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芬
目的: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血压病干预的效果.方法:以社区健康档案中的居民,经过健康体检,选择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329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70例和对照组159例,由社区全科医生负责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干预工作.统计两组实施干预措施1年后的血压下降幅度、心理状况、服药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行为改变率.结果:研究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服药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行为改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控制后SAS评分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控制前后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全科医生对高血压病实施综合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吴扬扬;邹红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本文就1例孕产妇死亡病例做一简单分析阐述,以期望能够对以后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孙朝辉;王树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体表较大脓肿的疗效.方法:将40例体表较大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小切口硅胶负压引流球管负压引流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费用等.结果:两组均痊愈,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治疗费用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体表较大脓肿简单有效,经济实用.
作者:马亚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为医院提高急性白血病的整体诊治水平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方法:收治急性白血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单用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34例患者中,共有32例获得完全缓解,治愈率94.12%;2例发生骨髓抑制期感染(5.88%);并且无1例死亡;分别与对照组的27例(82.35%)、7例(20.59%)和4例(11.7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白血病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控制骨髓抑制期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天剑;龚峻梅;吴必嘉;周思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加丹参预防EGVB再发出血疗效以及时预后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抑制胃酸分泌及对症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血止后加用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和丹参.结果:治疗组在治疗期间出血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远期随访再发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普萘洛尔加丹参可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近期、远期疗效均较满意.
作者:姚茜;李凤芹;张晓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致死性侏儒是常见的致死性骨发育不良,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畸形多无临床表现,超声检查是唯一可以确诊的方法,可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以达到早期诊断及早期处理,以减少孕妇痛苦与负担.
作者:李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神经内科住院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4小时、14天血浆t-PA、PAI-1及38例健康体检者24小时的血浆t-PA、PAI-1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t-PA、PAI-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治疗14天后较24小时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检测t-PA、PAI-1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卫征;高重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麻黄素是由植物麻黄提取的一种物质,具有升高血压,增加心输出量的作用,是临床应用比较的广泛的中药药材之一,应用历史悠久.为探讨麻黄碱药理作用及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和国内外相关报道进行阐述,着重从麻黄素对心脏的影响、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发汗解热作用进行分析,并对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滴定法、铜离子络合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毛细管电泳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和其他方法进行阐述.
作者:杨林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宫颈冷刀锥切术在宫颈CINi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宫颈CIN患者47例,行宫颈冷刀锥切术,锥切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与阴道镜下活检结果相比较,分析锥切术在宫颈病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结果: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结果与阴道镜下活检完全符合33例(70.2%),其余14例(29.8%)不符合.其中1例为早期浸润癌,二次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4例为原位癌,二次行子宫全切术.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方面比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更准确,尤其是宫颈管内的病变,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不能了解颈管内的病变情况.同时它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能保留生育功能、早期防治宫颈癌等优点.
作者:樊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评价.方法:180例临床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采用脱水、降颅内压及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立普妥40mg,1次/日,每晚口服.疗程2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活动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普妥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疗效,具有很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李国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松动牙的特点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治中重度牙周病患者(180颗牙)30例,给予基础治疗后采用Biosplint固位材料加Dyract flow流动树脂固定,分别测量基线0月、固定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并用ANOVA进行分析.结果:固定后PD、CAL、BOP出现显著性的降低.结论:采用Biosplint固位材料固定松动牙时,辅以专业维护和良好的护理是固定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四种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0例,分别采用粗棉线结扎法、气门芯结扎法、脐带夹结扎法及气门芯联合脐带夹双重结扎法处理脐带;观察4组新生儿分娩后脐部出血情况、脐带干燥情况、脐部感染情况及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结果:4组新生儿分娩后脐部出血情况、脐带干燥情况、脐部感染情况及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结扎法有利于脐带干燥、脱落,操作简单、易掌握.
作者:叶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诊治经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160例,应用抗生素和抗心衰治疗.结果:160例患者治疗后RR、HR、肝增大程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LVEF、LVSF、LVSD、E/A、E/A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和抗心衰方案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重要方法,疗效显著.
作者:宋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方法:108例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封闭疗法组和小针刀疗法组各54例.结果:封闭疗法组痊愈38例,好转16例,平均治疗次数及标准差:(4.34±1.305),小针刀疗法组痊愈54例,平均治疗次数及标准差:(1.17±0.423).结论:小针刀疗法组治疗狭窄性腱鞘炎在痊愈率及治疗次数方面与封闭疗法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针刀疗法组明显优于封闭疗法组.
作者:夏丽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护理中采用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的影响效果.方法:接待糖尿病患者179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采用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护理完成后,对比分析他们在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本次研究179例糖尿病患者经过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各项指标相比于护理前皆有明显改善,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策略,可以促进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并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促进他们做好自我管理,积极配合相关人员做好血糖的控制与疾病的治疗,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作者:李潇;陈雪兰;吴杰清;谢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AF)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F患者68例,作为房颤组,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正常健康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CRP和NT-proBNP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房颤组NT-proBNP和CRP的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不全分级的增加,房颤组中患者血清NT-proBNP、CRP浓度不断升高.不同心功能分级组之间的血清NT-proBNP、CR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和CRP水平可用来预测房颤患者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在临床判断房颤预后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彭川漫;黄苏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疱疹性咽夹炎患儿8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静脉点滴;对照组40例给予利巴韦林静脉点滴,疗程3~5天,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对症处理.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在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方法简单的特点.
作者:聂秀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胭窝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诊断的58例胭窝囊肿患者,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58例腘窝囊肿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高频超声诊断胭窝囊肿的符合率95%.结论:高频超声对胭窝囊肿的诊断有极高的准确性,并能对胭窝囊肿与周围组织关系准确做出明确诊断.
作者:马梦红;曹春宁;康燕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观察其不良作用及用药要求.方法:通过临床药物使用,对不良作用的反应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对于临床用药的急剧增多,药物反应情况也在增多,其中有2%的人有不良反应,肾功能有损害的人群占4.3%~9%.结论:在普遍使用该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要多加注意其安全性.
作者:王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术后护理方法.方法:腹腔镜患者509例,对其进行观察及病例回顾,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子宫肌瘤187例,畸胎瘤41例,输卵管检查治疗59例,宫外孕128例,卵巢癌2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43例,子宫颈癌25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并在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下康复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术后护理极其重要,良好的护理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和感染率.
作者:杨凤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