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敏;郭超峰
糖尿病并发症较多,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加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有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运动和饮食方面加强引导。在运动方面,注意运动的时机和频率: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原则是坚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注意运动的强度和量: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运动时,要根据自己的耐受能力,切勿活动过猛,持续时间过长,不能盲目地学习别人。在饮食方面要严格限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合理安排饮食,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防病治病能力,对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查彩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教指导。方法:收治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及健康宣教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健康宣教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临床健康宣教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系统地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强文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对6389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筛查的结果有两种,通过和未通过。对未通过的新生儿,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原因。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原因有许多种,对未通过的新生儿,要进行复查和相关的检查,以明确原因,及时治疗。
作者:孔艳红;段丽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带状疱疹患者146例,按具体采用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胸腺五肽进行治疗,观察组联用干扰素与胸腺五肽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止痛、止疱及结痂时间均长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9.4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6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2例轻度发热,1例皮肤瘙痒,观察组有1例皮肤瘙痒。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带状疱疹可获得理想的疗效,同时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李达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收治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特点,制定规范方案治疗。结果:本组50例患者,治愈49例(98%),无效转院1例,平均病程(15.8±2.1)天,其中有糖尿病合并者病程相对较长,部分超过1个月。结论:针对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依据临床特点,早重视及诊治,行抗感染、局部切开引流及手术等,可明显改善预后,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琼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子宫肌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而研究组50例则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研究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患者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较少,并且排气时间更快。
作者:杨冬;赵亚丽;夏先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16例超急性脑梗死,31例急性脑梗死,13例亚急性脑梗死,所有患者通过磁共振弥散成像均显示为高信号。在超急性脑梗死期,磁共振弥散成像可将常规的T2WI像无法诊断的早期脑梗死灶显示出来。本组16例超急性梗死灶通过磁共振弥散成像全部显示出来,检出率100.0%,明显高于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检查主要对脑室旁区的微小病变、大脑半球表面、灰白质交界、基底池周围、脱髓鞘或者脑白质变性的显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能及早地将病灶清晰地显示出来,从而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率。同时,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率明显优于常规MR,在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过程中应尽可能地结合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检查及T2WI以提高新旧梗死灶的鉴别率。
作者:贾晓峰;钟平;张国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针对鼻腔异物难取且二次损伤严重的临床现状,设计新型的器材用于临床。方法:根据鼻腔结构特点,自制出异物取出器,选取42例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制的异物取出器对患者鼻腔中的异物进行取出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鼻腔中的异物均安全快捷地取出,且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未造成二次损伤。结论:本科室自制的鼻腔异物取出器对于小儿鼻腔异物取出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琳;顾奕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吡格列酮30mg/次,1次/日口服,连服12周;静脉注射前列地尔10μg,1次/日,连续14天,停用2周后再用14天,反复3次至12周。对照组不给上述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UAER、hsCRP、HbA1c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治疗前后BUN、Scr、C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格列酮联合前列地尔能减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 UREA,并有显著减低血糖及 C 反应蛋白的作用,对缓解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用药后半年随访无明显增高。
作者:郭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血糖异常与内皮祖细胞 CD34+水平相关性及对 IMT(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收治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80例,经血糖检测,分为 EH 并发血糖调节异常组(n=54例)和 EH 并血糖正常(NBG)组(n=26例),健康组选择21例健康人,经全自动流式细胞仪监测各组EPCs CD34+水平,采用统计SPSS20.0分析组间EPCs CD34+水平差异。结果:高血压血糖异常组CD34+显著低于高血压血糖正常组和健康组(P<0.05);高血压血糖正常组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内皮祖细胞CD34+与冠状动脉IMT具有明显负相关(P<0.05);血糖异常程度与冠状动脉IMT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冠状动脉IMT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糖水平异常时,PCs CD34+水平会明显下降,血糖异常与IMT异常无显著关联,而内皮祖细胞CD34+水平与IMT变化呈负相关性。因此,内皮祖细胞CD34+水平可作为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的评定指标,可能能够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子。
