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赵亚丽;夏先香
目的:了解脑囊虫病引起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措施。方法:及早发现癫痫先兆,给予及时控制,配合医生给予抗癫痫、降颅压、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采取各种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42例中,有38例经有效治疗护理,痊愈出院。结论:脑囊虫所致癫痫持续状态经及早治疗护理,措施得当,可以痊愈。
作者:刘永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我国正在逐步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用药问题应该受到重视。本文简要介绍老年人在用药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作者:王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发展与中医体质密切相关,而探讨T2DM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对糖尿病患者提供相关的防病治病理念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小敏;郭超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虹膜氪激光联合巩膜瓣下小梁组织嵌顿术与青光眼阀植入术和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26例,共28眼,单眼24例24眼,双眼2例4眼;男18例19眼,女8例9眼;右20眼,左8眼;年龄36~69岁,平均48.5岁。选择虹膜氪激光联合巩膜瓣下小梁组织嵌顿术12例14眼,选择青光眼阀植入术10例10眼,选择睫状体冷冻术4例4眼。结果:12例14眼采用虹膜氪激光联合巩膜瓣下小梁组织嵌顿术治疗后眼压均恢复正常,8眼视力提高,3眼视力不变,1眼视力下降,10例10眼采用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后9眼眼压降至正常,4眼视力提高,5眼视力不变,2眼视力下降,发生并发症1例,为滤过道瘢痕纤维化。4例4眼采用睫状体冷冻术治疗后,3眼眼压控制,1眼眼压下降不明显,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眼球疼痛1例,前房出血1例,葡萄膜炎1例。结论:虹膜氪激光联合巩膜瓣下小梁组织嵌顿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显著。
作者:严国明;葛倩;季飞;朱益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及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收治产后出血产妇50例,加强对产妇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护理,同时加强失血性休克的护理和生活护理。结果: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是导致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经过治疗和护理,50例产后出血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是导致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李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关节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骨折的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325±216ml)及愈合时间(10.6±1.9)周均要优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568±215ml)及愈合时间(14.6±2.5周)(P<0.05);观察组HSS评分的优良率96.7%要高于对照组HSS评分的优良率7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骨折的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创伤小,而且术后恢复快。
作者:黄荣清;蔡永捍;罗恒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老年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降低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病率。方法:回顾性研究ICU科接受呼吸机治疗的老年患者,对比分析VAP患者和非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 VAP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两组的 APACHEⅡ评分、血浆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连续使用时间、昏迷持续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根据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降低老年患者VAP的发生率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劳可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在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收治首次在体外循环(CPB)下行二尖瓣置换术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试验组(E组)在含血Thomas心脏停搏液和预充液中各加入依达拉奉0.25mg/kg,对照组(C组)在含血Thomas心脏停搏液中加入等量生理盐水,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分别于切皮前(T1)、主动脉开放后5分钟(T2)、主动脉开放后4小时(T3)、主动脉开放后12小时(T4)、主动脉开放后24小时(T5)抽取桡动脉血,测量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 I(cTnI)、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用光镜、电镜观察右心房心肌组织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记录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通气时间、心脏复跳、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48小时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血清 SOD、cTnI、CK-MB、LDH、心肌线粒体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48小时多巴胺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时间点血清SOD、cTnI、CK-MB、LDH、心肌线粒体积分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依达拉奉加入心脏停搏液和预充液中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朱继先;李延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治老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7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痊愈34例(47.2%),显效13例(18%),有效5例(6.9%),无效20例(27.2%),此20例患者均为大肠癌晚期患者。结论:大肠癌、大肠息肉、慢性结肠炎为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经积极有效地治疗后,可显著改善症状。
作者:于同江;李升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开腹及皮下脂肪不縫合切口愈合情况,以改进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手术方法及缝合技术,减少下腹部横切口愈合不良,甚至感染。方法:收治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手术患者15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00例采用分层撕开法开腹及皮下脂肪不縫合,直接用4-0的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对照组660例采用常规分层开腹,先缝合皮下脂肪,再用4-0的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结果:两组不受年龄、切口处脂肪厚度、切口长度和下腹部横切口陈旧瘢痕的影响,观察组下腹部横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甲级愈合率、切口愈合时间、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皮下硬结、术后发热症状构成比、平均住院时间、平均资源消耗、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均较对照组明显优化。切口部分裂开的50例中采用二期缝合、蝶型胶布牵拉对合,其愈合率达100%。结论: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开腹及皮下脂肪不缝合,脂肪液化少,甲级愈合率高,硬结少,愈合后呈线状,手术时间短,节约资源,住院时间短,平均住院费用低,群众满意高,医疗纠纷少,简单,易学,安全,深受广大医生的青睐。
