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晶莹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活血法应用在妇科疾病中的效果。方法:收治妇科疾病患者122例,应用疏肝理气活血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22例患者治疗效果均治愈或好转,并且经后期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疏肝理气活血法治疗妇科疾病效果明显。
作者:李素敏;王惠珍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与额叶脑沟增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首发年轻精神分裂症患者352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年轻人3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颅脑CT轴位平扫。结果:观察组颅脑CT额叶脑沟增宽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与颅脑CT额叶脑沟的增宽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郑润君;翁赛铮;陈埼;詹庆芳;林剑凌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RFCA)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心理、药物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收治心律失常RFCA术后发生焦虑抑郁情绪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病例均给予规范的心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治疗。结果:观察组猝死、晕厥、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复发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情况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心律失常RFCA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田福利;鲁传冬;李学永;张二箭;张宾;顾晓丽;张艳萍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单独用药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显效率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值均低于单独用药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可延缓患者病情发展,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文华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效果。方法:收治血液透析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透析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低血压62例次(5.57%),少于对照组的178例次(15.0%)(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实行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其透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症状。
作者:刘健;王洪风;耿明亮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 HBsAg 阴性,HBsAb、HBeAg、HBcAb 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HBV-DNA 定量测定是否阳性。方法: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做 HBV-DNA 定量检测。结果:4例 HBsAg 阴性患者, HBsAb、HBeAg、HBcAb阳性,乙肝HBV-DNA定量为阳性。结论:出现HBsAg阴性,HBsAb、HBeAg、HBcAb阳性时,一定要建议患者同时做HBV-DNA定量测定,以免造成漏诊和误诊。
作者:王利君;王永成;何思春;牛小军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深入分析超声在诊断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急腹症诊断疗效。方法: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入院诊断,记录入院诊断相关结果,再对其实施超声诊断,记录超声诊断相关结果,以出院正确诊断结果为依据,对急腹症患者的入院诊断正确率和超声诊断正确率进行对比评估。结果:入院诊断总正确248例,误诊52例;超声诊断总正确293例,误诊7例,超声诊断急腹症患者的正确率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腹症诊断方面,超声诊断具有高效安全、快速准确、操作简单的特点,能够快速发现急腹症患者的病因,降低误诊率。
作者:潘宇轩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清热泻脾散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手足口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剂治疗,治疗组用自拟清热泻脾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泻脾散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邵丽凤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呼吸肌功能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稳定期COPD患者87例,给予1年的呼吸肌功能训练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患者呼吸困难评分及圣乔治问卷(SGRQ)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6 min 步行距离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肌功能训练可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
作者:章秀清;颜炳灿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傈僳族胃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可能成因。方法:收治胃癌患者177例,研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州内40~70岁的山区傈僳族男性农民为胃癌高发人群,胃癌发生部位以胃窦部多见,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结论:怒江州傈僳族胃癌的发生可能与当地生活饮食习惯及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率有关,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及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降低胃癌发病率的有效干预措施。
作者:熊素萍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提高对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水平。方法:对19例头颅外伤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偏瘫的患者行CT检查。结果:19例颅脑CT平扫显示基底节内囊区低密度梗死灶10例,脑叶区5例,放射冠区2例,内囊区合并脑叶区2例,一侧大脑半球1例;在初次CT检查时发现7例,CT复查时发现12例。结论:CT是诊断外伤性脑梗死的主要和首选方法,对患者的预后评定有重要价值,根据病情进展,CT复查必不可少。
作者:王贞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130例患者共141个乳腺肿块行助力式弹性成像(CUE)检查,分析UE弹性图特征并进行UE评分,再应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分别对其进行声触诊组织成像(VTI)及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检查,分析VTI弹性图像特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良恶性乳腺肿块及其周围腺体组织的VTQ值差异。所有病例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UE评分法诊断乳腺恶性病灶,VTI图像边界清晰度要明显优于良性病灶;乳腺恶性肿块的VTI面积比明显大于良性肿块;依据ROC曲线,恶性组明显高于良性组(P<0.001)。乳腺良恶性肿块周围腺体组织 VTQ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组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UE在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进行鉴别时能对肿块的硬度作出客观的评价,有助于超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定性诊断。
作者:张健;邢佑敏;薛汉文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144例随机平分为两组,观察组停用预混胰岛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FBG(空腹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2 hPG(餐后2 h血糖)及治疗期间患者BMI(体重指数)、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两组治疗后FBG、HbA1c、2 hPG等各项指标均下降,下降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患者BMI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BMI明显上升,且对照组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混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FBG、HbA1c水平,降低低血糖风险,且患者体重不会增加。
作者:陈云华 刊期: 2015年第27期
肿瘤的发生机制与转移机制不完全明确,治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本文在中西医理论基础上提出肿瘤发生与转移机制的假说,通过对内环境的阐释,进而探索肿瘤的治疗及预防策略。
作者:张彬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比较药师干预前后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干预前后临床用药不合理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不良反应发生率5%,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2%。医师对及时干预的接受率为76.6%,医师对延迟干预的接受率为94.2%,两种方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干预能够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从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朱宏海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CT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13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CT诊断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应用价值。结果:肺泡蛋白沉积症影像表现主要为双肺弥漫且对称分布的腺泡结节影、斑片影、线状影、网状影、磨玻璃影及大片状非叶段性阴影。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较为典型。
作者:仵志强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造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方法:选取出现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100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给出详细解决方法。结果:造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包括血液样本采集原因、患者自身原因、标本检测原因、标本送检原因。结论:血液检验标本发生误差的原因诸多,需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为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提供保障。
作者:张芳琼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小儿护理干预的指导价值,评价救护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52例患儿死亡危险(PRISM)评分分布,以PRISM指导分流转运、协调护患关系、特殊人群救护指导、动态评估患儿病情等护理工作,对比实际死亡率与预测死亡率。结果:各风险等级下患儿预测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基本相符;未发生一例医患纠纷,通报小儿死亡风险后家属依从性良好。结论: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是重症监护的基础,可指导小儿护理分诊分流、转出与转入流程,评价病情变化、救治效果,预测死亡风险,满足患儿家属知情权,避免医患纠纷。
作者:何晶莹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自制小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制小针刀松解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89例,手指活动无阻挡即可。结果:经过术后1年随访观察,治愈80例,治愈率89.9%。9例患者局部仍有疼痛。结论:自制小针刀松解疗法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效果肯定。
作者:徐绩;董相凤;张家富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对社区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予以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2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研究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各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血脂水平均显著改善,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可有效改善其血压与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杨赤杰;吴晶晶 刊期: 2015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