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翠
目的:探讨T颗粒感绿片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筛查尘肺病时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感绿片与感蓝片分别匹配相应增感屏同时拍摄胸部高千伏片各100张分析拍摄效果和感光条件.结果:感绿胶片优于感蓝胶片.结论:T颗粒感绿胶片拍片信息量大于普通感蓝胶片.
作者:唐安炎;李军;肖明俊;黄亨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相同剂量20μg的国产和进口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按常规剂量(10μg)和全程接种3剂乙肝疫苗后,查血无乙肝表面抗体产生(抗-HBs阴性)的16~60岁无应答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北京华尔盾生产的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和葛兰素史克生产的安在时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20μg,分别进行0、1、6个月全程接种,完成全程接种后1个月抽血查抗-HBs.结果:成人接种相同剂量20μg的国产和进口乙肝疫苗后抗-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和进口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相当,而安在时市场价格几乎是华尔盾价格的2倍,基层卫生保健工作提倡推广平价、效果好的药品,这2种疫苗免疫效果观察对指导基层群众预防接种有重要意义.
作者:温立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如何治疗肺癌术后乳糜胸.方法:收治肺癌术后乳糜胸患者8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6例保守治疗及1例手术治疗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1例死亡.结论:肺癌术后乳糜胸保守治疗多能取得良好效果,如效果不佳,应早期手术治疗.
作者:姬宇宙;薛霞;王冬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孕妇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方法及其各期情况.方法:收治合并子宫肌瘤产妇108例,根据患者的情况分成两组,分别是手术组63例,该组行剖宫产后再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5例,该组行剖宫产术,但保留子宫肌瘤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住院时间、产褥病率、新生儿Apgr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住院时间、产褥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有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手术组2例新生儿Apgar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4~7分1例,无重度窒息.结论:剖宫产手术合并切除子宫肌瘤的处理具有安全性且疗效是肯定的.
作者:陈鸿;王丰;陈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98例,与同期60例经腹子宫肌瘤剥徐术比较.结果: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剥除在术中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术后镇痛例数、住院时间、手术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甘淑君;王海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B超诊断早期宫外孕的价值.方法:收治宫外孕患者64例,分别采用阴道B超和服部B超进行检查,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阴道B超诊断准确率(96.88%)高于腹部B超(60.94%)(P<0.05);阴道B超诊断附件包块、宫内假孕囊、心血管搏动、胚芽、盆腔积液的检出率高于腹部B超(P<0.05).结论:阴道B超在宫外孕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优于腹部B超.
作者:江建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治疗新生儿尿布性皮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湿润烧伤膏外敷的方法,并设立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8/40),对照组总有效率80%(3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新生儿尿布性皮炎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蔡玲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实施医疗保险总额控制制度,大多数卫生院出现超支现象.探讨卫生院在新制度下的应对策略.卫生院要转变经营观念,调整收入结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作者:黄文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体视学技术得到了深化和发展.近年来一些文献报道了用体视学和图像分析方法,研究反映人体各主要系统肿瘤病变特征的定量指标,部分揭示了正常和病变组织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与机能间的关系,研究了其在临床肿瘤鉴别诊断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了当前我国发病率高的四种恶性肿瘤:肺癌、胃癌、大肠(结肠/直肠)癌、食管癌,综述体视学在这些肿瘤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和进展.
作者:王炜;侯艳;石恩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236例患者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中医治疗,其中,护理组加强护理宣教.结果:护理组治愈1118例(84.8%),对照组治愈1118例(80.5%).两组比较,P< 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护理组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过程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作者:冯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胃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胃部肿瘤患者100例,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术59例(59.0%),采用非根治性手术41例(41.0%),其中剖腹探查4例,单纯空肠造瘘术7例,胃空肠吻合术10例,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20例.结果:100例患者经过随访,1年生存99例,1年的生存率99.0%,3年生存91例,3年的生存率91.0%,5年生存84例,5年的存活率84.0%,死亡16例,均经过淋巴转移.结论:手术治疗胃癌疗效确切,5年生存率高.
作者:袁顺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松动牙的特点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治中重度牙周病患者(180颗牙)30例,给予基础治疗后采用Biosplint固位材料加Dyract flow流动树脂固定,分别测量基线0月、固定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并用ANOVA进行分析.结果:固定后PD、CAL、BOP出现显著性的降低.结论:采用Biosplint固位材料固定松动牙时,辅以专业维护和良好的护理是固定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观察其不良作用及用药要求.方法:通过临床药物使用,对不良作用的反应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对于临床用药的急剧增多,药物反应情况也在增多,其中有2%的人有不良反应,肾功能有损害的人群占4.3%~9%.结论:在普遍使用该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要多加注意其安全性.
作者:王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不符合项进行严格管理,是对日常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是对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也是保证血液产品的安全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只有对不符合项的管理不断地加强,纠正和预防措施采取有效的实施,这样才能持续改进质量体系,更好地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作者:郭丽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发作在家庭中属于一种较为危急的疾病,本文就这两类疾病发作时的识别及处理方法给予简单介绍,希望帮助大家突遇此类疾病时能够认真区分、对症下药,争取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方法挽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作者:刘林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缩宫素用于足月引产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足月引产产妇60例,用缩宫素2.5U+5%GS 500ml静脉滴注,8滴/分起调至有效宫缩连用3天,3天不能分娩视为无效.结果:用药前后宫颈评分变化:用药前宫颈评分(5.3±0.5)分,用药4小时(6.6±0.6)分,用药8小时(8.0±1.3)分,用药12小时(7.9±1.7)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产妇成功引产54例,成功引产率90.0%,引产失败6例,失败率10.0%.结论:缩宫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促宫颈成熟药物,应用于足月引产疗效显著.
作者:邰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比观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小儿骶管阻滞对小儿中下腹手术的麻醉方法及镇痛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0例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两组各20例,分别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小儿骶管阻滞,对比其麻醉方法,使用药物及镇痛时间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采用骶管硬膜外阻滞效果确切,方法简单,极大减少了全麻用药量,且术后镇痛效果良好.结论:骶管神经阻滞对小儿中下腹手术较全麻比较安全性较高,用药单纯,穿刺容易,阻滞前辅助用药如患儿配合可不用,术中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作者:吉大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宫颈冷刀锥切术在宫颈CINi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宫颈CIN患者47例,行宫颈冷刀锥切术,锥切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与阴道镜下活检结果相比较,分析锥切术在宫颈病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结果: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结果与阴道镜下活检完全符合33例(70.2%),其余14例(29.8%)不符合.其中1例为早期浸润癌,二次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4例为原位癌,二次行子宫全切术.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方面比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更准确,尤其是宫颈管内的病变,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不能了解颈管内的病变情况.同时它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能保留生育功能、早期防治宫颈癌等优点.
作者:樊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胭窝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诊断的58例胭窝囊肿患者,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58例腘窝囊肿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高频超声诊断胭窝囊肿的符合率95%.结论:高频超声对胭窝囊肿的诊断有极高的准确性,并能对胭窝囊肿与周围组织关系准确做出明确诊断.
作者:马梦红;曹春宁;康燕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音乐护理对早产儿PICC置管过程中缓解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30例在PICC置管过程中出现血管痉挛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在置管过程中出现的血管痉挛,采用按摩穿刺点上方血管及非营养性吸吮安抚患儿;观察组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进行音乐干预.记录两组早产儿干预前后疼痛评分和血管痉挛缓解时间.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后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血管痉挛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音乐护理在缓解新生儿PICC置管过程中血管痉挛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能明显改善患儿焦虑情绪和疼痛反应,缩短血管痉挛时间.
作者:赵磊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