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消化道出血340例病因和临床特点分析

何贵阳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 病因, 溃疡
摘要: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40例,统计各项病因的构成比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3组患者中,老年组患者所占比例大(64.4%);各种病因中消化性溃疡所占比例高(53.5%),其中青年组和中年组均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而老年组为胃溃疡为主;老年组的胃肿瘤患者明显多于青年组和中年组。结论:上消化道出血中以老年患者居多,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且溃疡程度均较重,应积极寻找出血病因,降低出血风险。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治疗阑尾炎的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8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感染率低。

    作者:张璞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丙种球蛋白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麻疹合并肺炎患儿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率76.31%低于治疗组的94.74%;总有效率对照组89.47%低于治疗组的100%。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麻疹合并肺炎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丙种球蛋白治疗。

    作者:苗翠华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胃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傈僳族胃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可能成因。方法:收治胃癌患者177例,研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州内40~70岁的山区傈僳族男性农民为胃癌高发人群,胃癌发生部位以胃窦部多见,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结论:怒江州傈僳族胃癌的发生可能与当地生活饮食习惯及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率有关,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及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降低胃癌发病率的有效干预措施。

    作者:熊素萍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阿奇霉素不同方案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3种阿奇霉素方案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小儿支原体感染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阿奇霉素4-3-4-3方案,B组给予阿奇霉素5-2-5-2方案,C组给予阿奇霉素口服5-2-5-2方案。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组临床疗效、胸片阴影消失以及退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肺部啰音消失、咳嗽缓解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5-2-5-2方案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

    作者:杨洁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额叶脑沟增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与额叶脑沟增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首发年轻精神分裂症患者352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年轻人3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颅脑CT轴位平扫。结果:观察组颅脑CT额叶脑沟增宽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与颅脑CT额叶脑沟的增宽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郑润君;翁赛铮;陈埼;詹庆芳;林剑凌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消化系统类癌12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消化系统类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收治消化系统类癌患者128例,对其临床诊治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在消化系统类癌症当中直肠癌患者多(51.5%),其余依次为胃部、胰腺、阑尾、结肠、十二指肠、肛管及食管等,其相关表现主要有腹部疼痛、腹泻及消化道出血。结论:为保证临床诊断工作的准确性,应做好内镜检查以及手术探查,主要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蔡绍学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胆囊炎患者160例,随机分成两组,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传统组采取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均少于传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传统组;疼痛评分低于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不仅疗效具有优势,也使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作者:高国强;戴季蓬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提高对外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水平。方法:对19例头颅外伤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偏瘫的患者行CT检查。结果:19例颅脑CT平扫显示基底节内囊区低密度梗死灶10例,脑叶区5例,放射冠区2例,内囊区合并脑叶区2例,一侧大脑半球1例;在初次CT检查时发现7例,CT复查时发现12例。结论:CT是诊断外伤性脑梗死的主要和首选方法,对患者的预后评定有重要价值,根据病情进展,CT复查必不可少。

    作者:王贞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启发式教学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目的:医学生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是临床思维能力的体现,也是临床教学的培养目标。而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它能满足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需要。

    作者:杨雪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3621例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宁夏银川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感染率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支原体分离、鉴定、药敏一体化检测板培养法对9623例患者进行解脲支原体(Uu)检测及药敏分析。结果:Uu 培养阳性3621例,阳性率37.63%。Uu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其次为交沙霉素。Uu对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耐药率较高。结论:Uu对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临床诊治前应尽可能做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规范用药。

    作者:李方;杨霞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免疫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TNF-α水平及CRP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开腹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短,能降低机体炎性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王秀彬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手术方式中腹腔镜结合胆道镜实施胆总管探查的效果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总管探查与胆道镜结合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8%(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安全性高,可减少手术损伤,控制并发症。

    作者:郑金凯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早期干预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

    目的:探讨在孕产妇阴道分娩中实施早期干预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收治行阴道分娩的孕产妇24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120例(行常规处理)和早期干预组120例(给予早期干预)。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结果:早期干预组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0.83%(1/120)低于常规组的7.5%(9/120),产后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孕产妇阴道分娩中实施早期干预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

    作者:张晓娟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胃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小儿胃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小儿胃炎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采用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后的 Hp 根除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对于治疗小儿胃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且能有效根除Hp。

    作者:向荣梅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吡拉西坦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脑水肿行甘露醇与吡拉西坦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9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甘露醇治疗,观察组行甘露醇与吡拉西坦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11%(P<0.05)。观察组脑水肿的体积(7.42±2.15)cm3少于对照组的(15.56±4.28)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后脑水肿行甘露醇与吡拉西坦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张三军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处理中的加速康复外科的新理念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处理中的加速康复外科的新理念。方法:收治胃肠外科手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徐静;袁新平;魏建龙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产时体位护理对产程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产时体位护理对产程的影响。方法:将130例产妇随机平分成两组,对照组在分娩过程中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体位护理指导。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妇,且分娩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对产妇进行科学的体位护理,进一步缩短了产程,减少了分娩过程中的风险情况。

    作者:孔梅湘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130例患者共141个乳腺肿块行助力式弹性成像(CUE)检查,分析UE弹性图特征并进行UE评分,再应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分别对其进行声触诊组织成像(VTI)及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检查,分析VTI弹性图像特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良恶性乳腺肿块及其周围腺体组织的VTQ值差异。所有病例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UE评分法诊断乳腺恶性病灶,VTI图像边界清晰度要明显优于良性病灶;乳腺恶性肿块的VTI面积比明显大于良性肿块;依据ROC曲线,恶性组明显高于良性组(P<0.001)。乳腺良恶性肿块周围腺体组织 VTQ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组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UE在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进行鉴别时能对肿块的硬度作出客观的评价,有助于超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定性诊断。

    作者:张健;邢佑敏;薛汉文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上消化道出血340例病因和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40例,统计各项病因的构成比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3组患者中,老年组患者所占比例大(64.4%);各种病因中消化性溃疡所占比例高(53.5%),其中青年组和中年组均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而老年组为胃溃疡为主;老年组的胃肿瘤患者明显多于青年组和中年组。结论:上消化道出血中以老年患者居多,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且溃疡程度均较重,应积极寻找出血病因,降低出血风险。

    作者:何贵阳 刊期: 2015年第27期

  • 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收治行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治疗患者13例,术后患者接受阶段性康复护理,有序地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结果:实施康复护理后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UCLA)和美国肩肘外科评分系统(ASES)评分均较实施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实施后UCLA评分优良率92.3%,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肩袖损伤修复手术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避免肩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作者:陈瑛 刊期: 2015年第27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