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平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骨科住院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状态,评估患者住院期间的睡眠质量和术后3个月康复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期间HAMD和失眠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优良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明显改善骨折患者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能有效促进骨折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李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断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12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颈部彩超检查后,管腔轻度狭窄45例(43.3%),中度狭窄52例(37.5%),重度狭窄23例(19.2%);临床表现 CCVI-Ⅰ型35例(29.2%),CCVI-Ⅱ型42例(35.0%),CCVI-Ⅲ型43例(35.8%)。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尹秀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16例超急性脑梗死,31例急性脑梗死,13例亚急性脑梗死,所有患者通过磁共振弥散成像均显示为高信号。在超急性脑梗死期,磁共振弥散成像可将常规的T2WI像无法诊断的早期脑梗死灶显示出来。本组16例超急性梗死灶通过磁共振弥散成像全部显示出来,检出率100.0%,明显高于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检查主要对脑室旁区的微小病变、大脑半球表面、灰白质交界、基底池周围、脱髓鞘或者脑白质变性的显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能及早地将病灶清晰地显示出来,从而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率。同时,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率明显优于常规MR,在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过程中应尽可能地结合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检查及T2WI以提高新旧梗死灶的鉴别率。
作者:贾晓峰;钟平;张国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盆腹腔宫内节育器异位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对12例盆腹腔宫内节育器异位患者病史资料和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通过B型超声结合X线摄片诊断定位,12例盆腹腔异位的宫内节育器全部在腹腔镜下顺利取出。结论:B型超声结合X线摄片对盆腹腔异位宫内节育器可以明确诊断定位,腹腔镜下取出盆腹腔异位宫内节育器微创、安全、顺利。
作者:纵林;王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教指导。方法:收治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及健康宣教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健康宣教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临床健康宣教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系统地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强文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痰热清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有创呼吸支持,抗感染,解痉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辅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结果以及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 PO2和 PCO2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 PO2高于对照组(P<0.05),PCO2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带机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痰热清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有效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值得临床重视的辅助治疗药物。
作者:陈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方法:选取上呼吸道感染患者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观察组均使用痰热清注射液20ml/次,加入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0.5g/次,同样加入250ml葡萄糖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6天。结果:观察组38例治愈、2例显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91.0%;对照组30例治愈、4例显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77.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时,使用痰热清注射液,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杨淑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慢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针对该病的治疗上主要是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其治疗方案多种多样。本文就两种治疗幽门螺杆菌方案进行比较,以期望对临床工作有所指导。
作者:孟定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农村育龄妇女妇科疾病发病情况。方法:对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健康检查情况进行调查,建立个人检查档案,分析其调查数据。结果:宫颈炎、阴道炎、乳腺增生是危害农村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且这些妇科病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与男性的生殖健康有很大关系。结论:妇科疾病不容忽视,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卫生,定期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张越颖;曹智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60例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记录观察在治疗后的前房、眼压、视力、术后滤过泡形成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60例患者手术进行均顺利,术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情况,手术完成后,1例患者需要使用药物控制眼压,其他患者眼压基本恢复正常,术后患者视力稳定或是提高59例,整体治疗效果非常理想。结论:青光眼会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在临床治疗时,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病症进行治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可以选择复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
作者:张小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血小板检测过程中,由于分析前标本的处理不当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和分析中仪器检测原因导致血小板减少时,各种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的计数准确性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检验参考方法和血涂片复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丹荔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为社区医院抗菌药物类国家基本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方法,对抗菌药物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品种和销售金额呈下降趋势,抗菌药物类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销售金额占抗菌药物比例逐年增加。结论:本院抗菌药物类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较好,但仍需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在临床的优先合理使用。
作者:曾雯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张掖市20~40岁人群中HBsAg(+)、TG≥2.25mmol/L人群肝脏功能的基本情况,为临床治疗及人们的自我保健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对所有样本人群的肝功能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G 升高者的 AST 高于HBsAg(+)者,而ALT低于后者(P<0.05);TG升高者和HBsAg(+)者的转氨酶均值及异常率均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30岁以上的HBsAg(+)者和TG≥2.25mmol/L者应对肝功能的损伤引起重视,特别是男性HBsAg(+)者更应该及早预防TG的升高,有利于延缓肝损伤,提高健康水平。
作者:王贞香;马兴铭;王庭瑞;李冬梅;汪小刚;马文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人中穴、“报伤点”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腰扭伤患者68例,均为门诊患者,对入组患者进行针刺人中穴、“报伤点”治疗。结果:痊愈62例(91.18%),好转6例(8.82%),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人中穴、“报伤点”治疗急性腰扭伤具有起效快、疗程短、简便易学、费用低、经济方便、治愈率高、无不良反应的特点。
作者:贺海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性分析PFAN在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出现骨折的效果和应用。方法:收治股骨转子骨折老年患者69例,主要采用回顾性分析治疗资料,观察骨折患者的愈合情况和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经过对69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以及后期的随访,其中随访达到6~15个月的患者33例,平均随访时间(8.5±1.8)个月;随访时间3~6个月的患者36例,平均随访时间(4.5±1.2)月,所有患者经过髋关节评分测定之后,优61例,良7例,可1例,则优良率98.55%。结论:经过PFAN治疗老年患者的股骨转子骨折具有创伤小、优良率高的特点。
作者:刘军锋;高惠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初诊 T2DM 患者40例,经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16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差异,同时观察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及体重指数(BMI),低血糖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FBG、PBG、HbA1C均降低(P<0.05), TC、TG、LDL-C,血常规、肝、肾功能、BMI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低血糖反应3例次。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T2DM患者,能使血糖下降明显,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
作者:黄瑞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带状疱疹患者146例,按具体采用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胸腺五肽进行治疗,观察组联用干扰素与胸腺五肽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止痛、止疱及结痂时间均长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9.4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6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2例轻度发热,1例皮肤瘙痒,观察组有1例皮肤瘙痒。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带状疱疹可获得理想的疗效,同时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李达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讨论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GDM孕产妇130例,选择同期无其他合并症的健康孕妇130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研究对象空腹血清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DM组的HbA1C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HbA1C及hs-CRP水平有利于GDM的早期诊断,为评价患者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古丽旦·热合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输血治疗已较为常见。现如今人们的献血意识也逐步提升,为了更好完成血站的采血工作,本文就血站新进护士培训工作的几点体会做一简单介绍,以期望对以后工作有所指导。
作者:张湘;段逢时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108例U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发作间期及心电图变化。随访1年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UA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UA,效果显著,有益于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
作者:张延华;靳静静;李冬菊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