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CT对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诊断价值

许春林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肝癌, 肝动脉门静脉分流, 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肝癌合并 APS 的影像学资料,分析 MSCT 诊断 APS 的能力。结果:MSCT 诊断 APS 的敏感度91.30%(21/23),特异度88.64%(78/88),准确度92.66%(101/109)。结论:MSCT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0例,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内镜下腺样体根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镜下腺样体部分切除术。完成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腺样体根除切除术进行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孙黎晓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手术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手术的影响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于月经干净3~7天进行子宫肌瘤剥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手术前于月经周期第2天开始给予米非司酮12.5mg/次,1次/日,连续治疗3个月,停药14天后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子宫肌瘤体积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9.0%,对照组总有效率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前应用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以明显缩小瘤体体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林有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283株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患者中段尿液培养阳性的283株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结果:28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3.6%),其中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43.8%),其次为阴沟肠杆菌(7.4%)、肺炎克雷伯菌(6.0%)、铜绿假单胞菌(3.9%)、其他2.5%,革兰阳性菌(24.4%)前3位依次为粪肠球菌(11.7%)、表皮葡萄球菌(6.7%)、金黄色葡萄球菌(4.6%)。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的耐药性>60.0%,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接近40.0%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苯唑西林等耐药性均>70.0%。结论:泌尿系统感染主要以肠杆菌科,肠球菌、真菌为主要病原菌。加强耐药性检测,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对控制和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俯卧位通气加肺复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采取俯卧位通气(PP)加肺复张(RM)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针对ARDS患者采取PP治疗加RM联合治疗2次,治疗间隔4小时。对于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采取24小时之后的再次PP治疗,持续6小时。并在治疗的前后各2小时节点联合RM治疗。记录患者在3次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和氧合指标。并采取统计学方法比较差异。结果:42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后 PaO2、 PaCO2、PaO2/Fi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次治疗后患者PaO2均得到显著性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2次治疗之后,PaCO2的下降趋势并不明显。PaO2/FiO2为第1次和第2次治疗前后的差距大,和其他几次治疗的区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PP联合RM治疗ARDS,可缓解患者的低氧和缺氧症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高碳酸血症的纠正,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展秀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3年2月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3例,都采用微创方法、小切口置入PFNA来治疗。患者接受手术后会有>6个月的随访,根据患者髋关节功能、疼痛和关节活动度来给予疗效评价。结果:患者接受手术后切口都在一期愈合,没有出现髋内翻、延迟愈合、感染等并发症。患者的骨折愈合很快,功能恢复情况良好,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的骨折全部痊愈,愈合时间11~17周,平均13.2周。根据黄公怡的评定标准:优29例、良4例,优良率达到了100%。结论: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并且能够大大缩减骨折愈合的时间,恢复患者的患肢功能。

    作者:赖志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保守治疗20例疗效分析

    目的:讨论研究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20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B两组,各10例。A组患者使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进行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实验室检查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B 组有效率90%显著优于A组的40%(P<0.05);B组各项指标恢复均优于A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保守治疗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疗效显著,可促进疾病尽快恢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付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断裂泪小管断端处的吻合方法及术后的临床观察。方法:收治泪小管断裂患者52例,采用硬膜外导管手术治疗,并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各种异常状况,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手术进行得较为顺利,在手术期间没有出现较重的不良反应或是异常情况。通过随访调查,7个月后52例泪小管断裂患者中,50例吻合成功,2例失败,成功率高达96.1%。结论:泪小管断裂采用硬膜外导管作为内支撑物,直接缝合断端的组织物,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泪小管断裂处的吻合方法。

    作者:张小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2013年我院细菌培养结果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2013年本院细菌培养结果与药敏试验结果。方法:分析2013年度微生物室对我院各科送检的2949份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鉴定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2949份标本中,分离出细菌9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41株(75.1%),革兰阳性菌检出246株(24.9%)。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分离率高(20%),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0%)。常见菌耐药严重。结论:应加强医院院内获得性感染病原菌的鉴定及药敏检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防止抗生素的滥用。

