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

赵琼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 临床特点,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收治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特点,制定规范方案治疗。结果:本组50例患者,治愈49例(98%),无效转院1例,平均病程(15.8±2.1)天,其中有糖尿病合并者病程相对较长,部分超过1个月。结论:针对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依据临床特点,早重视及诊治,行抗感染、局部切开引流及手术等,可明显改善预后,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腹股沟疝患者分成两组,给予腹腔镜组腹腔镜疝修补术,给予对照组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失血量、体温增加度数、止痛药物应用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 VS 28.0%,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作者:黄德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度急性胰腺炎改良CT严重指数与临床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CT检查改良CT严重指数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探讨中度急性胰腺炎的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与临床病情的相关性,为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起指导性作用。方法:收治 MSAP 患者198例,男146例,女52例,年龄32~76岁,平均(49±13)岁。行胰腺增强CT检查,收集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观察MCTSI分值与并发症构成比,与临床 Rason、PACHEⅡ、BISAP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出现一种或多种程度不同的严重并发症的病例中,MCTSI表现集中出现在4~10分中;MCTSI分别与Rason、APACHEⅡ、BISAP评分成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增强CT检查MCTSI对中度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肯定价值;MCTSI评分与临床病情存在相关性,对中度急性胰腺炎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存在重要价值。

    作者:刘培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骨科住院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状态,评估患者住院期间的睡眠质量和术后3个月康复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期间HAMD和失眠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优良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明显改善骨折患者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能有效促进骨折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李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硝普钠与多巴胺和呋塞米合用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硝普钠与多巴胺和呋塞米合用治疗顽固性心衰的疗效。方法:收治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强心类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使用10~20mg多巴胺、25mg硝普钠、35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通过静脉泵入,以2ml/小时的频率进行,5~7天1个疗程,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例如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等。结论:硝普钠与多巴胺和呋塞米合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不仅能够扩张患者的血管,有效降低了外周阻力,而且还能够提高患者心肌的收缩力和心输出量,有效减少了血容量,降低患者心脏的前负荷,3种药物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效提高了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红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收治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特点,制定规范方案治疗。结果:本组50例患者,治愈49例(98%),无效转院1例,平均病程(15.8±2.1)天,其中有糖尿病合并者病程相对较长,部分超过1个月。结论:针对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依据临床特点,早重视及诊治,行抗感染、局部切开引流及手术等,可明显改善预后,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琼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口服避孕药所致肺栓塞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口服避孕药所致肺栓塞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并行下腔静脉滤网放置术,术后继续给予肝素及华法林抗凝,至国际标准化比率达2.5时,停用肝素,单独口服华法林维持治疗。结果:患者病情好转,右下肢水肿消失。复查下肢静脉彩超示局部再通。结论:口服避孕药是肺栓塞发生的高危因素,因此类病例国内较少见,故临床医师认识不足,应提高警惕。

    作者:沈涛;杨妮;和平;谢梅;陈曦;刘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发展与中医体质密切相关,而探讨T2DM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对糖尿病患者提供相关的防病治病理念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小敏;郭超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治。方法:收治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100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照组,n=50)与加用硝苯地平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组,n=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00例患者中,心肌缺血性发作共监测到295次,ST 段呈0.1~0.4mV 改变。缺血发作时无典型症状63例,心悸和心绞痛37例。当心肌缺血发作,ST-T变化时,心律失常89例。两组治疗前ST段压低次数和平均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减少,但观察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较常见,定期行动态心电监测,并及时在早期确诊,制定针对性方案治疗,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

    作者:吴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泮托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和研究泮托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收治胃溃疡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6例采用泮托拉唑肠溶片、胶体果胶铋颗粒、阿莫西林胶囊及克拉霉素缓释片四联疗法。对照组32例,采用泮托拉唑肠溶片单独联合胶体果胶铋颗粒。结果: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达100%,Hp转阴率达93.02%,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达90.63%,Hp转阴率达1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明显优于质子泵抑制剂单独联合铋剂,症状缓解率、疗效、Hp转阴率均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丛晓伟;陈国依;刘海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改良宫腔填塞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改良宫腔填塞在剖宫产术中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应用中的效果观察。方法:收治行剖宫产术患者216例,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结果:采用宫腔填塞法止血,控制剖宫产术中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明显减少了此类患者术中出血量。结论:改良宫腔填塞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抢救措施,能起到明显的止血作用。

