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中心的健康教育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中的作用

孙冬梅;李凤秋;孙宏

关键词:社区中心, 康教育,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
摘要: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疾病,尤其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冬季长、日照短,因此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佝偻病是以骨骼改变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常见于婴幼儿,积极防治是减少其发病率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卫生事业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妇女儿童保健法的实施,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防治方面,社区健康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6年采取了一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模式,均取得了比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34例临床分析

    淋菌性结膜炎进展迅速,危害性大,不加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导致角膜溃疡、穿孔以至失明,应引起重视.现将笔者2004年8月至2008年10月间诊治的34例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报告如下.

    作者:李延娟;洪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子宫肌瘤的低场MRI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的低场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4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MRI检查,SE序列,常规T1WI、T2WI及多方位成像,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多发肌瘤,10例单发肌瘤,MRI共检出82个病灶,所有病灶在T1WI上表现为等或低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低或混杂信号.其中46例经手术治疗.结论 低场MRI对子宫肌瘤在观察大小、形态、位置与子宫腔的关系和肌瘤在定性方面上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B超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

    作者:郝志斌;李宏梅;马二龙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浅析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及临床复苏的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娩出后或宫内缺氧继而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为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及预防远期后遗症.本文对新生儿窒息的原因的分析,探讨其临床急救及复苏护理.

    作者:刘国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肺炎支原体脑炎35例

    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可累及多器官受损,其肺外并发症中MP脑炎是MP所致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类型.本院儿科自2001年2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的MP感染患儿422例,其中并发脑炎或脑膜炎35例,占8.29%.

    作者:王远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在乳腺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AH)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模式是一个下宽上窄宝塔形的七层模式,自下而上的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和刺激的需要,安全和保障的需要,爱的需要,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大限度发挥个人能力,认识需要美的需要[1].本文就临床实践过程中将专科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重点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解决患者的身心问题,满足患者的需要,在乳腺癌患者护理过程中,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素萍;丁俊灵;王俊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培菲康治疗小儿复发性腹痛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培菲康对小儿复发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口服培菲康胶囊1粒,3次/d.对照组予以食母生片3次/d口服.用1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6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培菲康治疗小儿复发性腹痛较用普通助消化药效果更好.

    作者:吴丽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全子宫切除术并发膀胱阴道瘘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在2003年至2008年收治的10例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患者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例膀胱阴道瘘患者中1例于尿瘘形成早期经膀胱插管术治疗成功,5例于尿瘘形成3-6个月经阴道修补治疗成功,4例经腹修补术成功. 结论妇科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不容忽视,应积极预防,早期诊断,早期处理.

    作者:蔡俊;雷雨广;赵玉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42例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近年来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42例,对其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治疗方法、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功能锻炼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肘关节功能评分:优39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2.86%.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重要方法,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适用于C2和C3型肱骨髁间骨折;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对C1型肱骨髁间骨折为首选.

    作者:贺辉波;胡国华;卢圣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妇洁洗液中蛇床子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妇洁洗液中君药蛇床子素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65:35),检测波长:322 nn,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室温. 结果蛇床于素在0.04~0.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平均回收率为101.2%,RSD为2.2%.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分离度好,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妇洁洗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唐蕾;卢荣枝;陈钧茂;李运景;李惠燕;吴什令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老年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法分为治疗组68例及对照组68例.治疗组用环磷腺苷葡胺120~180 mg/d加入5%葡萄糖2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原用药不变,对照组除末用环磷腺苷葡胺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8.2%(60/68),心肌耗氧量下降,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作者:邢连春;马淑平;鄂淑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抗菌素的发展及其细菌耐药性

