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中药饮片的质量现状

刘大伟;梁建军

关键词:中药饮片, 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方法 采用统计及现场观察的方法 .结果 中药饮片质量现状不容乐观.结论 中药饮片质量问题突出,建议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市场监管.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紫草油凡士林纱布治疗褥疮溃疡的疗效

    目的 探讨紫草油凡士林纱布治疗褥疮溃疡的疗效.方法 本组28例患者常规技术操作处理创面,全程覆盖紫草油凡士林纱布的治疗.结果 28例褥疮创面全部愈合.短7 d,长90 d.结论 紫草油凡士林纱布治疗褥疮溃疡方法 简单、疗程短、痛苦小、效果可靠.

    作者:刘福花;王秀霞;周红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眼底动脉硬化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多元分析与评估

    目的 探讨眼底动脉硬化与血压、血脂、血糖的相关性,评估中风危险度.方法 对2004年5月至2008年10月就诊的患者335例,作为观察组,并与无症状的健康体检者180例作对照,动态检测眼底动脉硬化、血压、血糖、血脂的异常变化,并做综合量化评估.结果 脑血管疾病与眼底动脉硬化、血压、血糖、血脂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眼底动脉硬化、血糖、血脂、血压异常的量化评分,能够预估中风,以便采取预防性治疗.

    作者:王维佳;王晓明;孙明珠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法莫替丁与血凝酶联合应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法莫替丁(立复丁)与血凝酶(立芷雪)联合应用于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方法 采用法莫替丁与血凝酶联合应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6例,并与单用西咪替丁注射液的患者做临床观察. 结果 使用法莫替丁组显效率为72.2%,总有效率为97.20%;西咪替丁显效率为35%,总有效率为80%,两者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 法莫替丁与血凝酶联合用药可以作为目前临床保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较好的组合方案之一.

    作者:李晶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滥用抗生素的现状及其对策

    目的 正确使用抗生素.方法 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措施.结果 抵制滥用抗生素.结论 合理用药造福后代.

    作者:汪秀祝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不同给药途径用于术后镇痛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芬太尼从静脉和硬膜外途径使用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生理变化反应.方法 选择32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静脉术后镇痛组和硬膜外术后镇痛组,对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生命体征、口腔温度、血气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表明达到同样的镇痛效果硬膜外组芬太尼组的用量只需静脉组的50%,而硬膜外组能更好地减弱患者术后的生理反应,与静脉组对照差异显著.结论 显示硬膜外腔注入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比静脉组输注芬太尼更安全有效.

    作者:梁海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异丙酚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氯胺酮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早期妊娠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的孕妇随机分为4组,I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4μg/kg,60 s内完成,然后注射异丙酚2 mg/kg.II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2μg/kg,60 s内完成,再注射异丙酚2 mg/kg.III组:静脉注射氯胺酮0.4 mg/kg,再注射异丙酚2 mg/kg.IV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2μg/kg后,静脉注射氯胺酮0.2 mg/kg,再注射异丙酚2 mg/kg.各组注射异丙酚在90 s内完成.观察四组麻醉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出血量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II组的镇痛效果、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比其他三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的发生比其他三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结论 异丙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在镇痛效果、苏醒时间、不良反应上较其他组有一定的优势,是目前较好的无痛人工流产方法 之一.

    作者:万先群;蒲朝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病临床疗效.方法 将脑血管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按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纳洛酮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为90%, GCS评分较对照组平均提高6分 .结论 纳洛酮注射液对脑血管病有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王清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尼群地平联合脑心通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脑心通联合尼群地平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脑心通和尼群地平,对照组口服尼群地平,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值变化.结果 治疗组降压显效15例,有效2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1.3%,对照组50例,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52.0%.治疗组降压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心通联合尼群地平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邹全林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诺氟沙星乳膏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诺氟沙星乳膏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 以诺氟沙星、硬脂酸、甘油等为组方,制备O/W型乳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药诺氟沙星的含量.结果 所制制剂为白色乳膏,各项检查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诺氟沙星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5~12.0 μg/ml(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8%(RSD=0.39%,n=6).结论 本制剂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作者:姚晓颖;张玉玺;付丽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Crohn's病的肠外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rohn's病( CD)患者肠外表现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有肠外并发症表现的51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出现肠外并发症的特征表现,结合文献报道对比复习这些肠外并发症在Crohn's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结果 51例患者肠外表现依次为骨关节病变、口腔溃疡、肝胆病变、皮肤病变、眼部、代谢性骨病、血管闭塞等.出现一种肠外病变的29例,两种肠外病变的为13例,三种或以上病变的为9例.原发CD病灶的受累范围越广,其肠外表现的种类越多.结论 肠外表现与Crohn's病的累及部位与严重度有一定关系,肠外并发症对其原发Crohn's病诊断和治疗均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邢晔陈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伐他汀钠片的溶出度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伐他汀钠片的溶出度试验方法 .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250 mm,5 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pH3.5)-甲醇(45:55);检测波长:238 nm.结果 普伐他汀钠在0.03~0.36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0.9999,回收率为99.6%,RSD为1.27%.结论 本方法 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普伐他汀钠片的溶出度的检测方法 .

