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麻黄素药理作用及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

杨林萍

关键词:麻黄素, 药理作用, 含量测定, 研究进展
摘要:麻黄素是由植物麻黄提取的一种物质,具有升高血压,增加心输出量的作用,是临床应用比较的广泛的中药药材之一,应用历史悠久.为探讨麻黄碱药理作用及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和国内外相关报道进行阐述,着重从麻黄素对心脏的影响、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发汗解热作用进行分析,并对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滴定法、铜离子络合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毛细管电泳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和其他方法进行阐述.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痔疮术后疼痛及尿潴留的影响

    目的:分析及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痔疮术后疼痛及尿潴留的影响.方法:收治实施痔疮手术的患者16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后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观察并评价两组痔疮术后的疼痛以及尿潴留的情况.结果:两组痔疮术后的疼痛以及尿潴留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痔疮术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改善痔疮术后疼痛以及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黄燕芳;刘雪芳;陈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昭觉县2005-2013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目的:分析讨论昭觉县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防治对策.方法:收集昭觉县死亡的26例孕产妇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死亡原因.结果: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产科出血,其中胎盘滞留为死因第一顺位.其次是前置胎盘导致大出血、子宫破裂、死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晚期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肝大产后出血、不完全流产.年龄以31~40岁间死亡人数多,分娩方式以家中分娩导致死亡多(57.7%).结论: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戎俊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病综合防治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血压病干预的效果.方法:以社区健康档案中的居民,经过健康体检,选择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329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70例和对照组159例,由社区全科医生负责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干预工作.统计两组实施干预措施1年后的血压下降幅度、心理状况、服药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行为改变率.结果:研究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服药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行为改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控制后SAS评分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控制前后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全科医生对高血压病实施综合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吴扬扬;邹红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碘海醇子宫输卵管造影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应用碘海醇做对比剂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提高放射科及临床医生对非离子型对比剂的认识.方法:收治不孕症患者40例,行碘海醇子宫输卵管造影,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碘海醇做子宫输卵管造影,子宫及输卵管均显影良好,显影速度快,检查时间明显缩短,对患者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用碘海醇子宫造影,影像质量及操作技术明显优于传统碘化油造影,且对临床不孕症患者有诊断和治疗价值.

    作者:张金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体视学技术在常见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目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体视学技术得到了深化和发展.近年来一些文献报道了用体视学和图像分析方法,研究反映人体各主要系统肿瘤病变特征的定量指标,部分揭示了正常和病变组织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与机能间的关系,研究了其在临床肿瘤鉴别诊断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了当前我国发病率高的四种恶性肿瘤:肺癌、胃癌、大肠(结肠/直肠)癌、食管癌,综述体视学在这些肿瘤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和进展.

    作者:王炜;侯艳;石恩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双手背疣状皮肤结核1例

    疣状皮肤结核是典型的接种性皮肤结核,为结核杆菌经皮肤外伤处侵入皮肤而发病.通过分析1例双手背疣状皮肤结核的病史、皮损特点、结合实验室和组织病理,了解疣状结核诊断与治疗.本病治疗需内用药物治疗,强调“早期,足量,规则,联合及全程应用抗结核药”的原则,并保证疗程,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宝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治疗新生儿尿布性皮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湿润烧伤膏外敷的方法,并设立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8/40),对照组总有效率80%(3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新生儿尿布性皮炎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蔡玲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防范外科护理缺陷中的应用

    目的:避免或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方法:将一般资料相近的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对发生的护理缺陷例敖与对照组发生的例数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发生各种护理缺陷累计发生6例次(3%),和对照组发生的25例(12.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许金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效果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在使用过程中灭菌效果的可靠性和生物监测结果的报告时间.方法:对80批次低温等离子灭菌物品从清洗、包装、灭菌操作、灭菌器的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等方面,按照WS 310.2和WS 310.3的规范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并对生物监测24小时与48小时结果相比较.结果:80批次中,有3批次生物监测结果不合格判定为灭菌不合格、24小时与48小时结果相符.结论: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作为一项新型技术,作用原理的技术性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与各科室做好沟通,尽可能三大监测全部完成判定灭菌合格后,灭菌物品再放行.也给设备生产厂家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否研制出生物监测快速阅读仪,才有利于更好地为临床提供放心、安全、及时的诊疗器械,更好的发挥CSSD在医院的支持保障系统的功能.