    作者:李伟;张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式及手术时机。方法: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36例,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21例梗阻型患者发病3天内手术治疗临床痊愈,平均住院天数11天。15例非梗阻型患者早期采取保守性治疗,待症状缓解,1~2周后再行手术治疗临床痊愈,有1例死亡(2.8%),平均住院天数18天。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一般均可保守治疗,治疗前首先要判断有无胆道梗阻病变,如伴有梗阻应该给予及时手术治疗;如无梗阻则先给予非手术治疗,等到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

    作者:王春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2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使用胃大部分切除术、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等。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此外,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把单纯修补术应用在急性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临床治疗中,手术成功率较高,而且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都较胃大部分切除术短,此外,还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可更加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林如景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看我院的SWOT

    目前,本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人力资源专业职能发挥不充分,缺乏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人员流动机制的不完善,人事部门面临的挑战多样化。SWOT分析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战略管理分析方法,主要包括4个方面: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对医院内部优势、劣势,外部存在的机会、威胁进行分析,找准医院发展方向和目标,制定出符合医院发展的战略,包括开拓市场实施优势战略、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与时俱进、创建学习型组织、面向未来采取多种经营策略、医院职能科室“大部制”。

    作者:陈艳;王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收治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结果:治疗后,在 CO、LVEF 以及 FS 方面,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在SDS以及SAS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采取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方式,能使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有助于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

    作者:靳秀芝;孙雪丽;国小丽;宁彬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高等中医药院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建设模式研究

    目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承担着中医药事业继承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其重点学科的建设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结合有关文献报道对国内高等中医药院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的现状进行分析,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建设模式进行探讨,着重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出发,整合学院资源、制定自身规划、完善评估体系,并提出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的相关措施。

    作者:张昊旻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取92例冠心病患者及健康人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关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苗凤云;张学斌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稳心颗粒联用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用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室性早搏患者50例,应用稳心颗粒,1袋/次,温开水速服,3次/日;美托洛尔,12.5mg/次,口服,2次/日。4周1个疗程。观察服药前后的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中,显效32例(64%),有效15例(30%),无效3例(6%),总有效率94%,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稳心颗粒联用小剂量美托洛尔能较好地控制室性早搏的发作,安全性能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钟进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经饮食控制及单用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加用吡格列酮治疗4周和12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胰岛素用量的变化、低血糖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后4周及12周后FPG、2hPG和HbA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每日胰岛素用量由(75±7)U减至(30±3)U(P<0.01),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下降,个别患者出现下肢轻度水肿不良反应。结论:饮食控制及单用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治疗,可使血糖得到持续改善,并能减少全天胰岛素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并且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冯翠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儿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具体的防护措施。方法: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存在护理风险的患者69例,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护理风险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内容繁多、压力较大、沟通不当、护理记录不完善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发现护理资料填写不完整与风险告知不及时所占的几率相对较高,分别占50.72%、43.47%。结论:儿科应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并根据其工作的实际情况,申请新的员工名额,缓解其工作压力,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

    作者:张亚娟;杨水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胎怯儿136例中西医病因病机分析

    目的:为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提高新生儿质量,从中西医两方面分析早产的相关因素。方法:2012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早产儿136例,进行病因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双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位不正、胎盘异常是早产的主要原因。结论:母体与胎儿关系密切,故孕前适龄婚配、婚前体检、增强体质、孕后注意护胎养胎、定期产检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陈丽亚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HDF+HP)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RL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不安腿综合征患者35例采用 HDF+HP 治疗,每周2次常规血液透析(CHD),每周1次HDF+HP,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相关实验室指标(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及症状缓解情况(RLS评分变化)。结果:3个月后按照国际RLS研究小组诊断标准,18例症状完全缓解,12例症状部分缓解,5例症状偶尔发作,所有患者经治疗均能缓解,实验室指标 iPTH、β2-MG 均不同程度下降。结论:HDF+HP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金勇;陈朝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炙甘草汤加减配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1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加减配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情况。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60例(炙甘草汤加减配合胺碘酮组)与对照组152例(胺碘酮组)。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复发率10.22%;对照组总有效率82%,复发率32.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慢性心力衰竭的复发方面,炙甘草汤加减配合胺碘酮优于单纯应用胺碘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玉红;王立娜;崔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