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露
目的: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佐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利尿剂和洋地黄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每搏量(SV)和心输出量(CO)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高于对照组的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LVDD、SV和CO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佐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用门冬胰岛素30,B组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分别治疗12周,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FBG、2h PBG、HbA1c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之间比较,FBG、2h PBG、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低,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冯亚葵;钟琼仙;李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复杂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复杂骨盆骨折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Tile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处理,然后根据具体的类型采取对应的入路和内固定手术方法处理。术后随访>9个月,采用 Matta 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优30例,良21例,可5例,差0例,总优良率91.07%。结论:复杂骨盆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折疾病,治疗难度很大,应根据具体的骨折类型采取对应的入路与内固定术处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存活率。
作者:杨新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出院后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照组则不干预。对两组患儿喘息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反复喘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孟鲁司特联合吸入布地奈德能减少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发生率,疗效确切,应用方便,不良反应小。
作者:官学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1月-2013年7月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5例,控制内科疾患后,置入PFNA内固定。观察其疗效。结果:35例患者均获随访,X线片示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4.5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6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4.3%。结论:PFNA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固定可靠、操作简便、较早恢复患肢功能等优点。
作者:徐刚;刘国强;闫亮;陈晟;谢垒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效果。方法:2011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脊柱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40例,根据不良情况进行分类,其中脂肪液化34例,主要表现为有黄色不等量液体渗出,切口裂开1例,切口感染5例。分析其治疗情况。结果:本组40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22例,采取切口清创冲洗方式治疗16例,二次手术治疗2例,术后11~14天拆线,刀口均一期愈合,术后经过3~36个月的随访,内固定未见松动,腰背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脊柱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鲁保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肝癌合并 APS 的影像学资料,分析 MSCT 诊断 APS 的能力。结果:MSCT 诊断 APS 的敏感度91.30%(21/23),特异度88.64%(78/88),准确度92.66%(101/109)。结论:MSCT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许春林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采取俯卧位通气(PP)加肺复张(RM)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针对ARDS患者采取PP治疗加RM联合治疗2次,治疗间隔4小时。对于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采取24小时之后的再次PP治疗,持续6小时。并在治疗的前后各2小时节点联合RM治疗。记录患者在3次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和氧合指标。并采取统计学方法比较差异。结果:42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后 PaO2、 PaCO2、PaO2/Fi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次治疗后患者PaO2均得到显著性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2次治疗之后,PaCO2的下降趋势并不明显。PaO2/FiO2为第1次和第2次治疗前后的差距大,和其他几次治疗的区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PP联合RM治疗ARDS,可缓解患者的低氧和缺氧症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高碳酸血症的纠正,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展秀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单一服用利培酮,入院时及治疗1、2个月后查空腹血糖(FBG)、血胆固醇(CHOL)、血甘油三酯(TG)。同时测量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和腹围。结果:利培酮治疗2个月后有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20例(25%),其中静坐不能14例,震颤6例。与治疗前比较,利培酮治疗1、2个月后 CHOL、TG、BMI 有显著性增高(P<0.05),而FBG和腹围改变不明显(P>0.05)。另外,治疗后2个月的CHOL、TG较治疗后1个月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能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异常,尤其是血脂异常。
作者:谢云华;阳冬良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中 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对其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将120例患者分为相应的4组,每组30例。给予入选患者2周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入院治疗前后对4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治疗前各组血NT-ProBNP测量值与治疗2周后血NT-ProBNP下降水平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NT-BNP的检测值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NT-ProBNP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有重要价值。
作者:晋章明;严华;方春娥;张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包括生殖道炎症、胎位不正、营养不合理、性生活等。胎膜早破对妊娠和分娩均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对胎膜早破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同时加强产前保健和孕期卫生知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孕妇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病死率。
