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灵丽
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血糖异常与内皮祖细胞 CD34+水平相关性及对 IMT(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收治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80例,经血糖检测,分为 EH 并发血糖调节异常组(n=54例)和 EH 并血糖正常(NBG)组(n=26例),健康组选择21例健康人,经全自动流式细胞仪监测各组EPCs CD34+水平,采用统计SPSS20.0分析组间EPCs CD34+水平差异。结果:高血压血糖异常组CD34+显著低于高血压血糖正常组和健康组(P<0.05);高血压血糖正常组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内皮祖细胞CD34+与冠状动脉IMT具有明显负相关(P<0.05);血糖异常程度与冠状动脉IMT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冠状动脉IMT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糖水平异常时,PCs CD34+水平会明显下降,血糖异常与IMT异常无显著关联,而内皮祖细胞CD34+水平与IMT变化呈负相关性。因此,内皮祖细胞CD34+水平可作为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的评定指标,可能能够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子。
作者:李斌;胡文斐;王芙蕊;李博;胡晓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硝普钠与多巴胺和呋塞米合用治疗顽固性心衰的疗效。方法:收治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强心类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使用10~20mg多巴胺、25mg硝普钠、35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通过静脉泵入,以2ml/小时的频率进行,5~7天1个疗程,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例如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等。结论:硝普钠与多巴胺和呋塞米合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不仅能够扩张患者的血管,有效降低了外周阻力,而且还能够提高患者心肌的收缩力和心输出量,有效减少了血容量,降低患者心脏的前负荷,3种药物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效提高了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红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肝包虫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它对人们的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1例肝包虫包囊破裂导致过敏反应的病例。
作者:王新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在不同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住院患者247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心梗组、脑梗组、肾病组。对所有入组患者分别检测Hcy、TC、TG、HDL和LDL。结果:各病例组男、女Hcy值与对照组男、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TG和HD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病例中,男性Hcy值均高于女性,除高血压组男、女Hcy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糖尿病组、心梗组、脑梗组、肾病组男女间Hcy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女性Hcy值升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心梗组、脑梗组 Hcy 值与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和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心梗组、脑梗组和肾病组 Hcy 水平与 TC、TG、LDL 无相关,与 HDL 水平降低有相关性(P<0.05)。结论:Hcy列入上述疾病的常规检查和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以减少心脑血管的危害。
作者:吕海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索肾衰宁联合爱西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应用肾衰宁和爱西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Ccr明显升高,Scr、BUN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Ccr明显下降,Scr、BUN明显升高(P<0.05)。结论:肾衰宁联合爱西特对中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能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刘兰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盆腹腔宫内节育器异位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对12例盆腹腔宫内节育器异位患者病史资料和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通过B型超声结合X线摄片诊断定位,12例盆腹腔异位的宫内节育器全部在腹腔镜下顺利取出。结论:B型超声结合X线摄片对盆腹腔异位宫内节育器可以明确诊断定位,腹腔镜下取出盆腹腔异位宫内节育器微创、安全、顺利。
作者:纵林;王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自拟旋覆当归汤”治疗胃痛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胃脘痛患者500例,分为西药组150例,成药组150例及汤药组200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汤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经统计,汤药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旋覆当归汤”治疗胃痛疗效显著。
作者:崔艳霞;刘宏治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童营养不良性贫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为合理诊断糖尿病、减少误诊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对105例营养不良性贫血患者进行铁代谢、维生素B12、叶酸、血常规、骨髓细胞学、空腹血糖(FG)检查,与健康对照组(50例)对比研究营养不良性贫血 HbA1c、FG 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IDA 组 HbA1c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BC、Hb、铁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G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HbA1c与Hb、RBC、铁蛋白呈负相关。结论:参考HbA1c诊断糖尿病之前,应该纠正缺铁性贫血,以免造成误诊。
作者:郭红;马兰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一旦确诊为高血压,患者及家庭将面临多重压力。而在护理过程中,只要通过有效实施的健康教育(包括家属)和优良的行为建立,根据患者处于高血压病的不同阶段有的放矢地实施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从即可增强患者的信心,加之有目的性的行为的建立,患者能更好的开展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从而提高了依从性,生活质量也得以明显提高。
