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润君;翁赛铮;陈埼;詹庆芳;林剑凌
目的: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与额叶脑沟增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首发年轻精神分裂症患者352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年轻人3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颅脑CT轴位平扫。结果:观察组颅脑CT额叶脑沟增宽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与颅脑CT额叶脑沟的增宽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郑润君;翁赛铮;陈埼;詹庆芳;林剑凌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遵义市传染病医院处方的特点,分析其不合理之处。方法:随机抽取遵义市传染病医院处方6000张,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9%的处方使用抗生素,15%的处方要求患者输液治疗。不合理处方639张,不合理率10.65%。结论:多数医院处方合理有效,但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联合医院各部门制定相应规章制度,确保医疗效果。
作者:易锋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造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方法:选取出现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100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给出详细解决方法。结果:造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包括血液样本采集原因、患者自身原因、标本检测原因、标本送检原因。结论:血液检验标本发生误差的原因诸多,需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为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提供保障。
作者:张芳琼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小儿护理干预的指导价值,评价救护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52例患儿死亡危险(PRISM)评分分布,以PRISM指导分流转运、协调护患关系、特殊人群救护指导、动态评估患儿病情等护理工作,对比实际死亡率与预测死亡率。结果:各风险等级下患儿预测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基本相符;未发生一例医患纠纷,通报小儿死亡风险后家属依从性良好。结论: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是重症监护的基础,可指导小儿护理分诊分流、转出与转入流程,评价病情变化、救治效果,预测死亡风险,满足患儿家属知情权,避免医患纠纷。
作者:何晶莹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门诊糖尿病患者血糖仪使用的影响。方法:选择持有血糖仪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自我血糖监测以及频率。结果:个体化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频率,血糖仪使用、保养、储存情况等全部符合要求。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门诊糖尿病患者血糖仪的正确使用率及提高自我血糖监测频率。
作者:周丽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免疫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TNF-α水平及CRP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开腹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短,能降低机体炎性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王秀彬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医学生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是临床思维能力的体现,也是临床教学的培养目标。而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它能满足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需要。
作者:杨雪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15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79例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对照组71例进行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术后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安全性更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
作者:潘瓷;黄彦霞;张峰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为了解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发症情况,本文在CNKI、万方等数据库中重点筛选近10年内相关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发症情况的文献进行综述。得出结论:PKP可能由于治疗本身以及手术者操作不当,发生诸多并发症,因此,术者要了解并发症情况,同时要有即刻处理并发症的准备。
作者:周国徽;范吉众;郝小刚;高世磊;郑野;李跃飞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总结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干预办法。方法:收治结核性脑膜炎患儿60例,分成甲乙两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P<0.05)。结论:针对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情况,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明显改善患儿的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冯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阴阳辨证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总结辨证论治的方法,阐述了如何进行阴阳辨证,将阴阳辨证作为中医辨证治疗疾病的总纲,运用到临床中,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陈乔芝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分析残胃出血行凝血酶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残胃出血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凝血酶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止血的总有效率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残胃出血患者行凝血酶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止血,减少不良反应,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樊淑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总管探查与胆道镜结合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8%(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安全性高,可减少手术损伤,控制并发症。
作者:郑金凯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呼吸肌功能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稳定期COPD患者87例,给予1年的呼吸肌功能训练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患者呼吸困难评分及圣乔治问卷(SGRQ)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6 min 步行距离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肌功能训练可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
作者:章秀清;颜炳灿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贫血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5例作为观察组,并按照心力衰竭的不同程度分成3组,另选取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常规的红细胞检查,研究红细胞与心力衰竭的联系。结果:第3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大于第2组,第2组大于第1组且均大于对照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病例数与贫血、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关系发现,第3组患者死亡率高于第2组,第2组高于第1组,3组与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血、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够有效地预测患者死亡风险。
作者:罗健康;周军;谢琼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收治食管癌手术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健康行为执行率、遵医率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健康行为执行率及遵医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2.5%,低于对照组的2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可有效提高食管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遵医行为,对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乔汇;徐永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改善早产儿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脑损伤早产儿7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rhGH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结果:治疗组 NBNA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 ABR 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hGH可保护和修复受损伤神经细胞,有效改善脑损伤早产儿的预后,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
作者:齐卫斌;乔彦霞;葛月平;杨莲蓉;韩彦洁;李会敏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并行PCI术治疗的患者,平分为强化组及常规组。常规组给予瑞舒伐他汀片10 mg治疗,强化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20 mg治疗。对比两组血脂水平、hs-CRP、cTnI及血CK-MB。结果:PCI术后30 d强化组的TC、TG、LDL明显比常规组降低(P<0.05)。术后24 h强化组hs-CRP明显比常规组要低(P<0.05)。强化组PCI术后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率及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患者可减轻术后炎性反应及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减少围手术期心梗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照;张保俭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产时体位护理对产程的影响。方法:将130例产妇随机平分成两组,对照组在分娩过程中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体位护理指导。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妇,且分娩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对产妇进行科学的体位护理,进一步缩短了产程,减少了分娩过程中的风险情况。
作者:孔梅湘 刊期: 2015年第27期
目的:孕妇早期建卡是为了加强对孕妇的系统管理,可以降低孕妇以及围生儿的患病率,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怀孕早期妇女对早期怀孕建卡意义的认识不够,去医院建卡的较少。本文就促进怀孕妇女早期建卡的方法进行探讨,以提高早期建卡率。
作者:苏秀芬 刊期: 2015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