    作者:龙汉金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激光治疗60例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激光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60例(95眼)伴有白内障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先行超声乳化摘除术.术后早期进行激光光凝治疗.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提高1~5行者有35眼,占36.8%;视力无变化者49眼,占51.6%;视力下降11眼,占11.6%,总有效率88.4%.3个月后行 FFA 检查,结果 显示光凝斑均匀清晰,新生血管萎缩,视网膜水肿消退,出血基本吸收,未见明显的光凝并发症.结论 使用激光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金良;魏秀华;夏娣;姜红;刘春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CD55、CD59、CD34对血液病的早期诊断研究应用

    目的 探讨CD55、CD59、CD34抗原表达率对血液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液病患者及对照粒细胞CD55、CD59、CD34抗原表达率,找出相关性. 结果 AA、 PNH、AA-PNH患者CD55、CD59、CD34抗原表达率较其他血液病及正常明显增高.结论 粒细胞上CD55、CD59、CD34抗原异常表达率可做血液病患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指标,特别对AA、AA-PNH综合征、PNH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王洁;王永才;张蕾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慢性乙肝3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3种治疗慢性乙肝方案的临床疗效及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 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对97例慢性乙肝的3种治疗方案(A组:拉米夫定治疗;B组: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口服治疗;C组: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静脉滴注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从疗效看,在ALT复常率和HBeAg转阴率方面(3组复常率分别为78.95%、96.77%、100%;3组转阴率分别为23.68%、45.16%、64.29%),A组效果差,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HBV-DNA转阴率方面(3组转阴率分别为71.05%、77.42%、89.29%),3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成本-效果比看,在获得相同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效果时A组花费的成本低(分别为81.18元和90.20元);在获得相同HBeAg转阴率效果时C组花费的成本低(167.08元).结论 在慢性乙肝患者治疗的3种方案中可优先考虑使用拉米夫定.当患者经济条件许可时,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静脉滴注亦是可取的较佳方案.

    作者:江再茂;左新年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胸科手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比较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对胸科手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 2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GEA组)和静脉全身麻醉组(GA组),每组10例.术毕均采用0.125%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持续镇痛,观察术后6 h、12 h、24 h和48 h的静息和咳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体征、辅助药用量、有或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作用.结果 GEA组在静止和活动状态下术后6 h、12 h、24 h的VAS评分小于G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GEA组在术后12 h和24 h时MAP低于G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在各时点呼吸频率和脉搏氧饱和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静脉全身麻醉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更好.

    作者:司建洛;邢群智;张宜林;宋绍团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43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3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滴,2次/d,奥扎格雷纳8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滴,2次/d.对照组43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奥扎格雷钠8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滴,2次/d,两周后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0.6%,对照组有效率79%. 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

    作者:朱廷彦;贾军;王永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脂蛋白(a)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a) [lipoprotein(a),Lp(a)]与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将8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它们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 、糖尿病肾病组(DN组),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Lp(a)的水平.结果 SDM组Lp(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DN组显著高于SDM组和对照组(P<0.01).Lp(a)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 = 0.442, P<0.01).结论 Lp(a)水平在DN患者中升高,且随着UAER的增加而升高,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

    作者:胡礼仪;张高明;杨莉;李志沭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60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选择本院60例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分析患者临床症状特点,并给予马利兰和羟基脲治疗.结果 32例慢性期患者,30例达临床和血液学缓解,2例死于颅内出血;7例加速期患者,5例达血液学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1例急变期患者,8例达完全缓解,6例达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2例死于颅内出血,2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结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确诊比较容易,确诊后即可给予马利兰和(或)羟基脲治疗,但是要根据患者的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具体情况而定.

    作者:付建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熵指数与双频谱指数监测在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非肌松、深麻醉状态下,熵指数(Entropy)与双频谱指数(BIS)反映麻醉深度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ASA Ⅲ级的冠脉搭桥术患者19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舒芬太尼1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术中麻醉维持采用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3~4 mg/(kg·h)、舒芬太尼1 μg/(kg·h).于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开始后1、2、3、4 min、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1 min、切皮后即刻和劈胸骨后即刻记录BIS、状态熵(SE)和反映熵(RE).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相比,麻醉诱导开始后1、2、3、4 min和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1 min、切皮后即刻及劈胸骨后即刻BIS、SE和RE均下降(P<0.05).与SE相比,RE在各观察点均升高(P<0.01).麻醉诱导期间BIS与SE和RE各时间点观察值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879、0.911(P<0.01).结论 在非肌松、深麻醉状态下,BIS对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深度的监测不受肌电活动的影响.

    作者:贾树山;王耀岐;刘强;秦承伟;张勇;王颖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双黄连(冻干)粉剂致急性喉头水肿1例报告

    1 病例介绍患者,女,54岁.因咳嗽、咳痰、咽痛4 d.2008年11月3日前来我航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8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18/72 mm Hg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患者在就诊前在航天医院拍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未见片状阴影.初步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双黄连(冻干)粉剂(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生产,批号:0807005)1.8g静脉滴注.18 min后,患者出现胸闷,气紧,憋气,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发音困难,恐怖感.

    作者:朱鹏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