作者:王映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为了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研究我市中学生肥胖的相关因素。方法:以铁岭市实验中学11~15岁初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RCS-200型电子身高体重计测量研究对象身高及体重。结果:调查对象共1060人,正常体重625人(58.96%);超重153人(14.43%);肥胖235人(22.17%);营养不良47人(4.43%)。11~12岁年龄段肥胖人数多于13~15岁年龄段(P<0.05);在12岁年龄段,女生肥胖人数多于男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15岁年龄段男生肥胖人数多于女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中男生肥胖明显多于女生。营养过剩和体育锻炼不够是引起中学生肥胖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保持学生营养均衡和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
作者:张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呼吸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行常规抗炎、补液及对症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均给予早期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急性呼吸窘迫患者中带机时间6~22小时,有54例脱机后可正常自主呼吸,另有3例由于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死亡。安全脱机的54例患者其心率、血压、呼吸频率、PaO2、PaCO2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着十分明显的改善。结论:临床上辅助使用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作者:赵明月;徐建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吡格列酮30mg/次,1次/日口服,连服12周;静脉注射前列地尔10μg,1次/日,连续14天,停用2周后再用14天,反复3次至12周。对照组不给上述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UAER、hsCRP、HbA1c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治疗前后BUN、Scr、C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格列酮联合前列地尔能减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 UREA,并有显著减低血糖及 C 反应蛋白的作用,对缓解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用药后半年随访无明显增高。
作者:郭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52例,给予射频导管消融术进行治疗。对从入院时的症状、心电图、术前准备过程、电生理检查结果、手术过程中具体处置、术后的并发症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例右后间隔旁道患者消融失败,房室结双径路(34.61%),房室旁道(65.39%);纳西族(50%),汉族(38.4%),白族(5.7%),彝族和普米族各1.92%;SWARTZ长鞘使用率7.7%。结论:在我院开展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技术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无复发,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赵渊;张丽梅;陈宗宁;茶丽珠;杨松生;和清华;尹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治老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7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痊愈34例(47.2%),显效13例(18%),有效5例(6.9%),无效20例(27.2%),此20例患者均为大肠癌晚期患者。结论:大肠癌、大肠息肉、慢性结肠炎为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经积极有效地治疗后,可显著改善症状。
作者:于同江;李升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骨科住院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状态,评估患者住院期间的睡眠质量和术后3个月康复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期间HAMD和失眠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优良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明显改善骨折患者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能有效促进骨折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李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初诊 T2DM 患者40例,经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16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差异,同时观察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及体重指数(BMI),低血糖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FBG、PBG、HbA1C均降低(P<0.05), TC、TG、LDL-C,血常规、肝、肾功能、BMI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低血糖反应3例次。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T2DM患者,能使血糖下降明显,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
作者:黄瑞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多索茶碱用于慢阻肺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慢阻肺病患者64例,通过抽签的方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每组32例,采用氨茶碱治疗设为对照组,采用多索茶碱治疗设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3.75%(30/32)高于对照组的81.25%(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21.88%(7/32)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46.88%(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用于慢阻肺病的治疗效果尤为满意,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治疗中放心应用。
作者:胡灯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联村医生责任制是一种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但是,联村医生责任制也面临着医疗卫生人才匮乏、整体专业素质低下等问题的严峻考验。如何有效提升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全科医疗能力与服务水平、实现联村医生模式向全科服务团队模式的真正转变成为急待破解的难题。本文就此问题做一简单阐述,以期有所帮助。
作者:朱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急性牙髓炎患者采用口腔根管进行治疗,探讨与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急性牙髓炎患者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依照双色球的方式随机给予其中38例患者口腔根管治疗(治疗组),另38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组),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6个月后的复查,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4.7%(36/38),显著高于比较组的73.7%(2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疼痛度上,治疗组在治疗1天内的疼痛较轻,比较组疼痛较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牙髓炎患者运用口腔根管治疗能够起到显著的效果,有着较高的治愈率和较少的复诊次数,安全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余芮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