作者:文爱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腰间盘突出患者62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观察组实施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96.77% VS 77.42%),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2±1.2)VS (4.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可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疾病恢复,效果确切,安全有效。
作者:廖玉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收治重症胆管炎患者4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预后并进行比较,总结护理体会。结果:通过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资料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徐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血糖异常与内皮祖细胞 CD34+水平相关性及对 IMT(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收治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80例,经血糖检测,分为 EH 并发血糖调节异常组(n=54例)和 EH 并血糖正常(NBG)组(n=26例),健康组选择21例健康人,经全自动流式细胞仪监测各组EPCs CD34+水平,采用统计SPSS20.0分析组间EPCs CD34+水平差异。结果:高血压血糖异常组CD34+显著低于高血压血糖正常组和健康组(P<0.05);高血压血糖正常组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内皮祖细胞CD34+与冠状动脉IMT具有明显负相关(P<0.05);血糖异常程度与冠状动脉IMT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冠状动脉IMT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糖水平异常时,PCs CD34+水平会明显下降,血糖异常与IMT异常无显著关联,而内皮祖细胞CD34+水平与IMT变化呈负相关性。因此,内皮祖细胞CD34+水平可作为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的评定指标,可能能够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子。
作者:李斌;胡文斐;王芙蕊;李博;胡晓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方法:选取上呼吸道感染患者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观察组均使用痰热清注射液20ml/次,加入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0.5g/次,同样加入250ml葡萄糖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6天。结果:观察组38例治愈、2例显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91.0%;对照组30例治愈、4例显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77.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时,使用痰热清注射液,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杨淑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教指导。方法:收治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及健康宣教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健康宣教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临床健康宣教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系统地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强文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60例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记录观察在治疗后的前房、眼压、视力、术后滤过泡形成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60例患者手术进行均顺利,术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情况,手术完成后,1例患者需要使用药物控制眼压,其他患者眼压基本恢复正常,术后患者视力稳定或是提高59例,整体治疗效果非常理想。结论:青光眼会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在临床治疗时,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病症进行治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可以选择复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
作者:张小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囊(脓)肿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脓)肿的优点。方法:收治应用腹腔镜行肝囊(脓)肿开窗引流术患者30例,单发囊(脓)肿13例,多发17例。术前均CT或MR确诊、定位,并排除肝包虫病。应用腹腔镜肝囊(脓)肿开窗引流术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0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40~90分钟,平均60分钟。术后24小时均能下床活动。术后48~72小时腹腔引流管无胆汁流出拔除,术后4~7天出院,术后平均住院5天。5例患者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例同时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均符合肝囊(脓)肿诊断。结论:腹腔镜肝囊(脓)肿开窗引流术具有痛苦小、恢复快等优势,可同时治疗并存的腹部疾病。
作者:王海峰;李孝荣;韩兴安;刘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小儿腹泻是儿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以夏秋两季较多见。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增强胃肠道免疫,调节胃肠道植物神经功能,收敛止泻疗效显著。
作者:柳瑞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方式,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和消化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成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明显低于对照组(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8,P=0.0455)。结论: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良好。
作者:何大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腹股沟疝患者分成两组,给予腹腔镜组腹腔镜疝修补术,给予对照组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失血量、体温增加度数、止痛药物应用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 VS 28.0%,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作者:黄德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