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红燕
目的 探讨喜炎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小儿腹泻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止泻时间为(2.1±1.0)d明显低于对照组(3.8±1.3)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喜炎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具有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止泻治疗时间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波;黄开明;唐俊海;熊高洁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B-ALP、PINP、NTX、CTX是骨形成和代谢的指标,为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代谢状况,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的B-ALP、PINP、NTX、CTX进行了测定.方法 测定42例SLE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的B-ALP、PINP、NTX、CTX水平.结果 SLE患者血清B-ALP(5.03±1.22)μg/L、PINP (30.18±5.14)μg/L较正常对照组的B-ALP(7.85±1.30)μg/L、 PINP (45.12±4.95)μg /L明显下降(P<0.05).SLE患者血清NTX(5.12±1.08)nmBCE/L、CTX (0.26±0.07)μg/L较正常对照组的NTX(2.01±0.95)nmBCE/L、 CTX (0.15±0.05)μg/L明显上升(P<0.05).结论 SLE患者存在骨形成障碍,骨吸收率增高.
作者:徐涛;张振强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连云港市东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收集连云港市东方医院2005至2008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ADR)上报的161份ADR报表,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涉及药品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61例ADR报表中,抗菌药物所致ADR居首位(占86.33%);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92.55%);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结论 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力度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陈廷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方法 对28例老年肺结核并存肺癌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患者除有结核病中毒症状外另有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肺癌确诊均为晚期,预后差.结论 两病并存较常见,肺结核并存肺癌时,肺癌症状易被结核掩盖,易发生漏诊,应引起重视.
作者:杜燕南;李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芬太尼从静脉和硬膜外途径使用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生理变化反应.方法 选择32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静脉术后镇痛组和硬膜外术后镇痛组,对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生命体征、口腔温度、血气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表明达到同样的镇痛效果硬膜外组芬太尼组的用量只需静脉组的50%,而硬膜外组能更好地减弱患者术后的生理反应,与静脉组对照差异显著.结论 显示硬膜外腔注入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比静脉组输注芬太尼更安全有效.
作者:梁海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调查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门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随机抽查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 年1月至3 月门诊西药处方9854 张,了解我院不合理用药情况,对处方中重复用药、联用增大毒性、联用降低药效、溶媒不合理及选药不合理、用法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386 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3.92%.结论 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同时临床医师与药师需共同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
作者:吴毅丹;陈君远;陈杰;蒋月云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伴截瘫患者术前术后的整体护理和康复锻炼.方法 收集2003年至2008年13例颈椎骨折伴截瘫行颈椎减压植骨内固定的患者,通过对其进行术前术后完整的资料收集、评估,进行整体护理.结果 患者住院期间均能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无一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认为良好的整体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手段,指导患者及家属充分参与康复锻炼是促使其尽快提高自护能力、改善生活质量的很好方法 .
作者:钱玉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对瘢痕疙瘩的治疗进行临床探讨.方法 采用联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结果 患者通过联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较单一治疗临床疗效好,治愈率提高,复发率有所降低.结论 目前联合疗法是有效和安全的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 .
作者:李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43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3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滴,2次/d,奥扎格雷纳8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滴,2次/d.对照组43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奥扎格雷钠8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滴,2次/d,两周后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0.6%,对照组有效率79%. 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
作者:朱廷彦;贾军;王永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每日短时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心脏功能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行每日短时透析的尿毒症患者37例做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1例正常健康人做为对照组,通过超声测得两组的舒缩功能,以及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的舒缩功能.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O、SV,明显增加(P<0.01);EF、FS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峰有明显增加(P<0.01),E峰、E/A虽有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透析后与透析前比较,观察组CO、SV,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F、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脏功能障碍,经每日短时血液透析后,可改善尿毒症患者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作者:王丽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探讨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前用于软化宫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妊娠70~84 d,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妇女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50例用米索前列醇0.2 mg于人工流产术前4~6 h置于阴道后穹隆;对照组50例于手术前4~6 h将16~18号橡皮导尿管置于宫腔.结果 两组妇女宫颈软化程度、子宫收缩情况、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结论 人工流产术前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软化宫颈、扩张宫颈简便、安全、有效,能有效减轻妇女人工流产时的痛苦,预防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桂贤 刊期: 2009年第20期
肺表面活性物质(PS)是治疗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重要物质.可降低肺泡气-液界面表面张力,保持肺泡稳定,防止肺不张和肺萎陷[1].传统的给药方法为先作气管插管,再将PS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在四个不同体位从气管内注入,每个体位滴完后均用气囊加压呼吸1~2 min或患儿采取仰卧正中位,不改变体位,尽快将药液推入气管插管,加压通气3 min.
作者:谢晓玲;朱进秋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选择本院60例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分析患者临床症状特点,并给予马利兰和羟基脲治疗.结果 32例慢性期患者,30例达临床和血液学缓解,2例死于颅内出血;7例加速期患者,5例达血液学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1例急变期患者,8例达完全缓解,6例达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2例死于颅内出血,2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结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确诊比较容易,确诊后即可给予马利兰和(或)羟基脲治疗,但是要根据患者的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具体情况而定.
作者:付建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普伐他汀钠片的溶出度试验方法 .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250 mm,5 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pH3.5)-甲醇(45:55);检测波长:238 nm.结果 普伐他汀钠在0.03~0.36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0.9999,回收率为99.6%,RSD为1.27%.结论 本方法 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普伐他汀钠片的溶出度的检测方法 .
作者:龙汉金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对烧伤早期并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2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烫伤内毒素模型组(模型组),实验组应用湿润烧伤膏涂抹大鼠背部无毛区(2 cm ×2 cm);烫伤内毒素模型组不作任何处理.2 h后给两组大鼠静脉注射内毒素(2 ml/kg),进行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 实验组的全血表观粘度的高切与低切变率均较模型组低,实验组的红细胞压积也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 湿润烧伤膏能改善烫伤内毒素血症早期的血液流变性.
作者:刘之战;赵冬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随着医学模式和患者对肿瘤医院服务需求的不断转变,传统表面、经验的医院管理已不再适应市场的需求.循证医院管理要求管理人员通过遵循科学依据,在个人经验和已存在的客观科学依据的基础上做出决策的理念,为医院管理者提供了新的管理思维模式,对于深化医院管理改革,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医院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刘静;彭文岗;陈绍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高科技成果应用于心脏起搏工程,起搏器不断更新,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这一治疗手段.与此同时,手术后的临床护理也更显重要.为了使患者早日康复,在患者出院前针对起搏器的特性及患者自身情况等向患者传授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许丽红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 .方法 对7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 ①以皮肤、脐部、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途径.②以体温异常(43.6%),少哭、少吃、少动(57.7%),皮肤黄疸(66.7%)为主的临床表现.③致病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共占87.2%.④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等耐药率为80%以上,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采用综合疗法根据血培养药效结果 选择抗生素,加强预防措施.
作者:吴宏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心脏病终末阶段的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科学进步,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心力衰竭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住院、病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心力衰竭相关神经内分泌激活观点的广泛认可,β受阻体滞剂治疗地位越显重要,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平香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法莫替丁(立复丁)与血凝酶(立芷雪)联合应用于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方法 采用法莫替丁与血凝酶联合应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6例,并与单用西咪替丁注射液的患者做临床观察. 结果 使用法莫替丁组显效率为72.2%,总有效率为97.20%;西咪替丁显效率为35%,总有效率为80%,两者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 法莫替丁与血凝酶联合用药可以作为目前临床保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较好的组合方案之一.
作者:李晶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