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超
目的 观察芬太尼从静脉和硬膜外途径使用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生理变化反应.方法 选择32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静脉术后镇痛组和硬膜外术后镇痛组,对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生命体征、口腔温度、血气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表明达到同样的镇痛效果硬膜外组芬太尼组的用量只需静脉组的50%,而硬膜外组能更好地减弱患者术后的生理反应,与静脉组对照差异显著.结论 显示硬膜外腔注入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比静脉组输注芬太尼更安全有效.
作者:梁海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正确使用抗生素.方法 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措施.结果 抵制滥用抗生素.结论 合理用药造福后代.
作者:汪秀祝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3种治疗慢性乙肝方案的临床疗效及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 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对97例慢性乙肝的3种治疗方案(A组:拉米夫定治疗;B组: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口服治疗;C组: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静脉滴注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从疗效看,在ALT复常率和HBeAg转阴率方面(3组复常率分别为78.95%、96.77%、100%;3组转阴率分别为23.68%、45.16%、64.29%),A组效果差,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HBV-DNA转阴率方面(3组转阴率分别为71.05%、77.42%、89.29%),3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成本-效果比看,在获得相同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效果时A组花费的成本低(分别为81.18元和90.20元);在获得相同HBeAg转阴率效果时C组花费的成本低(167.08元).结论 在慢性乙肝患者治疗的3种方案中可优先考虑使用拉米夫定.当患者经济条件许可时,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静脉滴注亦是可取的较佳方案.
作者:江再茂;左新年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在护理管理工作中,作为一名护理副院长,待人的艺术十分重要,处理好同上级、同级、下级的关系,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取得同级的配合和上级的支持,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础.
作者:吴惠映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8.1%)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4.8%)低于对照组(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死亡率低,疗效确切,优于开颅手术.
作者:王正元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对我院门诊患者药物咨询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了解门诊患者用药咨询内容,为进一步提高门诊药物咨询服务质量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对我院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期间记录完整的1815例药物咨询信息记录,按患者咨询内容和咨询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咨询的内容以用法用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药品作用及用途居多,分列前3位.咨询人群的健康状况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骨质疏松为主,分居前4位.结论 药物咨询能充分了解患者关心的内容,促进患者合理用药和药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药师在如何改进和提高咨询服务质量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问题, 促进药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保障患者用药合理、安全、经济、有效.主要关心的问题, 促进药师自身业务水.
作者:陈君远;吴毅丹;叶毅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国产奥沙拉嗪钠胶囊治疗活动期中、轻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以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阳新县人民医院UC患者72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奥沙拉嗪口服,1 g,3次/d.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初剂量为2~3 g/d,分3~4次口服,渐增至4~6 g/d.疗程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进行内镜检查和组织学评价,以评估UC病变改善情况.用药期间记录症状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末,观察组总有效率86.1%,对照组总有效率77.8%,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检查和组织学检查均比治疗前明显减轻,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拉嗪钠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与柳氮磺胺吡啶片疗效相似,不良反应轻.
作者:王能民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以进一步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进行血尿酸测定,并与非冠心病患者10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120例冠心病患者中有99例血尿酸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翟福英 刊期: 2009年第20期
血浆脂蛋白和脂质测定是临床生化检验的常规项目,其对早期发现与诊断高脂蛋白血症,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血脂测定及其临床应用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各学科的重视.现就临床血脂检测的相关内溶作一综述.
作者:赵丽 刊期: 2009年第20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人们文化水平逐步提高,医学卫生知识不断普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日渐增强,患者看病、住院、手术都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迫切需要解释指导及安慰.手术室护士怎样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与病房的整体护理变通融汇,有待我们不断探索.
作者:许世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脑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2例肺炎支原体脑炎患儿,分析其初发病时临床表现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对所 有患儿行相关实验室和仪器检查.经确诊后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红霉素或者阿奇霉素.结果 22例患儿经治疗后,18例治愈,1例好转,3例有后遗症.治愈率为81.8%.结论 肺炎支原体的病原学对支原体脑炎诊断有重要意义;肺炎支原体脑炎可采用红霉素或者阿奇霉素治疗,治疗时要及时、全程、足量.
