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彤;梁建军
目的 探讨儿童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致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92例患儿临床确诊为鼻后滴漏综合征后采用抗炎、抗变态反应、局部使用减充血剂、糖皮质激素等系统治疗.结果 92例患儿均随诊2个月以上,以主观症状是否改善作为评价指标,其中80例患儿咳嗽症状消失, 12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尽管儿童鼻后滴漏综合征病因复杂,但咳嗽是PNDS的主要临床特点,通过系统的治疗,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作者:王静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重组大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rR-PDGF-AA)在大鼠椎间盘细胞培养过程中的促增殖作用.方法 对大鼠椎间盘细胞单层培养并于传代后建立对照组与实验组,定时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增殖的变化,行HE、甲苯胺蓝及免疫组化染色;对传代细胞于固定时间测定细胞吸光度值(OD),并描绘细胞生长曲线;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处于S(DNA合成)期的细胞百分比值.结果 ①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7 d后原代细胞逐渐贴壁,多为梭形,有伪足伸出;经胰酶消化传代后,细胞贴壁生长速度加快约需4-5 d,而加入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组椎间盘细胞汇合时间缩短,生长加速.HE染色可见细胞形态及胞内变化,甲苯胺蓝及免疫组化染色分别可见细胞外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合成增加;②MTT法测定OD值经过方差分析检验可知,F值为20.276,P=0.000,说明五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五组之间两两比较得出对照组、1 μg/L组和10 μg/L组之间比较无差异,1000 μg/L组和100 μg/L组之间比较无差异,对照组、1 μg/L组、10 μg/L组分别与1000 μg/L组、100 μg/L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有效浓度内与处于S期的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结论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椎间盘细胞的分裂增殖、基质中胶原及蛋白多糖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在有效剂量范围内呈现正相关.
作者:张泓毅;马迅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大黄20 g,枳实10 g,厚朴10 g,芒硝10 g),1剂/d,加200 ml水煎药,取汤药200 ml,100 ml给以保留灌肠30 min,100 ml行胃管注入(1 h后开放胃管),每日早晚各一次,连续用药7 d为1个疗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夏;彭代秋 刊期: 2009年第16期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EVB)是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且危险性很大.虽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早期诊断和治疗己经有了明显改善,但是首次静脉曲张出血死亡率仍高达20%-35%.及时准确分析预测EVB的危险因素,对于提出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出血、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积极的意义.为此笔者采用Logistic分析方法对肝硬化EVB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决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静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开发和研究前列腺疾病的治疗手段和疗法.方法 就临床工作中应用介入消融,中医辩证治疗前列腺疾病,进行疗效分析和总结.结果 采用中西医结合介入消融治疗前列腺增生有效率为100%,患者满意度高;前列腺炎合并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临床治愈率达94%,疗效不理想者占2.1%.结论 介入消融,中药诊疗是目前列腺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张家亭;张广涛;宋红娜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本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并发眼内炎的患者21例临床资料.结果 微生物培养表皮葡萄球菌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其余均为阴性,经消炎治疗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0.1者2例,0.1-0.2者8例,0.2-0.3者11例.结论 白内障手术为复明手术,其术后发生的眼内炎预后欠佳,因此根本的办法还是注意手术的各个环节,避免眼内炎的发生.
作者:林惠岳;吴卫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总结米非司酮加中药配伍米索前列醇和单纯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70-100 d内妊娠各75例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全部采用序贯分次口服米非司酮,总量200 mg,并同时于第3天上午9时服米索前列醇0.6 g,追加0.2 g实验组于服药第2天加服中药.结果 实验组完全流产率96%,对照组阴道流血量和阴道流血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加中药终止70-100 d内妊娠效果较好,免受大钳刮急引产之苦.
作者:李俊英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泵衰竭是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治疗和护理对预后较为重要.开封县第二人民医院自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25例,经药物治疗与护理配合后,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宗启玲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新的<处方管理办法>自2007年5月1日实施.由于新的<处方管理办法>提出了新的处方标准,本院在实施新的标准时,及时纠正了原来处方的不足之处,基本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处方、调剂处方、保存处方.
作者:李兰香;田艳丽;陈梅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9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微创治疗)50例和对照组(保守治疗)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并发症,维持生命体征、营养神经及康复治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结果 观察组住院病死率为12.0%(6/50),对照组为27.6%(13/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存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入院治疗15、30 d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适应证广、疗效好、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卢粉英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检测AMI患者血浆PAPP-A和TNF-a水平,探讨AMI病因及辛伐他汀早期干预作用.方法 AMI患者49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4例,健康体检者25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PAPP-A及TNF-a浓度.辛伐他汀组40 mg/d治疗4周后再次检测各组血清中PAPP-A及TNF-a的浓度.结果 治疗4周后辛伐他汀组患者CHO,TG,LDLC及血清中PAPP-A和TNF-a的浓度与治疗4周前相比明显降低,而HDLC明显升高,与常规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上述指标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后血浆PAPP-A和TNF-a水平明显升高,辛伐他汀可以降低其表达.
