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加颌垫矫治恒前牙反颌的疗效。方法:收治恒前牙反颌患者29例,以固定矫治器联合后牙颌垫矫治器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解除反颌平均时间2~3个月,完成矫治12个月。结论:颌垫加固定矫正器在接触反颌的同时可排齐牙列,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
作者:李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豁痰通络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疗程12周;观察组在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豁痰通络方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在心绞痛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静息心电图指标的差异。结果: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静息心电图指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豁痰通络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能显著改善心绞痛疗效,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穆善生;潘贵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3年2月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3例,都采用微创方法、小切口置入PFNA来治疗。患者接受手术后会有>6个月的随访,根据患者髋关节功能、疼痛和关节活动度来给予疗效评价。结果:患者接受手术后切口都在一期愈合,没有出现髋内翻、延迟愈合、感染等并发症。患者的骨折愈合很快,功能恢复情况良好,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的骨折全部痊愈,愈合时间11~17周,平均13.2周。根据黄公怡的评定标准:优29例、良4例,优良率达到了100%。结论: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并且能够大大缩减骨折愈合的时间,恢复患者的患肢功能。
作者:赖志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HDF+HP)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RL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不安腿综合征患者35例采用 HDF+HP 治疗,每周2次常规血液透析(CHD),每周1次HDF+HP,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相关实验室指标(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及症状缓解情况(RLS评分变化)。结果:3个月后按照国际RLS研究小组诊断标准,18例症状完全缓解,12例症状部分缓解,5例症状偶尔发作,所有患者经治疗均能缓解,实验室指标 iPTH、β2-MG 均不同程度下降。结论:HDF+HP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金勇;陈朝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重复肾、输尿管畸形伴输尿管囊肿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TUR治疗输尿管口囊肿1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例手术1次成功,手术时间40分钟,随访1年,患者术中、术后未见大出血,未见输尿管开口狭窄及反流,未见囊肿复发等并发症。结论:经尿道输尿管囊肿壁部分切除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治疗手段。
作者:陈志永;陈猛;郁全胜;崔勇;范建华;王宗南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1月-2013年7月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5例,控制内科疾患后,置入PFNA内固定。观察其疗效。结果:35例患者均获随访,X线片示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4.5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6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4.3%。结论:PFNA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固定可靠、操作简便、较早恢复患肢功能等优点。
作者:徐刚;刘国强;闫亮;陈晟;谢垒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对酒依赖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收治酒依赖男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内观认知疗法8周,于8周末对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患者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内观认知疗法能降低酒依赖患者的饮酒渴求,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作者:邹丽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临床特点以及导致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来就诊的54例脑卒中患者,采用贝克抑郁量表了解卒中后抑郁症状、抑郁发生率及抑郁程度,根据结果进行脑部相关部位的检查。结果:54例脑卒中患者中,根据贝克抑郁量表,≤10分2例,10~15分11例,≥15分36例,>25分5例。抑郁症的发生率与反复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及日常生活的依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症发生率高、漏诊率高,且其可能是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值得高度重视。
作者:武义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不孕症及孕前检查人群中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收治不孕不育夫妇60例与正常夫妇6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支原体培养,分析支原体、血清抗精子抗体和精液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支原体检出率56.6%,显著高于对照组8.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不洁性接触史和无不洁性接触史的UU(+)检出率分别为41.7%、3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支原体检出率53.8%,高于男性支原体检出率的4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症及孕前检查人群中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率比较高,它对精子的成活率、活动率有很大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年轻人。没有不洁性接触史也极有可能发生感染,因此,对于不孕症和孕前检查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是对母婴健康的保证,值得推广。
作者:刘运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性细胞癌(MTSCCa)的临床病理特点,为诊断与治疗MTSCCa提供参考。方法:对6例MTSCCa患者标本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总结患者眼观、镜检、免疫表型和特殊染色结果。结果:女性是MTSCCa的主要患病群体。MTSCCa临床症状不典型,是否具有小管状或(和)梭形细胞特征、丰富的细胞外黏液是判断该病的重要标准。免疫组化为复合性免疫表型。结论:MTSCCa是一种发病率极低的肿瘤,临床特征不具有典型性,误诊率较高。在临床诊断中,需要综合组织形态学、镜检、免疫组化等手段予以分析。