    作者:崔丽琴;张向东;孙锦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龄初产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处理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孕妇剖宫产手术中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收治高龄初产孕妇42例,对她们在剖宫产手术中出血量> 500ml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主要术中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及手术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等伴发症,手术中合理使用宫缩剂按摩子宫及时缝合止血,压迫止血,同时积极对症支持治疗.结论:积极合理治疗高龄初产孕妇剖宫产手术中出血可减少子宫切除几率,降低产妇病死率.

    作者:于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EEP结合PCV+SIMV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ARDS的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探讨PEEP联合压力控制SIMV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急性肺损伤、ARDS的经验与不足.方法: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急性肺损伤部分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6例,在医院硬件条件具有可操作性下,依据其血气、PaO2/FiO2等的变化,予设定佳PEEP的前提下结合压力控制SIMV通气模式辅助呼吸,观察其通气指标、临床生化转变情况及病情的预后转归.结果:16例急性肺损伤、ARDS的患者好转出院12例,死亡4例,有效率75%,死亡原因多为肾功能衰竭、脓毒症、心力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等.结论:PEEP结合压力控制SIMV机械通气模式在治疗急性肺损伤、ARDS能够更大程度上减少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取得明显的疗效与良好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展.

    作者:苏秋缘;许奋勇;陈小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致死性侏儒1例

    致死性侏儒是常见的致死性骨发育不良,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畸形多无临床表现,超声检查是唯一可以确诊的方法,可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以达到早期诊断及早期处理,以减少孕妇痛苦与负担.

    作者:李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及PAI-1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神经内科住院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4小时、14天血浆t-PA、PAI-1及38例健康体检者24小时的血浆t-PA、PAI-1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t-PA、PAI-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治疗14天后较24小时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检测t-PA、PAI-1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卫征;高重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感染性眼内炎42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感染性眼内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总结42例(42只眼)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分为轻度炎症与重度炎症两组,轻度患者玻璃体腔内注药治疗,重度患者行玻璃体腔内注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眼球保留情况、视力与眼压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均保留眼球,玻璃体培养阳性率33.3%.治疗前后,两组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眼压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早期正确的诊断与治疗能够恢复视力水平,挽救眼球.

    作者:邱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普萘洛尔加丹参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的研究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加丹参预防EGVB再发出血疗效以及时预后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抑制胃酸分泌及对症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血止后加用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和丹参.结果:治疗组在治疗期间出血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远期随访再发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普萘洛尔加丹参可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近期、远期疗效均较满意.

    作者:姚茜;李凤芹;张晓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重度牙周炎松牙固定的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松动牙的特点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治中重度牙周病患者(180颗牙)30例,给予基础治疗后采用Biosplint固位材料加Dyract flow流动树脂固定,分别测量基线0月、固定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并用ANOVA进行分析.结果:固定后PD、CAL、BOP出现显著性的降低.结论:采用Biosplint固位材料固定松动牙时,辅以专业维护和良好的护理是固定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护理中采用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的影响效果.方法:接待糖尿病患者179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采用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护理完成后,对比分析他们在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本次研究179例糖尿病患者经过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各项指标相比于护理前皆有明显改善,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策略,可以促进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并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促进他们做好自我管理,积极配合相关人员做好血糖的控制与疾病的治疗,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作者:李潇;陈雪兰;吴杰清;谢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锁定钢板治疗复杂性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复杂性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复杂性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采用骨折切开复位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60例患者均进行了回访,按Constant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19例(31.7%),良30例(50.0%),可5例(8.3%),差6例(10.0%).结论:骨折切开复位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

    作者:陈海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清CRP、 NT-proBNP水平的测定在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AF)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F患者68例,作为房颤组,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正常健康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CRP和NT-proBNP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房颤组NT-proBNP和CRP的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不全分级的增加,房颤组中患者血清NT-proBNP、CRP浓度不断升高.不同心功能分级组之间的血清NT-proBNP、CR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和CRP水平可用来预测房颤患者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在临床判断房颤预后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彭川漫;黄苏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科学的护理干预对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5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在围手术期进行护理观察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150例患者顺利完成活检术,术后发热10例,血尿31例,轻微血便12例,会阴部疼痛16例,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通过护理干预降低了发生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风险,保证了患者后期的有效治疗.经直肠穿刺围手术期准确的护理观察,积极主动的护理干预是保证前列腺穿刺活检术顺利进行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谢雅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