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轶灵;梁忠新;梁淑敏
小儿腹泻是儿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以夏秋两季较多见。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增强胃肠道免疫,调节胃肠道植物神经功能,收敛止泻疗效显著。
作者:柳瑞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妇幼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点项目。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依靠健全的农村卫生三级网,全面落实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作者:孙敬玲;窦雅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与焦虑共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治老年期抑郁症与焦虑共病患者6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采用症状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两组的HAMD和HAMA评分在治疗后均逐渐降低,与治疗前相比,8周后均下降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第1、2周末,比较两组间HAMD和HAMA评分,其差异无显著性,第4、6周末HAMD 和 HAMA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末对照组总有效率50.0%,治疗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TESS评分在治疗后1、2、4及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与焦虑共病疗效较好。
作者:乔泽国;郭彩娥;吴恩海;张玉英;刘彩云;周海霞;高云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症状不典型的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情况。方法:对16例无明显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和既往无冠心病病史因急性冠脉综合征首次就诊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通过分析冠脉造影结果评价冠脉病变特点。结果:冠脉造影显示,冠心病患者中三支病变人数多9例(56.25%),双支病变6例(37.5%),单支病变少1例(6.25%)。3组人群中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严重冠脉病变患者往往因侧支循环形成等原因导致心绞痛发作时症状不典型,故老年人需要结合年龄、早发家族史、心电图、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等综合评估,必要时及早行冠脉造影检查并给予积极治疗避免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
作者:祖琳娜;高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60例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记录观察在治疗后的前房、眼压、视力、术后滤过泡形成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60例患者手术进行均顺利,术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情况,手术完成后,1例患者需要使用药物控制眼压,其他患者眼压基本恢复正常,术后患者视力稳定或是提高59例,整体治疗效果非常理想。结论:青光眼会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在临床治疗时,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病症进行治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可以选择复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
作者:张小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改良宫腔填塞在剖宫产术中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应用中的效果观察。方法:收治行剖宫产术患者216例,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结果:采用宫腔填塞法止血,控制剖宫产术中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明显减少了此类患者术中出血量。结论:改良宫腔填塞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抢救措施,能起到明显的止血作用。
作者:郭灵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囊(脓)肿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脓)肿的优点。方法:收治应用腹腔镜行肝囊(脓)肿开窗引流术患者30例,单发囊(脓)肿13例,多发17例。术前均CT或MR确诊、定位,并排除肝包虫病。应用腹腔镜肝囊(脓)肿开窗引流术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0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40~90分钟,平均60分钟。术后24小时均能下床活动。术后48~72小时腹腔引流管无胆汁流出拔除,术后4~7天出院,术后平均住院5天。5例患者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例同时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均符合肝囊(脓)肿诊断。结论:腹腔镜肝囊(脓)肿开窗引流术具有痛苦小、恢复快等优势,可同时治疗并存的腹部疾病。
作者:王海峰;李孝荣;韩兴安;刘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采用降压药治疗的临床药学特点。方法: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降压药物应用特点。结果:临床高血压药物常用种类包括交感神经抑制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药、血管扩张药等。其中以缬沙坦使用率32%高;呋噻米其次,使用率19%;硝苯地平使用率10%;卡托普利使用率5%;硝普钠使用率3%;利美尼定使用率2%等。就恢复率比较,卡托普利相对较低。不良反应相对均较高,未超过20%。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选用降压药物治疗时,需对机体耐药性、高血压病情程度充分考虑,针对性用药,注意并发症防范,以提高治疗后的康复率,保障药物效果,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玲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子宫肌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而研究组50例则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研究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患者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较少,并且排气时间更快。
作者:杨冬;赵亚丽;夏先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16例超急性脑梗死,31例急性脑梗死,13例亚急性脑梗死,所有患者通过磁共振弥散成像均显示为高信号。在超急性脑梗死期,磁共振弥散成像可将常规的T2WI像无法诊断的早期脑梗死灶显示出来。本组16例超急性梗死灶通过磁共振弥散成像全部显示出来,检出率100.0%,明显高于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检查主要对脑室旁区的微小病变、大脑半球表面、灰白质交界、基底池周围、脱髓鞘或者脑白质变性的显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能及早地将病灶清晰地显示出来,从而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率。同时,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率明显优于常规MR,在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过程中应尽可能地结合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检查及T2WI以提高新旧梗死灶的鉴别率。
