成像(VTI)及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检查,分析VTI弹性图像特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良恶性乳腺肿块及其周围腺体组织的VTQ值差异。所有病例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UE评分法诊断乳腺恶性病灶,VTI图像边界清晰度要明显优于良性病灶;乳腺恶性肿块的VTI面积比明显大于良性肿块;依据ROC曲线,恶性组明显高于良性组(P<0.001)。乳腺良恶性肿块周围腺体组织 VTQ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组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UE在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进行鉴别时能对肿块的硬度作出客观的评价,有助于超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定性诊断。

    作者:张健;邢佑敏;薛汉文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凶险性前置胎盘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对产妇的危害及其诊断、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前置胎盘患者86例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和子宫切除情况。结果: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均高于非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对产妇有极大危害。掌握剖宫产指征、注意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作好产后抢救措施是处理关键。

    作者:齐丽华;高金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胃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傈僳族胃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可能成因。方法:收治胃癌患者177例,研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州内40~70岁的山区傈僳族男性农民为胃癌高发人群,胃癌发生部位以胃窦部多见,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结论:怒江州傈僳族胃癌的发生可能与当地生活饮食习惯及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率有关,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及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降低胃癌发病率的有效干预措施。

    作者:熊素萍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促进孕妇早期建卡的方法探讨

    目的:孕妇早期建卡是为了加强对孕妇的系统管理,可以降低孕妇以及围生儿的患病率,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怀孕早期妇女对早期怀孕建卡意义的认识不够,去医院建卡的较少。本文就促进怀孕妇女早期建卡的方法进行探讨,以提高早期建卡率。

    作者:苏秀芬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治疗探讨

    目的:分析研究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心律失常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容易受到影响,对其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李明喆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各25例,分析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椎体实现解剖高度48例,存在腰背部疼痛症状6例。后路手术实现解剖高度20例,存在腰背部疼痛症状4例。前路手术组椎体实现解剖高度28例,存在腰背部疼痛症状2例。结论: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过程中,如果使用前路手术,可以具有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秦卫兵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罗哌卡因胆囊三角区局部浸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胆囊三角区局部浸润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在胆囊分离前于胆囊三角区组织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试验组给予等容量0.75%盐酸罗哌卡因。记录术后2、4、6、12、24、48 h静态和动态的VAS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PCIA泵药物消耗量、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2、4、6、12、24 h静态和动态的VAS评分及48 h动态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CIA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泵药物消耗量及补救镇痛药布托啡诺量均减少,镇痛不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罗哌卡因胆囊三角区浸润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一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补救镇痛药的用量。

    作者:廉桂荣 刊期: 2015年第27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