作者:简立国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中药敷脐疗法对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163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成对照组73例和治疗组9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术后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lh内加用中药外敷脐部,无效者次日再敷1剂.结果 治疗组24 h内肛门排气56例,占62.2%,其中12 h内7例,48 h以上仅3例,占3.3%;对照组24 h内肛门排气20例,占27.4%,48 h以上9例,占12.3%,其中72 h以上5例.治疗组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药敷脐促进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减少肠粘连发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沈志斌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对药物流产后宫腔内少量蜕膜残留采取黄体酮注射液配伍宫血宁胶囊保守治疗.方法 对药物流产后存在阴道流血淋漓不净,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内不均质回声(残留面积<2 cm2)给予黄体酮注射液配伍宫血宁胶囊保守治疗.结果 46例经黄体酮注射液配伍宫血宁胶囊保守治疗撤药出血后,宫腔内异常回声消失.结论 本方法对药物流产术后少量蜕膜残留有良好效果,避免了清宫手术,为患者减轻了痛苦.
作者:胡秀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眼球摘除的原因.方法 总结18例眼球摘除手术治疗的经验及体会.结果 18例眼球摘除手术中第一位原因是眼球破裂伤12例(66.7%),第二位是绝对期青光眼4例(22.2%),1例是角膜溃疡穿孔(5.6%),1例为角巩膜葡萄肿(5.6%).结论 减少眼球摘除手术,保护视功能.
作者:王淑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心理疾病自古以来就蒙受污名的属性,心理疾病污名是指有心理疾病有关的刻板印象引发的社会地位丧失和歧视.这种加诸于心理疾病患者身上的耻辱标记,让患者及其家属在社会上遭到歧视与排斥,它是心理障碍患者得到治疗和康复的大阻碍因素[1].众所周知,心理疾病污名的产生不但与公众认知态度有关,还与患者的自我认知有关,是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相互影响的结果.作为一种社会认知构建的产物,其形成与社会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等社会认知过程有关.本文从污名施予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他们对心理疾病污名发生发展的影响.基于污名施予与被污名现象不仅仅是个体层面上的,更是以社会环境、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社会现象,现从个体和群体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作者:常国胜;李丽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护理记录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记载了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直接关系到护理安全,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护理记录作为客观病历在医疗事故处理中起到重要作用,下面将本院神经内科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郜爱青;孔笑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超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74例作为观察对象,微量白蛋白尿组(n=74),同时常规治疗组70例作为对照组.随后分别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CRP、血肌酐(Scr)、尿白蛋白(Ualb),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组CRP水平随尿白蛋白排泄量和血肌酐(Scr)水平的增加而升高,治疗组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清CRP降低(P<0.01),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替米沙坦有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的作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更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晋青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制备以醋酸地塞米松和盐酸赛庚啶为主药的复方地塞米松乳膏剂.方法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制备乳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乳膏中醋酸地塞米松和盐酸赛庚啶的含量.结果 乳膏剂质地均匀、细腻、粘稠度适中.醋酸地塞米松平均含量为99.53%,平均回收率为99.02%(RSD2.28%);盐酸赛庚啶平均含量为100.43%,平均回收率为101.24%(RSD2.76%).结论 该制剂性质稳定,无刺激性,是理想的医院制剂.
作者:曾明辉;陈璐;朱九群;余继英;何林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疗效.方法 对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2006年12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6例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患者,40例行气管插管循环紧闭式静脉复合麻醉,6例行连续硬膜外腔麻醉.右半结肠癌伴急性结肠梗阻均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一期吻合术;左半结肠癌伴结肠梗阻的一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和Hartmann手术.结果 本组46例中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一期吻合术14例,无一例并发吻合口瘘;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27例,发生吻合口瘘3例.切口感染4例占8.7%,无切口裂开.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有效方式之一,且合理的术式选择对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静宜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白血病患者发病及缓解过程中的见后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治疗组,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VEGF浓度.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5),化疗前血清VEGF水平较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明显升高(P<0.05),而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的血清VEG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部分复发患者再次出现上述改变.结论 动态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清VEGF 水平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余沂滨 刊期: 2009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