作者:贾晓峰;钟平;张国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108例U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发作间期及心电图变化。随访1年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UA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UA,效果显著,有益于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
作者:张延华;靳静静;李冬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宁德师范学院教师的健康体检结果,探讨该人群总体健康状况,为高校教师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健康体检,对教师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患病较高的13个指标在各年龄段的患病率进行统计,以及不同性别之间的比较,发现606名受检者中,515名被检测出有不同程度异常,阳性率85%。其中高血脂48.6%,前列腺增生30.8%,脂肪肝29.2%,高血压26.1%,高血糖21.8%;前列腺增生、高血压、高血糖、心电图异常、肝肾囊肿、胆囊壁毛糙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高血压、高血糖、心电图异常、肝肾囊肿、胆囊壁毛糙、转氨酶增高,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女性50岁后,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患病率急剧升高。结论:高校教师尤其是男性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不佳,需要多方面给予关注或进行适当干预。
作者:周绍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吡格列酮30mg/次,1次/日口服,连服12周;静脉注射前列地尔10μg,1次/日,连续14天,停用2周后再用14天,反复3次至12周。对照组不给上述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UAER、hsCRP、HbA1c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治疗前后BUN、Scr、C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格列酮联合前列地尔能减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 UREA,并有显著减低血糖及 C 反应蛋白的作用,对缓解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用药后半年随访无明显增高。
作者:郭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开腹及皮下脂肪不縫合切口愈合情况,以改进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手术方法及缝合技术,减少下腹部横切口愈合不良,甚至感染。方法:收治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手术患者15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00例采用分层撕开法开腹及皮下脂肪不縫合,直接用4-0的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对照组660例采用常规分层开腹,先缝合皮下脂肪,再用4-0的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结果:两组不受年龄、切口处脂肪厚度、切口长度和下腹部横切口陈旧瘢痕的影响,观察组下腹部横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甲级愈合率、切口愈合时间、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皮下硬结、术后发热症状构成比、平均住院时间、平均资源消耗、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均较对照组明显优化。切口部分裂开的50例中采用二期缝合、蝶型胶布牵拉对合,其愈合率达100%。结论: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开腹及皮下脂肪不缝合,脂肪液化少,甲级愈合率高,硬结少,愈合后呈线状,手术时间短,节约资源,住院时间短,平均住院费用低,群众满意高,医疗纠纷少,简单,易学,安全,深受广大医生的青睐。
作者:文爱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进行精心护理。本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57例,手术治疗3例,共治愈50例,治愈率88.3%,好转6例,好转率10.0%,死亡1例。结论:加强病情观察、体位护理、饮食护理、给药护理、胃肠减压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做好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的关键。
作者:刘雅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治疗四肢骨折(Limbs fracture)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四肢骨折患者40例,均采用压钢板治疗。结果:本组40例四肢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5.1个月,经过7~13个月的随访,根据 Johner-Wruhs 分级法进行评定,40例患者优33例(82.5%),良7例(7.5%),优良率100.0%。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王宏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输血治疗已较为常见。现如今人们的献血意识也逐步提升,为了更好完成血站的采血工作,本文就血站新进护士培训工作的几点体会做一简单介绍,以期望对以后工作有所指导。
作者:张湘;段逢时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3种方案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疗效及经济学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患者随机分成 A、B、C 三组,每组30例,A 组给予纳洛酮治疗,B组给予纳洛酮加丹参治疗,C组给予纳洛酮加醒脑静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A、B、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93.33%,96.67%,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45,0.57,1.70;增量成本-效果比,与B组方案比较,A组-3.45,C组33.38。结论:B组方案较佳。
作者:郭华春;张小玲;曾坤青;雷京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索肾衰宁联合爱西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应用肾衰宁和爱西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Ccr明显升高,Scr、BUN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Ccr明显下降,Scr、BUN明显升高(P<0.05)。结论:肾衰宁联合爱西特对中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能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刘兰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52例,给予射频导管消融术进行治疗。对从入院时的症状、心电图、术前准备过程、电生理检查结果、手术过程中具体处置、术后的并发症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例右后间隔旁道患者消融失败,房室结双径路(34.61%),房室旁道(65.39%);纳西族(50%),汉族(38.4%),白族(5.7%),彝族和普米族各1.92%;SWARTZ长鞘使用率7.7%。结论:在我院开展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技术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无复发,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赵渊;张丽梅;陈宗宁;茶丽珠;杨松生;和清华;尹浩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