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丽凤
阴阳辨证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总结辨证论治的方法,阐述了如何进行阴阳辨证,将阴阳辨证作为中医辨证治疗疾病的总纲,运用到临床中,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陈乔芝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为了解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发症情况,本文在CNKI、万方等数据库中重点筛选近10年内相关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发症情况的文献进行综述。得出结论:PKP可能由于治疗本身以及手术者操作不当,发生诸多并发症,因此,术者要了解并发症情况,同时要有即刻处理并发症的准备。
作者:周国徽;范吉众;郝小刚;高世磊;郑野;李跃飞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总结进展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吞咽功能障碍程度给予进食训练及吞咽肌的功能训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1%,吸入性肺炎发生率8.89%,满意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71.11%,吸入性肺炎发生率26.67%,满意率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伴有吞咽困难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红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呼吸肌功能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稳定期COPD患者87例,给予1年的呼吸肌功能训练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患者呼吸困难评分及圣乔治问卷(SGRQ)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6 min 步行距离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肌功能训练可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
作者:章秀清;颜炳灿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新型绿色通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前延迟的重要价值。方法:收治STEMI患者261例,由急诊室→导管室直接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者,定为新型绿色通道模式(简称新型模式),共125例,对照组由急诊室→CCU→导管室行直接 PCI 者,定为传统绿色通道模式(简称传统模式),共136例,统计两组患者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TB),入门→确诊时间(DTD),确诊→导管室时间(DTL),导管室→球囊扩张时间(LTB),观察是否有差异。结果:新型模式DTB、DTL明显缩短(P<0.05)。结论:新型绿色通道能缩短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至PCI的时间。
作者:唐聚花;李莉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在小儿疝气手术过程中应用两种不同的静脉麻醉方式后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探讨佳麻醉方式。方法:收治小儿疝气患者42例。随机分为1组、2组,各21例,1组给予丙泊酚联合氯胺酮麻醉,2组给予氯胺酮麻醉,并对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2组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4.13±1.21)min、(11.18±3.52)min,1、2组平均恢复时间分别为(50.02±10.34)min、(131.14±11.40)min。两组在麻醉起效时间、平均恢复时间的比较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疝气手术中选用丙泊酚联合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韦格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措施。方法:分析35例老人全髋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配合,总结配合及护理要点。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术后感染。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正确的术后转运、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及全程耐心的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牛铁铮;韩玉顺;孙先秀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门诊糖尿病患者血糖仪使用的影响。方法:选择持有血糖仪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自我血糖监测以及频率。结果:个体化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频率,血糖仪使用、保养、储存情况等全部符合要求。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门诊糖尿病患者血糖仪的正确使用率及提高自我血糖监测频率。
作者:周丽 刊期: 2015年第27期
肿瘤的发生机制与转移机制不完全明确,治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本文在中西医理论基础上提出肿瘤发生与转移机制的假说,通过对内环境的阐释,进而探索肿瘤的治疗及预防策略。
作者:张彬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CT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13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CT诊断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应用价值。结果:肺泡蛋白沉积症影像表现主要为双肺弥漫且对称分布的腺泡结节影、斑片影、线状影、网状影、磨玻璃影及大片状非叶段性阴影。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较为典型。
作者:仵志强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所致迟发性脑出血与凝血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收治颅脑外伤患者168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指标,分析凝血功能障碍与迟发性脑出血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T、APTT、BPC、FDP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凝血功能障碍是颅脑外伤迟发性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周晓颖;蔡维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贝尔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贝尔麻痹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贝尔麻痹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能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7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的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卢漪;高义森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产时体位护理对产程的影响。方法:将130例产妇随机平分成两组,对照组在分娩过程中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体位护理指导。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妇,且分娩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对产妇进行科学的体位护理,进一步缩短了产程,减少了分娩过程中的风险情况。
作者:孔梅湘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低位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收治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20例,实施低位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对术后疗效及恢复情况进行探讨。结果: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一例患者出现螺钉松动、脱落、钛板断裂等情况,只有1例在术后经过X片检测后发现其钛网位置固定不佳,术后0.5年对其进行了调整,术后1年检测见其恢复良好,没有出现钛网移动情况。结论: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采用低位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颈胸段脊柱序列恢复正常,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作者:刘明明;程建;华臻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观察体针、平衡针、耳穴揿针联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乳腺增生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体针、平衡针、耳穴揿针治疗;对照组50例,根据患者伴随症状,口服逍遥丸或乳癖消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高于对照组的76%(P<0.01)。结论:体针、平衡针、耳穴揿针治疗乳腺增生疗效明显。
作者:王子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对比5-FU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晚期结肠癌患者64例随机平分为两组,观察组予雷替曲赛联合伊立替康化疗,对照组予5-FU联合伊立替康化疗。均21 d 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临床获益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肠癌有效,可减少静脉暴露时间,缩短住院天数,不良反应可耐受,临床获益优于以5-FU为基础的化疗方案。
作者:毕兰青;朱凡;张勤英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非龋性牙髓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疗效分析。方法:收治非龋性牙髓病患者64例,结合患者不同病情,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100%,不良反应小,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非龋性牙髓病种类较多,根据患者患病的不同状况,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根管填充术是治疗非龋性牙髓病的常用方法。
作者:刘丽华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胰腺癌的影像学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胰腺癌患者50例,分析影像学资料,按胰腺病灶组织和胰腺周围组织间的关系分组(A、B、C 3组),观察不同组别病灶的特征性表现。结果:A组胰腺萎缩、胆管扩张、合并胰腺炎等的发生率高,B组发生主胰管扩张的几率高,C组发生肿瘤淋巴结转移或者远处转移的几率高。结论:通过多排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胰腺癌可以为医生提供多样性的、清晰直观的图像,为临床诊断、疾病分期等提供有效信息。
作者:唐秀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麻疹合并肺炎患儿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率76.31%低于治疗组的94.74%;总有效率对照组89.47%低于治疗组的100%。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丙种球蛋白治疗。
作者:苗翠华 刊期: 2015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