作者:蒙兴茂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尿道膀胱镜好克钳碎石治疗膀胱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4月-2014年2月收治膀胱结石患者118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予传统经腹结石摘除术,研究组予经尿道膀胱镜好克钳碎石。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镜好克钳碎石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高且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刘永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病例-对照回顾性调查,对479例不同中医证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479例正常人的银屑病家族史等13类已知银屑病发病危险因素进行认真调查、量化,采用 SPSS 13.0进行分析。结果:风热血燥证的遗传因素和神经精神因素的Exp(B)值分别10.978(sig.=0.001)和5.260(sig.<0.001)。结论:遗传因素和神经精神因素为寻常型银屑病风热血燥证的发病危险因素。
作者:杨广智;麦丽霞;袁素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单一服用利培酮,入院时及治疗1、2个月后查空腹血糖(FBG)、血胆固醇(CHOL)、血甘油三酯(TG)。同时测量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和腹围。结果:利培酮治疗2个月后有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20例(25%),其中静坐不能14例,震颤6例。与治疗前比较,利培酮治疗1、2个月后 CHOL、TG、BMI 有显著性增高(P<0.05),而FBG和腹围改变不明显(P>0.05)。另外,治疗后2个月的CHOL、TG较治疗后1个月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能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异常,尤其是血脂异常。
作者:谢云华;阳冬良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征。方法: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多导睡眠仪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40例)和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50例),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单纯高血压组中有14例(35.0%)患者呈非杓型;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中有43例(86.0%)患者呈非杓型,两组昼夜血压呈非杓型的比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单纯高血压组中有7例(17.5%)患者呈非杓型;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中有20例(40.0%)患者呈非杓型,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昼夜血压呈非杓型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且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患者非杓型血压下降更加显著。结论: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呈非构型时应考虑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经积极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昼夜血压呈非杓型的比例。
作者:贺外信;王恬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采取俯卧位通气(PP)加肺复张(RM)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针对ARDS患者采取PP治疗加RM联合治疗2次,治疗间隔4小时。对于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采取24小时之后的再次PP治疗,持续6小时。并在治疗的前后各2小时节点联合RM治疗。记录患者在3次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和氧合指标。并采取统计学方法比较差异。结果:42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后 PaO2、 PaCO2、PaO2/Fi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次治疗后患者PaO2均得到显著性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2次治疗之后,PaCO2的下降趋势并不明显。PaO2/FiO2为第1次和第2次治疗前后的差距大,和其他几次治疗的区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PP联合RM治疗ARDS,可缓解患者的低氧和缺氧症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高碳酸血症的纠正,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展秀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与微量白蛋白监测对诊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检测。结果:两组孕妇24小时DBP、24小时SBP、晚上DBP、晚上SBP、100天DBP平均值、100天SBP平均值、24小时UMAE、晚上UMAE、100天UMAE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尿酸与血压呈正相关。结论:动态血压与微量白蛋白及血尿酸监测是诊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重要依据。
作者:邓楚琳;易维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分析本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防止药物滥用。方法:结合博恩管理系统,收集2012年和2013年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对用药品种、年消耗量、处方数量、销售金额、DDDs 等进行分析。结果: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的 DDDs 排序两年连续第一,各用药品种的DDDs排序变化不大;盐酸哌替啶注射剂和口服片剂的用量逐年下降。结论: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符合有关规定,无滥用倾向。
作者:刘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方法:2010年4月-2014年2月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患者1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个体情况加用抗抑郁药物和(或)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个体给予不同程度的心理干预和抗抑郁药物与胃肠疾病的治疗相结合,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牛晓峰;张学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导致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的因素。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50例,分为老年组28例和中青年组22例,均采用常规治疗。对导致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导致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的因素包括急性感染、肾毒性药物、血压急剧升高、急性左心衰、急性血容量不足、尿路梗阻及手术等。其中老年组以急性感染、肾毒性药物、急性左心衰、急性血容量不足多见;中青年组以血压急剧升高、肾毒性药物、急性感染多见。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对一些促使肾功能急剧恶化的因素应及早防止和控制。
作者:刘兰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较为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本病预后良好,但极易复发。良好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复发。主要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护理、病情观察、皮肤护理、药物应用的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本文就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做一简单介绍。
作者:王全蕊;张洪莹;陈倩倩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