作者:李斌;胡文斐;王芙蕊;李博;胡晓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精神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防护措施。方法:对精神病医院医护人员进行职业暴露调查,并对职业暴露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41名医护人员中共有18名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全部为护理人员。其中职业暴露地点全部在病房;部位有14例在手指、3例在手臂、1例在眼睛;类别有锐器伤14例(输液针10例、注射针3例、缝针1例),患者咬伤3例,血液喷溅1例;暴露环节为输液过程针刺伤8例,其中因患者兴奋不合作导致的针刺伤4例;清理用物6例;护理过程咬伤3例;输液过程血液喷溅1例。暴露源中有3例乙肝病毒阳性;无丙肝、梅毒和HIV病毒阳性。结论: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和规范操作流程,能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秦轶灵;梁忠新;梁淑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青年人肺癌的临床资料和生存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治青年人肺癌患者35例,年龄≤40岁,收集其临床资料和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35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21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1%、30.4%和18.3%。临床分期是影响青年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Ⅳ期青年人肺癌患者预后较差,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延长生存期的方法。
作者:张昊;丛庆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接负压吸引器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收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接负压吸引器持续引流胸腔积液;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中心静脉导管接无菌引流袋引流胸腔积液。两组均用2HRZE/10HRE标准抗痨方案治疗,观察胸腔积液引流通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短,不易造成引流管阻塞。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
作者:王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输血治疗已较为常见。现如今人们的献血意识也逐步提升,为了更好完成血站的采血工作,本文就血站新进护士培训工作的几点体会做一简单介绍,以期望对以后工作有所指导。
作者:张湘;段逢时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虹膜氪激光联合巩膜瓣下小梁组织嵌顿术与青光眼阀植入术和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26例,共28眼,单眼24例24眼,双眼2例4眼;男18例19眼,女8例9眼;右20眼,左8眼;年龄36~69岁,平均48.5岁。选择虹膜氪激光联合巩膜瓣下小梁组织嵌顿术12例14眼,选择青光眼阀植入术10例10眼,选择睫状体冷冻术4例4眼。结果:12例14眼采用虹膜氪激光联合巩膜瓣下小梁组织嵌顿术治疗后眼压均恢复正常,8眼视力提高,3眼视力不变,1眼视力下降,10例10眼采用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后9眼眼压降至正常,4眼视力提高,5眼视力不变,2眼视力下降,发生并发症1例,为滤过道瘢痕纤维化。4例4眼采用睫状体冷冻术治疗后,3眼眼压控制,1眼眼压下降不明显,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眼球疼痛1例,前房出血1例,葡萄膜炎1例。结论:虹膜氪激光联合巩膜瓣下小梁组织嵌顿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显著。
作者:严国明;葛倩;季飞;朱益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讨论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GDM孕产妇130例,选择同期无其他合并症的健康孕妇130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研究对象空腹血清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DM组的HbA1C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HbA1C及hs-CRP水平有利于GDM的早期诊断,为评价患者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古丽旦·热合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发展与中医体质密切相关,而探讨T2DM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对糖尿病患者提供相关的防病治病理念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小敏;郭超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行清宫术对于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效果。方法:收治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32例,均接受宫腔镜下清宫术,对其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宫颈注射缩宫素及垂体后叶素,术毕给予甲氨蝶呤宫颈注射,术后复查血β-HCG及盆腔彩超检查。结果:32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子宫穿孔发生。二者瘢痕厚度、血β-HCG值及血流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血β-HCG下降平均(85.1%±10.3%);术后血β-HCG在7~23天降至正常。结论:宫腔镜下清宫术对于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特点,是微创、直接、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毛丽丽;杨亚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52例,给予射频导管消融术进行治疗。对从入院时的症状、心电图、术前准备过程、电生理检查结果、手术过程中具体处置、术后的并发症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例右后间隔旁道患者消融失败,房室结双径路(34.61%),房室旁道(65.39%);纳西族(50%),汉族(38.4%),白族(5.7%),彝族和普米族各1.92%;SWARTZ长鞘使用率7.7%。结论:在我院开展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技术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无复发,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赵渊;张丽梅;陈宗宁;茶丽珠;杨松生;和清华;尹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讨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情况。方法:收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组,单纯性2型糖尿病的患者44例为对照组;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6例为观察组,另外有25例健康志愿者为空白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空腹及早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 C肽、餐后2小时 C 肽、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等指标进行观察与比较,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结果:餐后2小时,观察组的平均 C 肽值1.36mmol/L,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制为4.01mmol/L 和3.99mmol/L,观察组的数值明显比其他两组的数值偏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 HOMA-IR 相比,观察组的HOMA-IR的平均值5.0,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平均值2.9、2.8。因此,观察组的HOMA-IR值明显升高,胰岛细胞功能减退(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COPD患者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明显降低,本研究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平金秀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