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兴茂
目的:分析2013年本院细菌培养结果与药敏试验结果。方法:分析2013年度微生物室对我院各科送检的2949份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鉴定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2949份标本中,分离出细菌9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41株(75.1%),革兰阳性菌检出246株(24.9%)。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分离率高(20%),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0%)。常见菌耐药严重。结论:应加强医院院内获得性感染病原菌的鉴定及药敏检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防止抗生素的滥用。
作者:李伟;张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包括生殖道炎症、胎位不正、营养不合理、性生活等。胎膜早破对妊娠和分娩均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对胎膜早破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同时加强产前保健和孕期卫生知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孕妇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病死率。
作者:明淑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对吉林地区患者、医务人员、社会人员提供“医患关系问卷调查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吉林地区医患关系情况。方法:在吉林地区针对不同人群,设计患者、医务人员、社会人员3种“医患关系问卷调查表”各600份,总计1800份,收回有效问卷不少于1500份。同时对近几年的典型案例进行归类、汇总、分析。结果:对医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为重要。对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满意度评价中医疗质量占首位。对社会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人员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在于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医疗费用高,以及医患之间的沟通。结论:医患关系的紧张牵涉方方面面;医患纠纷是令人揪心的一个极不和谐的社会问题。医调委的第三方和解是一条人性化的解决途径。但是只有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才能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赵忠民;陶亮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喉罩七氟醚全麻与氯胺酮全麻联合骶管阻滞在小儿戴环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2012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进行包皮环切术患儿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应用氯胺酮全麻联合骶管阻滞,研究组36例应用喉罩七氟醚吸入全麻联合骶管阻滞,并对两组的应用效果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麻醉后5分钟、手术时及手术结束后5分钟的 BP、HR、SPO2等指标、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儿实施戴环包皮环切术时应用喉罩七氟醚吸入全麻联合骶管阻滞,针对其他麻醉方案而言,前者的麻醉方案起效快,且能够保证患儿在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更加平稳,术后平稳苏醒比较快,因此其更利于在小儿门诊手术中应用。
作者:舒礼佩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究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2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使用胃大部分切除术、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等。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此外,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把单纯修补术应用在急性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临床治疗中,手术成功率较高,而且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都较胃大部分切除术短,此外,还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可更加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林如景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低位脑室引流治疗重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重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单侧引流治疗,观察组接受低位脑室引流治疗,对两组的脑室.通时间、意识清醒时间与脑脊液正常时间等临床观察指标及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临床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位脑室引流治疗重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任家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3年2月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3例,都采用微创方法、小切口置入PFNA来治疗。患者接受手术后会有>6个月的随访,根据患者髋关节功能、疼痛和关节活动度来给予疗效评价。结果:患者接受手术后切口都在一期愈合,没有出现髋内翻、延迟愈合、感染等并发症。患者的骨折愈合很快,功能恢复情况良好,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的骨折全部痊愈,愈合时间11~17周,平均13.2周。根据黄公怡的评定标准:优29例、良4例,优良率达到了100%。结论: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并且能够大大缩减骨折愈合的时间,恢复患者的患肢功能。
作者:赖志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对酒依赖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收治酒依赖男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内观认知疗法8周,于8周末对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患者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内观认知疗法能降低酒依赖患者的饮酒渴求,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作者:邹丽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门诊病例6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两组都进行椎间孔阻滞(硬膜外腔阻滞)和椎旁交感神经阻滞术,试验组添加针灸辅助治疗。对60例病患进行随访调查,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试验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椎间孔阻滞(硬膜外腔阻滞)和椎旁交感神经阻滞术后配合合理的针灸治疗疗效显著,此方案经济适用,易在基层医院展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孙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顺沿腋皱襞双平行切口腋臭根治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腋臭患者40例,采用顺沿腋皱襞双平行切口腋臭根治术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结果:在40例患者中,来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的有39例,失访1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对患者随访6个月,有39例患者的异味完全消除。对患者随访1年,38例患者异味完全消除,1例患者出汗时有轻微异味。对患者随访2年,36例患者的异味完全消除,3例患者出汗时有轻微异味。患者的瘢痕都不显著,上肢活动没有受到限制。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优92.3%,良7.7%,差0。