作者:倪文昌;高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源之一,多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多见于学龄儿童,近年来婴幼儿MP肺炎发病率也明显增高.以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红霉素,但有疗程长、胃肠反应等缺点而使家长不易接受.本文应用阿齐霉素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2例,并用转换治疗方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雪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与抑肽酶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1994年1月至2003年8月我科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68例按治疗时间先后为对照组A思他宁治疗组,B壹枚泰治疗组,C恩他宁及壹枚泰联合治疗组.D将症状缓解时间,血AMY复常时间,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联合治疗组各观察指标均优于其他三组,疗效满意.结论 生长抑素与抑肽酶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效果.
作者:张跃忠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对烧伤早期并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2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烫伤内毒素模型组(模型组),实验组应用湿润烧伤膏涂抹大鼠背部无毛区(2 cm ×2 cm);烫伤内毒素模型组不作任何处理.2 h后给两组大鼠静脉注射内毒素(2 ml/kg),进行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 实验组的全血表观粘度的高切与低切变率均较模型组低,实验组的红细胞压积也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 湿润烧伤膏能改善烫伤内毒素血症早期的血液流变性.
作者:刘之战;赵冬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的治疗方法 ,进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食管癌患者,X线摄片,检出食管癌34例,检出率为85.0%;经电子胃镜检查并做病理活检,40例均确诊为食管癌,确诊率为100.0%.放化疗组20例食管癌患者,经过放化疗,总有效率为90.0%;单放组20例食管癌患者,经过单纯放疗,总有效率为75.0%;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远期生存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放化疗结合组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更长.结论 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是提高食管癌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的关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图强;莫如康;钟志联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管理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对我院消毒供应室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完善的制度及管理工作控制医院内感染具有关键作用.结论 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才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灭菌物品的无菌供应及全院医疗安全.
作者:马凤芝;王雪宏;银捷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加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的全面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46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采用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或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做好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有效控制血糖、血压,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结果 46例患者中均在手术治疗后,视力均有所恢复,取得较好效果.有2眼出现前房反应经及时抗炎和滴抗生素眼药水、涂眼膏等处理,无一例出现眼内感染, 并发症角膜水肿1只眼,经治疗全部恢复透明;后囊膜破裂1眼;有1例术后血糖较高≥17 mmol/L,经治疗后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通过有效地控制血糖, 采用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配合精心的护理治疗糖尿病白内障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蒋红燕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岗梅合剂中岗梅、三丫苦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方法 分别取岗梅药材、三丫苦药材、岗梅合剂及阴性制剂的乙酸乙酯提取液,于硅胶板中,岗梅以甲苯-乙酸乙酯-冰乙酸(10:3:1)作展开剂展开,三丫苦以氯仿-甲醇-乙酸乙酯(9:1:0.2)作展开剂展开,在紫外灯(365 nm)下检视.结果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特征的斑点.阴性制剂色谱图中无此斑点.结论 本法简便,图谱清晰,重现性好,阴性对照无干扰,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标准之一.
作者:郭卫;张唐颂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a) [lipoprotein(a),Lp(a)]与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将8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它们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 、糖尿病肾病组(DN组),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Lp(a)的水平.结果 SDM组Lp(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DN组显著高于SDM组和对照组(P<0.01).Lp(a)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 = 0.442, P<0.01).结论 Lp(a)水平在DN患者中升高,且随着UAER的增加而升高,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
作者:胡礼仪;张高明;杨莉;李志沭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25例在24 h内血糖降至7.5~10.3 mmol/L,平均(8.5±2.1)mmol/L,血酮、尿酮、尿糖转阴,血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恢复正常,神志转清,腹痛消失.其余5例在第2~3天达到上述标准,所有病例经2~3周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尽快做出正确的诊断,迅速补液及正确使用胰岛素,积极祛除诱因,同时采用支持治疗,严密观察病情、监测血糖和电解质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曹蕾;李素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