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头吸引一次成功分娩121例的体会

史宝菊;李桂焕;李华玲

关键词:胎头吸引, 分娩
摘要:目的 探讨胎头吸引术成功的体会和经验.方法 行胎头吸引助娩的产妇121例.结果 均获1次成功,无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结论 选择好胎头吸引术适应证和掌握好操作技巧,可帮助产妇迅速结束分娩且无不良后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在充分抗栓的基础上配合小剂量尿激酶(UK)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选择72 h内心绞痛突然加重的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26例,经强化抗栓、抗缺血治疗48 h仍频发自发性心绞痛者,配合尿激酶0.3~0.4万u/(kg·d),静脉滴注2 h,连用5d,观察2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6例均完成全程溶栓.其中21例在溶栓治疗期间内静息心绞痛缓解;5例在1周左右自发性心绞痛消失.60 d内随访观察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结论 在抗栓治疗充分发挥作用后配合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滴注可减少UAP的心绞痛频发和AMI的发生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玉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中医药缓解癌性疼痛的机理探讨

    癌性疼痛是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是癌痛治疗的主要方法,中医药治疗在其中占有一定地位.中医药的镇痛作用较弱,起效慢,但毒副作用小,能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可增强西药止痛的疗效,减少其副作用.

    作者:陈旭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脑卒中患者急性肾损伤与甘露醇和血浆渗透压的关系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与甘露醇和血浆渗透压的关系.方法 收集42例脑卒中并发AKI患者,对每例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价,记录甘露醇用量,测定入院第2、4天和第7天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血钾、血钠值,计算血肌酐升高绝对值,血浆渗透压变化值.结果 血肌酐升高值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浆渗透压值、血浆渗透压升高值相关(r=0.648,r=0.505,r=0.422,P<0.01),甘露醇用量与血肌酐升高值、第4天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升高值不相关(r=0.104,r=-0.19,r=0.059,P>0.05).非高渗透压血症组(11例):继续使用甘露醇,血肌酐值从(124.66 4-21.05)mmol/L变化为(125.61±12.73)mmol/L,(t=0.083,P>0.05);高渗透压血症组(31例):血浆渗透压值从(340.19±11.27)mmol/L下降至(315.58±20.96)mmol/L(t=6.45,P<0.01)时,血肌酐值从(139.52±28.10)mmoL/L下降为(105.79±39.30)mmoL/L(t=5.58,P<0.01),血浆渗透压下降值与血肌酐下降值相关(r=0.772,P<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AKI与血浆渗透压升高相关,与甘露醇用量不相关,血浆渗透压正常情况下,小剂量甘露醇不会导致AKI.

    作者:智睿;陈东;丁朝兵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三种糊剂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的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 评价氧化锌碘仿糊剂、Vitapex糊剂和空管药物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363个患牙分为3组,用氧化锌碘仿糊剂、Vitapex糊剂作为根管充填材料,空管药物作为药物治疗,随访3年.结果 一年期Vitapex组与氧化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管组与氧化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年期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pex糊剂是较理想的乳牙根管充填材料,近远期效果均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裴蓉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双柏散治疗骨质增生的疗效总结

    目的 观察双柏散对骨质增生的实际疗效,以便正确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1000例典型骨质增生用此药治疗的患者长期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有效缓解率100%,治愈率69.6%左右.结论 双柏散治疗骨质增生安全有效,是缓解和控制此病的一种重要的外用制剂.

    作者:庄民佗;吴丽娟;苏燕玉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盐酸地尔硫卓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钙拮抗剂(CA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对心血管疾病应用多,近发现CAS具有多个靶器官保护效应,其中对肾脏研究多.笔者从2002年起试用盐酸地尔硫卓注射剂(商品名:恬尔心)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CRI),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光辉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

    近年来,笔者采用保和丸加减结合洛伐他丁胶囊治疗本病,并应用彩色超声显象技术观察本疗法,对颈动脉斑块的消退和稳定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诚;刘耀东;段海平;徐安波;王俊霞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对骨科87例老年骨折患者,从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指导功能锻炼等方面做好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86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 采取恰当的护理干预,是减少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黄飞燕;张爱斌;江朋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科出血中的应用

    产后出血在基层医院中仍占产科死亡原因的首位,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基层医院设备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为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从预防为主入手是根本原则.我院近年来在经阴道正常分娩和子宫下段剖宫产分娩中应用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中作了资料收集,发现了差异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莉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老年高血压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分析

    老年高血压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近年来对它的研究与防治倍受重视.为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本文收集了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8例老年高血压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庞成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参芎注射液联合穴位埋线对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观察53例患者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结果 穴位埋线联合参芎注射液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可以明显改善(P<0.05).结论 穴位埋线联合参芎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并能缩短病程.