作者:明淑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血尿酸(UA)水平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CHD)风险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2007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疑诊绝经后女性 CHD 患者467例。根据血 UA 水平将患者分为 UA 正常组和 UA 增高组。根据Syntax评分将患者按照病变严重程度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结果:血UA增高组的CHD发生率、病变支数以及Syntax评分均显著高于血UA正常组(均P>0.05)。血UA增高是绝经后女性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UA每增加1μmol/L,CHD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就会上升104%。血UA增高是绝经后女性冠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血UA每增加1μmol/L,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就会相对增加13%。结论:在绝经后女性人群中,血UA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血UA水平越高,冠脉病变越严重。
作者:王明毅;张宇静;徐建;杨新滨;冯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导致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的因素。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50例,分为老年组28例和中青年组22例,均采用常规治疗。对导致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导致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的因素包括急性感染、肾毒性药物、血压急剧升高、急性左心衰、急性血容量不足、尿路梗阻及手术等。其中老年组以急性感染、肾毒性药物、急性左心衰、急性血容量不足多见;中青年组以血压急剧升高、肾毒性药物、急性感染多见。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对一些促使肾功能急剧恶化的因素应及早防止和控制。
作者:刘兰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TURP)治疗患者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0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TURP患者手术发生并发症20例,发生率18.52%,其中术后出血10例(7例膀胱冲洗后再次牵引导管止血,3例再次电切镜止血)、6例尿道狭窄(定期尿道扩张处理)、3例尿失禁(膀胱造瘘处理)、1例尿道电切综合征(利尿脱水剂、吸氧、抗心衰等处理),皆在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并发症病因复杂,应及时做好相关的预防与对症处理,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青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了解地屈孕酮联合心理干预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57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79例和对照组78例。心理干预组采用口服地屈孕酮及心理健康疏导,对照组采用口服地屈孕酮及常规指导,观察治疗前后SAS、SDS评分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在口服地屈孕酮后通过心理疏导解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心理干预组的SAS、SDS评分组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的评分,其终妊娠结局也有明显改善。结论:反复流产对患者在心理上造成很明显焦虑及恐惧,通过药物及心理疏导可以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
作者:朱莉;刘琴;刘玉芳;席予凡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类541液治疗中重型霍乱的临床疗效。方法:1994-1995年收治霍乱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就诊时已出现轻重不一的脱水征、低血压和休克,故酌情开放2~4条静脉通路予快速静滴类541液。首日24小时补液量5500~20000ml,平均12000ml。以后根据排便量及尿量调整补液量,同时应用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抗炎治疗,并根据血气分析、血清生化学检查适当补充钠、钾以及碳酸氢钠,5例患者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无应用多巴胺及间羟胺。结果:除1例因伴有冠心病转至上级医院治疗,余127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出院标准符合原卫生部卫生防疫司制定的诊断标准。住院5~8天,平均7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类541液治疗中重型霍乱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德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患者中段尿液培养阳性的283株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结果:28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3.6%),其中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43.8%),其次为阴沟肠杆菌(7.4%)、肺炎克雷伯菌(6.0%)、铜绿假单胞菌(3.9%)、其他2.5%,革兰阳性菌(24.4%)前3位依次为粪肠球菌(11.7%)、表皮葡萄球菌(6.7%)、金黄色葡萄球菌(4.6%)。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的耐药性>60.0%,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接近40.0%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苯唑西林等耐药性均>70.0%。结论:泌尿系统感染主要以肠杆菌科,肠球菌、真菌为主要病原菌。加强耐药性检测,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对控制和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分析本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防止药物滥用。方法:结合博恩管理系统,收集2012年和2013年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对用药品种、年消耗量、处方数量、销售金额、DDDs 等进行分析。结果: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的 DDDs 排序两年连续第一,各用药品种的DDDs排序变化不大;盐酸哌替啶注射剂和口服片剂的用量逐年下降。结论: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符合有关规定,无滥用倾向。
作者:刘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2013年收治糖尿病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中医望、闻、问、切理论指导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西药治疗。治疗后统计两组的治疗疗效,并观察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试验组有效率88.89%,对照组有效率55.56%,试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且不良反应较少,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李向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喉罩七氟醚全麻与氯胺酮全麻联合骶管阻滞在小儿戴环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2012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进行包皮环切术患儿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应用氯胺酮全麻联合骶管阻滞,研究组36例应用喉罩七氟醚吸入全麻联合骶管阻滞,并对两组的应用效果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麻醉后5分钟、手术时及手术结束后5分钟的 BP、HR、SPO2等指标、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儿实施戴环包皮环切术时应用喉罩七氟醚吸入全麻联合骶管阻滞,针对其他麻醉方案而言,前者的麻醉方案起效快,且能够保证患儿在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更加平稳,术后平稳苏醒比较快,因此其更利于在小儿门诊手术中应用。
作者:舒礼佩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