    1 抗菌素的发展美国博士弗来明于1929年偶然发现了青霉素.1945年至1947年以后,青霉素开始在临床普遍使用,美国制药公司开始了抗生素筛选工作.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青霉素提取技术的进步,青霉素由黄色物质变为白色物质.培养液中青霉素产量由500 μ/ml提高到50000 μ/ml以上,在临床大量使用.同时1944年发现链霉素,1947年发现氯霉素,1948年发现金霉素,1949年发现土霉素,1951年发现红霉素.这些来自于细菌,真菌.随着化学合成的发展,人们开始生产半合成抗菌素.1995年Brotozu发现了头孢菌素,上世纪70年代开始对耐药菌有效的半合成抗菌药研究.抗菌药物在人类与感染性疾病的斗争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作者:赵小妹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绥化市四所小学儿童口腔健康情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 进一步探索儿童口腔疾病的分布规律,更明确掌握绥化市儿童口腔现况,更行之有效地提高绥化市儿童口腔健康水平.方法 2003年7-8月间调查了我市四所小学4500名8-12岁小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2004-2005年两年重新随机回访原两所小学.结果 2003年在受检的4500名8-12岁的小学生中,患龋人数3526人,患牙龈炎977人,错颌畸形1920人,2004-2005年患口腔疾病的人数明显下降.结论 经过三年的随机调查研究观察对比,显示大力开展口腔卫生宣教工作,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将我市儿童牙病控制在初级阶段.

    作者:邓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临床治疗

    目的 总结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4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1例经颈部切口一并切除颈部和胸内甲状腺肿,另5例因特别巨大加行胸骨劈开切口完成手术,这其中包括2例后纵隔甲状腺肿.结果 46例甲状腺肿患者均痊愈.结论 手术是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的一种重要方法.

    作者:翟彪;郭海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腹部淋巴结转移瘤的螺旋CT诊断研究

    目的 分析SCT增强早期腹部淋巴结转移瘤的表现及评价SCT的诊断价值.方法 33例腹部空腔脏器实体癌肿患者术前1周内行腹部CT平扫与SCT增强扫描,并测原发灶与淋巴结(≥10 mm)的CT 强化值.SCT所见与手术病理对比.结果 64个淋巴结表现为整个强化,5个表现为环状强化,其强化程度与原发灶的强化程度相近.SCT对腹部淋巴结转移瘤总的检出敏感性为75.8%.结论 SCT对腹部淋巴结转移瘤的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了转移淋巴结检出敏感性.

    作者:鄂宏臣;鄂淑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疤痕子宫人工流产的96例临床讨论

    疤痕子宫形成的常见原因有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畸形矫治术等,其中以剖宫产术为常见.随着医学的发展,社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率也有升高的趋势.做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之一,人工流产已被广大妇女接受.但疤痕子宫行人工流产术增加了许多危险性.本院于2001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1日共进行人流产术4928例,其中疤痕子宫人工流产术96例,占1.95%.96例均顺利完成人工流产手术,无病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雨时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214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药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盆腔炎性疾病共2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0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选用常规的广谱、足量、短程抗菌素等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巩固治疗3个疗程的治疗方法.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 95.5 %和 81.7 %, 总治愈率为88.8%,后遗症发生率为1.8%和5.8%,经统计学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诊早治盆腔炎性疾病,及时联合选用广谱抗菌素,结合中药以巩固疗效,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防止后遗症的发生,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芹;张帆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泌尿系统支原体感染188株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支原体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状况,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抗生素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Mycoplasma IST试剂盒对46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前段尿标本进行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并对阳性株进行了4类6种抗生素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检出188株解腺支原体(Uu)和6类人型支原体(Mh);5例女性患者和1例男性患者为两种支原体的混合感染.培养的阳性率为男性的20.5%,女性42.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Uu对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已达53.4%和35.2%;Mh也呈同样趋势,交沙霉素的抑菌能力强,其敏感率为:Uu97.6%、Mh6%.结论 交沙霉素应作为目前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作者:黄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100例,常规西药加麝香保心丸;对照组100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等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3.0%,对照组83.0%;心电图改善率分别为81.0%和67.0%;治疗组明显改善血脂,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作者:魏艳阳;周明银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心肌酶谱测定在诊断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分析和研究急性脑血管疾病(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ACVD)患者的心肌损害情况,探讨心肌酶变化与预后的临床关系,提高对ACVD患者死亡综合机制的认识,改善ACVD的抢救治疗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 检测316例ACVD患者的心肌酶谱,按心肌酶谱正常、轻度异常、显著异常分别计算病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多数ACVD患者有心肌损害,其损害的程度与病死率有关.结论 除脑水肿外,心肌损害是ACVD不可忽视的重要表现,在进行ACVD的抢救治疗过程中,要强调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特别要注意保护心脏.从而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刘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12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护理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平均寿命的廷长,前列腺增生症己成为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腔内泌尿外科、激光等技术的发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己广泛应用于临床,因这种手术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显著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本院从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共12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一些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晓云;闫桂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