结论:采用顺沿腋皱襞双平行切口腋臭根治术治疗患者不仅满足美学要求,还能取得满意的治疗疗效,是一种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并发症少的治疗手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双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双下甲部分切除术以及筛前神经阻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及双下甲部分切除术、筛前神经阻断术治疗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对术前及术后的症状及体征进行对比,评价治疗效果。结果:80例合并有鼻腔结构异常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疗效显著,其中显效81.3%(63/80),有效15.0%(12/80),无效6.3%(5/80),总有效率93.8%。疗效评分显示治疗前(11.34±2.17)分,治疗1月后(6.71±1.86)分,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有鼻腔结构异常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颖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豁痰通络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疗程12周;观察组在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豁痰通络方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在心绞痛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静息心电图指标的差异。结果: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静息心电图指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豁痰通络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能显著改善心绞痛疗效,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穆善生;潘贵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加减配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情况。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60例(炙甘草汤加减配合胺碘酮组)与对照组152例(胺碘酮组)。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复发率10.22%;对照组总有效率82%,复发率32.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慢性心力衰竭的复发方面,炙甘草汤加减配合胺碘酮优于单纯应用胺碘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玉红;王立娜;崔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效果。方法:2011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脊柱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40例,根据不良情况进行分类,其中脂肪液化34例,主要表现为有黄色不等量液体渗出,切口裂开1例,切口感染5例。分析其治疗情况。结果:本组40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22例,采取切口清创冲洗方式治疗16例,二次手术治疗2例,术后11~14天拆线,刀口均一期愈合,术后经过3~36个月的随访,内固定未见松动,腰背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脊柱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鲁保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用门冬胰岛素30,B组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分别治疗12周,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FBG、2h PBG、HbA1c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之间比较,FBG、2h PBG、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低,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冯亚葵;钟琼仙;李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手术的影响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于月经干净3~7天进行子宫肌瘤剥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手术前于月经周期第2天开始给予米非司酮12.5mg/次,1次/日,连续治疗3个月,停药14天后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子宫肌瘤体积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9.0%,对照组总有效率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前应用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以明显缩小瘤体体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林有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肝癌合并 APS 的影像学资料,分析 MSCT 诊断 APS 的能力。结果:MSCT 诊断 APS 的敏感度91.30%(21/23),特异度88.64%(78/88),准确度92.66%(101/109)。结论:MSCT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许春林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儿童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病前行为特征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关系。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回顾性调查儿童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在6~11岁时的行为特征。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用t检验比较CBCL量表高分组与低分组患者治疗前后P300各数据间的差别。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CBCL量表社会能力总分、行为问题总分、抑郁因子分、社会退缩因子分、攻击性因子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820,-2.325,-2.561,-2.837,-2.759;P<0.05),社会能力总分与治疗前 P300潜伏期呈负相关(r=-0.231, P<0.05)。结论: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社会能力与认知功能存在相关关系,社会能力较低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较严重。
作者:郭芳;郭素芹;朱俊敬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儿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具体的防护措施。方法: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存在护理风险的患者69例,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护理风险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内容繁多、压力较大、沟通不当、护理记录不完善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发现护理资料填写不完整与风险告知不及时所占的几率相对较高,分别占50.72%、43.47%。结论:儿科应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并根据其工作的实际情况,申请新的员工名额,缓解其工作压力,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
作者:张亚娟;杨水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讨论研究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20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B两组,各10例。A组患者使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进行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实验室检查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B 组有效率90%显著优于A组的40%(P<0.05);B组各项指标恢复均优于A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保守治疗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疗效显著,可促进疾病尽快恢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付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