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脑外伤所致迟发性脑出血与凝血功能障碍的关系分析

周晓颖;蔡维平

关键词:颅脑外伤, 迟发性脑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所致迟发性脑出血与凝血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收治颅脑外伤患者168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指标,分析凝血功能障碍与迟发性脑出血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T、APTT、BPC、FDP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凝血功能障碍是颅脑外伤迟发性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内环境改变--中西医理论结合阐释恶性肿瘤的发生与转移

    肿瘤的发生机制与转移机制不完全明确,治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本文在中西医理论基础上提出肿瘤发生与转移机制的假说,通过对内环境的阐释,进而探索肿瘤的治疗及预防策略。

    作者:张彬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各25例,分析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椎体实现解剖高度48例,存在腰背部疼痛症状6例。后路手术实现解剖高度20例,存在腰背部疼痛症状4例。前路手术组椎体实现解剖高度28例,存在腰背部疼痛症状2例。结论: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过程中,如果使用前路手术,可以具有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秦卫兵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和手术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和手术体会。方法:收治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手术体会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具有创伤轻、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冯少明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5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临床效果良好,能减少出血、缩短住院时间,避免并发症。

    作者:王丽丽;赵鸿雁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总结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干预办法。方法:收治结核性脑膜炎患儿60例,分成甲乙两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P<0.05)。结论:针对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情况,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明显改善患儿的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冯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超声定位微创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体会

    目的:评价超声定位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2例,采取超声定位微创软通道穿刺+尿激酶溶解术治疗,术后CT复查血肿清除效果及穿刺准确度,随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评分情况。结果:存活127例,生存率96.2%;血肿3 d 内基本消除84例,5 d 内为37例,7 d 内为6例。出院后随访118例,存活116例,生存率98.3%。ADL评分Ⅰ级72例,Ⅱ级22例,Ⅲ级18例,Ⅵ级4例,Ⅴ级2例。结论:超声定位微创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损伤小、床边定位方便快捷,定位准确,可明显降低术后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

    作者:黄海;黄丽霞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头孢硝噻吩液体(Cefinase)、头孢硝噻吩纸片(Dryslide)、三叶草实验(Cloverleaf)、青霉素边缘实验(Penicillin disk zone edge)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分别用 Cefinase,Dryslide, Cloverleaf,Penicillin disk zone edge 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结果:4种方法敏感度分别为83%、66%、91%、91%。特异度分别为100%、97%、100%、100%。结论:4种方法在检测应用上都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结果,但Cloverleaf和Penicillin disk zone edge检测β-内酰胺酶的试验较敏感,在操作上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更能被实验室所接受。

    作者:刘敬;王斌;沈继录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小儿护理干预的指导价值,评价救护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52例患儿死亡危险(PRISM)评分分布,以PRISM指导分流转运、协调护患关系、特殊人群救护指导、动态评估患儿病情等护理工作,对比实际死亡率与预测死亡率。结果:各风险等级下患儿预测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基本相符;未发生一例医患纠纷,通报小儿死亡风险后家属依从性良好。结论: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是重症监护的基础,可指导小儿护理分诊分流、转出与转入流程,评价病情变化、救治效果,预测死亡风险,满足患儿家属知情权,避免医患纠纷。

    作者:何晶莹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县市级医院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做法与思考

    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两条基本途径,是关系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某县市级二级甲等医院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中的一些实践探索,阐明了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应坚持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的观点,以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闫琴;赵洁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效果。方法:收治血液透析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透析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低血压62例次(5.57%),少于对照组的178例次(15.0%)(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实行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其透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症状。

    作者:刘健;王洪风;耿明亮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胃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傈僳族胃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可能成因。方法:收治胃癌患者177例,研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州内40~70岁的山区傈僳族男性农民为胃癌高发人群,胃癌发生部位以胃窦部多见,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结论:怒江州傈僳族胃癌的发生可能与当地生活饮食习惯及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率有关,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及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降低胃癌发病率的有效干预措施。

    作者:熊素萍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贫血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临床预测价值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贫血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5例作为观察组,并按照心力衰竭的不同程度分成3组,另选取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常规的红细胞检查,研究红细胞与心力衰竭的联系。结果:第3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大于第2组,第2组大于第1组且均大于对照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病例数与贫血、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关系发现,第3组患者死亡率高于第2组,第2组高于第1组,3组与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血、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够有效地预测患者死亡风险。

    作者:罗健康;周军;谢琼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提高对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水平。方法:对19例头颅外伤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偏瘫的患者行CT检查。结果:19例颅脑CT平扫显示基底节内囊区低密度梗死灶10例,脑叶区5例,放射冠区2例,内囊区合并脑叶区2例,一侧大脑半球1例;在初次CT检查时发现7例,CT复查时发现12例。结论:CT是诊断外伤性脑梗死的主要和首选方法,对患者的预后评定有重要价值,根据病情进展,CT复查必不可少。

    作者:王贞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进行同步放化疗以后巩固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6例,分为两组。试验组采取三维适形放疗方案治疗后,再采用紫杉醇与卡铂相结合的方案进行巩固化疗。对照组同步放化疗后进行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后同步放化疗,再采用紫杉醇与卡铂相结合进行巩固化疗,有助于患者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的延长。

    作者:卢翠萍;谢艳梅;陈启才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产时体位护理对产程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产时体位护理对产程的影响。方法:将130例产妇随机平分成两组,对照组在分娩过程中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体位护理指导。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妇,且分娩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对产妇进行科学的体位护理,进一步缩短了产程,减少了分娩过程中的风险情况。

    作者:孔梅湘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自拟清热泻脾散治疗手足口病37例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清热泻脾散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手足口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剂治疗,治疗组用自拟清热泻脾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泻脾散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邵丽凤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发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小儿感冒发热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方法治疗,对照组口服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对两组患者感冒发热情况、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退热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2%,退热率84%。结论:复方小儿退热栓对于治疗小儿感冒发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月波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目的:分析研究大剂量奥美拉挫治疗消化性溃疡与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消化性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分为常规组和大剂量组,常规组给予患者奥美拉唑常规剂量,大剂量组给予患者奥美拉唑,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低于大剂量组的82.5%(P<0.05);大剂量组服药后出血停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大剂量组患者溃疡恢复愈合率为92.5%,低于常规组的72.5%(P<0.05)。结论: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给予大剂量奥美拉唑可快速缓解溃疡情况,缩短止血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韦军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自我管理教育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行为的影响效果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收治食管癌手术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健康行为执行率、遵医率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健康行为执行率及遵医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2.5%,低于对照组的2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可有效提高食管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遵医行为,对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乔汇;徐永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遵义市传染病医院处方分析与点评

    目的:探讨遵义市传染病医院处方的特点,分析其不合理之处。方法:随机抽取遵义市传染病医院处方6000张,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9%的处方使用抗生素,15%的处方要求患者输液治疗。不合理处方639张,不合理率10.65%。结论:多数医院处方合理有效,但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联合医院各部门制定相应规章制度,确保医疗效果。

    作者:易锋 刊期: 2015年第27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