    作者:谢敏;彭华容;杨硕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鼻中隔黏膜下剥离划痕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目的 探讨鼻中隔黏膜下剥离划痕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局麻鼻内窥镜下,对伴有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伴有鼻甲息肉病变者去除部分或大部分鼻甲;对不伴有鼻中隔偏曲者,按筛前神经鼻内侧分布区,行鼻中隔黏膜下剥离划痕术,去除大部下鼻甲前端黏膜.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治疗7 d,局部滴减充血剂,鼻腔生理盐水冲洗.结果 50例患者近期有效率达98%,无效率2%.结论 鼻中隔黏膜下剥离划痕术能阻断筛前神经末梢,减轻血管张力,降低腺体分泌,去除了部分鼻甲组织增加鼻腔通气面积,同时破坏部分鼻腔黏膜而减弱了变态反应的强度.从而有效的控制了鼻痒、流涕、连续喷嚏等急性症状和以持续鼻塞为主的慢性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康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因分析和早期防治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由于血压急骤升高而引起的出血性脑血管病.此病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为了减少本病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笔者对治疗高血压、降低颅内压、预防脑出血(ICH)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玉梅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三维适形在体部恶性肿瘤放疗中的操作体会

    三维适形放疗(3DCRT)是融合了放射治疗、医学影像学和计算机技术的一种新的肿瘤放射治疗方法,它是一种高精度的治疗[1].3DCRT定位精确,对正常组织损伤小,因其疗效确切而广泛应用于I临床肿瘤治疗,受到患者青睐.贵州省人民医院自2001年2月引进适形放疗系统以来,共治疗体部肿瘤患者35例.现将操作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宋毅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儿童消化性溃疡36例疗效观察

    幽门螺杆菌(Hp)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原因,根除Hp可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并预防复发已成共识.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分会感染消化学组对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推荐方案,自2004年4月至2008年1月收集了36例Hp感染并消化性溃疡的患儿,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艳梅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带教老师应起模范带头作用

    随着护理学科发展,尤其是以人为本,医院管理年的深入开展,护生进入临床经过一年的实习后,能成为一名具有良好素质的护士,就必须从我们带教老师自己做起,无论是政治思想,工作作风专业理论,操作技能,服务质量,护患沟通都应起表率作用.因为学生的学习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且往往应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及其后果进行学习.

    作者:陈三莹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护理

    目的 了解我院感染科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方法 对4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干扰素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分析各种不良反应的分布情况、出现时间及表现形式,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420例中发生不良反应398例,占95%,其中214例合并两种以上不良反应,占51%.绝大多数患者经过对症处理、调整方案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继续治疗,有46例停用干扰素,改用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结论 我院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义献报道高,主要由于患者病情较复杂,另外也由于对住院患者监测频率高,处理比较积极.住院期间未出现导致患者死亡或留有后遗症的严重不良反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不良反应千差万别,治疗过程中应随时监测,及时发现不良反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并取得佳疗效.

    作者:徐瑞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辛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U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04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其中辛伐他汀治疗组54例,对照组50例,治疗前后均检查UA、hsCRP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后每组患者UA及hs-CRP明显降低(P<0.05);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治疗组UA及hs-CRP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后每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短轴缩短率(FS)明显升高(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治疗组LVEF及FS明显升高(P<0.05),LVSD明显降低(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通过降低血清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而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吴帆;鲁培芳;刘宗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养血清脑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养血清脑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6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谷维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养血清脑丸,疗程各30d.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头痛发作程度、时间及频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P<0.05).结论 养血清脑丸能够有效地控制偏头痛发作,减少发作次数和缩短发作时间,是一种无明显毒副作用且能够有效治疗偏头痛的药物.

    作者:任怀山;杨荣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HPLC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含量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含量.方法 采用SAULENTECHNIK Partisil-SCX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3.4%(w/v)磷酸二氢铵溶液,用磷酸调pH值至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8 nm;进样量20μl;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 线性范嗣:5-50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83%,RSD=2.58%.结论 本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洪志慧;刘毓文 刊期: 2008年第18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