    作者:郭灵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护理诊断在内科患者临床护理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诊断在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收治内科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诊断,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0%高于对照组77.5%,且观察组的治愈率87.5%高于对照组55.0%,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内科患者实施护理诊断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保证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光辉;于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理念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护理方法。方法:选取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统计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与结局4例,优于对照组20例,观察组满意度、基础护理次数分别(94.77±2.63)分、(54.22±29.08)次/人优于对照组(82.69±21.35)分、(32.59±13.45)次/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8.02±4.83)天与对照组(8.38±5.62)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理念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护理可有效抑制护理风险,减少护理差错与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但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医院应酌情开展。

    作者:张爱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干扰素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带状疱疹患者146例,按具体采用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胸腺五肽进行治疗,观察组联用干扰素与胸腺五肽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止痛、止疱及结痂时间均长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9.4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6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2例轻度发热,1例皮肤瘙痒,观察组有1例皮肤瘙痒。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带状疱疹可获得理想的疗效,同时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李达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关节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骨折的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325±216ml)及愈合时间(10.6±1.9)周均要优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568±215ml)及愈合时间(14.6±2.5周)(P<0.05);观察组HSS评分的优良率96.7%要高于对照组HSS评分的优良率7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骨折的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创伤小,而且术后恢复快。

    作者:黄荣清;蔡永捍;罗恒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MALDI-TOF-MS技术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蛋白质是人类执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载体,对于蛋白质的深入研究,不但有助于全面阐释生命活动的本质,而且对于研究疾病发生机制、提前预警以及诊断疾病、疗效的预后预测均具有重要意义。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是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质谱研究技术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现就其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总结。

    作者:张青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经胃十二指肠造瘘减压在十二指肠手术中价值分析

    目的:对在十二指肠手术中应用经胃十二指肠造瘘减压的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收治行十二指肠手术治疗患者25例,全部患者均接受经胃十二指肠造瘘减压,对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24例患者治疗有效,其中3例患者病情好转,21例患者治愈,治疗总有效率96%,1例患者治疗无效。1例十二指肠合并胰腺损伤患者治疗无效,终不治身亡,主要原因为术后出现严重出血并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患者经CT、B超、钡餐复查结果显示患者恢复理想,没有出现严重的远期并发症。结论:在十二指肠手术中应用经胃十二指肠造瘘减压能够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还能使手术操作获得简化,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清泉;孙长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探究高血压患者血糖异常与内皮祖细胞CD34+水平相关性及对IMT的影响

    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血糖异常与内皮祖细胞 CD34+水平相关性及对 IMT(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收治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80例,经血糖检测,分为 EH 并发血糖调节异常组(n=54例)和 EH 并血糖正常(NBG)组(n=26例),健康组选择21例健康人,经全自动流式细胞仪监测各组EPCs CD34+水平,采用统计SPSS20.0分析组间EPCs CD34+水平差异。结果:高血压血糖异常组CD34+显著低于高血压血糖正常组和健康组(P<0.05);高血压血糖正常组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内皮祖细胞CD34+与冠状动脉IMT具有明显负相关(P<0.05);血糖异常程度与冠状动脉IMT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冠状动脉IMT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糖水平异常时,PCs CD34+水平会明显下降,血糖异常与IMT异常无显著关联,而内皮祖细胞CD34+水平与IMT变化呈负相关性。因此,内皮祖细胞CD34+水平可作为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的评定指标,可能能够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子。

    作者:李斌;胡文斐;王芙蕊;李博;胡晓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3种方案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3种方案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疗效及经济学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患者随机分成 A、B、C 三组,每组30例,A 组给予纳洛酮治疗,B组给予纳洛酮加丹参治疗,C组给予纳洛酮加醒脑静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A、B、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93.33%,96.67%,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45,0.57,1.70;增量成本-效果比,与B组方案比较,A组-3.45,C组33.38。结论:B组方案较佳。

    作者:郭华春;张小玲;曾坤青;雷京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宫腔镜下治疗宫腔粘连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宫腔镜下治疗宫腔粘连患者共35例,其中周期性下腹痛11例、月经淋漓不断18例、继发闭经6例(其中4例术后闭经3~4个月后又来月经淋漓不断10余天)。结果:35例患者中治愈32例,3例术后因再次粘连转上级医院。结论:宫腔粘连能造成闭经、月经异常、子宫萎缩、不孕、危害极大,认识其临床特征、发病原因,以便尽早采取综合治疗。

    作者:张秋红;程永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5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52例,给予射频导管消融术进行治疗。对从入院时的症状、心电图、术前准备过程、电生理检查结果、手术过程中具体处置、术后的并发症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例右后间隔旁道患者消融失败,房室结双径路(34.61%),房室旁道(65.39%);纳西族(50%),汉族(38.4%),白族(5.7%),彝族和普米族各1.92%;SWARTZ长鞘使用率7.7%。结论:在我院开展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技术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无复发,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赵渊;张丽梅;陈宗宁;茶丽珠;杨松生;和清华;尹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