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秀云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宫腔镜下治疗宫腔粘连患者共35例,其中周期性下腹痛11例、月经淋漓不断18例、继发闭经6例(其中4例术后闭经3~4个月后又来月经淋漓不断10余天)。结果:35例患者中治愈32例,3例术后因再次粘连转上级医院。结论:宫腔粘连能造成闭经、月经异常、子宫萎缩、不孕、危害极大,认识其临床特征、发病原因,以便尽早采取综合治疗。
作者:张秋红;程永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肝包虫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它对人们的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1例肝包虫包囊破裂导致过敏反应的病例。
作者:王新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子宫肌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而研究组50例则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研究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患者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较少,并且排气时间更快。
作者:杨冬;赵亚丽;夏先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理念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护理方法。方法:选取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统计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与结局4例,优于对照组20例,观察组满意度、基础护理次数分别(94.77±2.63)分、(54.22±29.08)次/人优于对照组(82.69±21.35)分、(32.59±13.45)次/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8.02±4.83)天与对照组(8.38±5.62)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理念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护理可有效抑制护理风险,减少护理差错与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但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医院应酌情开展。
作者:张爱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关节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骨折的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325±216ml)及愈合时间(10.6±1.9)周均要优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568±215ml)及愈合时间(14.6±2.5周)(P<0.05);观察组HSS评分的优良率96.7%要高于对照组HSS评分的优良率7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骨折的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创伤小,而且术后恢复快。
作者:黄荣清;蔡永捍;罗恒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复治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及病原学感染情况。方法:收治手足口病复治患者86例,作为复治组,初治组86例和对照组手足口病90例。观察各组EV71感染情况,并对早期重症临床指标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治组EV71(+)52例,随访结果,病程第1周EV71阴转0例,第2周阴转10例,阴转率19.23%。结论:复治手足口病存在复发、重复感染及交叉感染等多种感染途径,EV71(+)者为主要传染源,对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应隔离至3~4周以防传播。
作者:曾甲庆;张慧;程刚;徐海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及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收治产后出血产妇50例,加强对产妇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护理,同时加强失血性休克的护理和生活护理。结果: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是导致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经过治疗和护理,50例产后出血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是导致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李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收治跟骨骨折患者42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给予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优8例,良11例,中2例,优良率90.48%;对照组:优5例,良8例,中5例,差3例,优良率61.9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显著,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
作者:唐正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发展与中医体质密切相关,而探讨T2DM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对糖尿病患者提供相关的防病治病理念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小敏;郭超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输血治疗已较为常见。现如今人们的献血意识也逐步提升,为了更好完成血站的采血工作,本文就血站新进护士培训工作的几点体会做一简单介绍,以期望对以后工作有所指导。
作者:张湘;段逢时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一旦确诊为高血压,患者及家庭将面临多重压力。而在护理过程中,只要通过有效实施的健康教育(包括家属)和优良的行为建立,根据患者处于高血压病的不同阶段有的放矢地实施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从即可增强患者的信心,加之有目的性的行为的建立,患者能更好的开展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从而提高了依从性,生活质量也得以明显提高。
作者:王映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慢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针对该病的治疗上主要是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其治疗方案多种多样。本文就两种治疗幽门螺杆菌方案进行比较,以期望对临床工作有所指导。
作者:孟定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行清宫术对于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效果。方法:收治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32例,均接受宫腔镜下清宫术,对其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宫颈注射缩宫素及垂体后叶素,术毕给予甲氨蝶呤宫颈注射,术后复查血β-HCG及盆腔彩超检查。结果:32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子宫穿孔发生。二者瘢痕厚度、血β-HCG值及血流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血β-HCG下降平均(85.1%±10.3%);术后血β-HCG在7~23天降至正常。结论:宫腔镜下清宫术对于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特点,是微创、直接、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毛丽丽;杨亚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恙虫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恙虫病患者60例,给予阿奇霉素0.5g加入0.9%氯化钠250ml,静脉点滴,1次/日,连用5天1个疗程。结果:显效4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恙虫病疗效满意。
作者:毛九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采用降压药治疗的临床药学特点。方法: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降压药物应用特点。结果:临床高血压药物常用种类包括交感神经抑制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药、血管扩张药等。其中以缬沙坦使用率32%高;呋噻米其次,使用率19%;硝苯地平使用率10%;卡托普利使用率5%;硝普钠使用率3%;利美尼定使用率2%等。就恢复率比较,卡托普利相对较低。不良反应相对均较高,未超过20%。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选用降压药物治疗时,需对机体耐药性、高血压病情程度充分考虑,针对性用药,注意并发症防范,以提高治疗后的康复率,保障药物效果,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玲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提高对口服避孕药所致肺栓塞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并行下腔静脉滤网放置术,术后继续给予肝素及华法林抗凝,至国际标准化比率达2.5时,停用肝素,单独口服华法林维持治疗。结果:患者病情好转,右下肢水肿消失。复查下肢静脉彩超示局部再通。结论:口服避孕药是肺栓塞发生的高危因素,因此类病例国内较少见,故临床医师认识不足,应提高警惕。
作者:沈涛;杨妮;和平;谢梅;陈曦;刘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开腹及皮下脂肪不縫合切口愈合情况,以改进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手术方法及缝合技术,减少下腹部横切口愈合不良,甚至感染。方法:收治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手术患者15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00例采用分层撕开法开腹及皮下脂肪不縫合,直接用4-0的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对照组660例采用常规分层开腹,先缝合皮下脂肪,再用4-0的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结果:两组不受年龄、切口处脂肪厚度、切口长度和下腹部横切口陈旧瘢痕的影响,观察组下腹部横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甲级愈合率、切口愈合时间、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皮下硬结、术后发热症状构成比、平均住院时间、平均资源消耗、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均较对照组明显优化。切口部分裂开的50例中采用二期缝合、蝶型胶布牵拉对合,其愈合率达100%。结论: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开腹及皮下脂肪不缝合,脂肪液化少,甲级愈合率高,硬结少,愈合后呈线状,手术时间短,节约资源,住院时间短,平均住院费用低,群众满意高,医疗纠纷少,简单,易学,安全,深受广大医生的青睐。
作者:文爱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痰热清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有创呼吸支持,抗感染,解痉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辅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结果以及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 PO2和 PCO2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 PO2高于对照组(P<0.05),PCO2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带机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痰热清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有效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值得临床重视的辅助治疗药物。
作者:陈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张掖市20~40岁人群中HBsAg(+)、TG≥2.25mmol/L人群肝脏功能的基本情况,为临床治疗及人们的自我保健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对所有样本人群的肝功能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G 升高者的 AST 高于HBsAg(+)者,而ALT低于后者(P<0.05);TG升高者和HBsAg(+)者的转氨酶均值及异常率均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30岁以上的HBsAg(+)者和TG≥2.25mmol/L者应对肝功能的损伤引起重视,特别是男性HBsAg(+)者更应该及早预防TG的升高,有利于延缓肝损伤,提高健康水平。
作者:王贞香;马兴铭;王庭瑞;李冬梅;汪小刚;马文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童营养不良性贫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为合理诊断糖尿病、减少误诊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对105例营养不良性贫血患者进行铁代谢、维生素B12、叶酸、血常规、骨髓细胞学、空腹血糖(FG)检查,与健康对照组(50例)对比研究营养不良性贫血 HbA1c、FG 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IDA 组 HbA1c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BC、Hb、铁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G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HbA1c与Hb、RBC、铁蛋白呈负相关。结论:参考HbA1c诊断糖尿病之前,应该纠正缺铁性贫血,以免造成误诊。
作者:郭红;马兰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