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李向阳

关键词:中医理论指导, 糖尿病, 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2013年收治糖尿病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中医望、闻、问、切理论指导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西药治疗。治疗后统计两组的治疗疗效,并观察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试验组有效率88.89%,对照组有效率55.56%,试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且不良反应较少,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我院2012-2013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

    目的:通过分析本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防止药物滥用。方法:结合博恩管理系统,收集2012年和2013年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对用药品种、年消耗量、处方数量、销售金额、DDDs 等进行分析。结果: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的 DDDs 排序两年连续第一,各用药品种的DDDs排序变化不大;盐酸哌替啶注射剂和口服片剂的用量逐年下降。结论: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符合有关规定,无滥用倾向。

    作者:刘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人参皂苷Rg3对表达多耐药基因的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对表达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s-transferase π,GST-π)、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 Ⅱ,Topo-Ⅱ)等多耐药基因的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晚期胃癌组织中 GST-π、P-gP、Topo-Ⅱ蛋白的表达情况,选取48例初治胃癌组织中≥2个耐药基因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纳入试验,随机分为治疗组(25人)和对照组(23人),治疗组给予人参皂苷Rg3+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为主的化疗,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为主的化疗,比较两组间生存期的差别。结果: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23.000±1.655)个月,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13.000±1.497)个月,两组间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参皂苷Rg3能较明显地延长有多耐药基因表达的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可能具有逆转晚期胃癌铂类化疗药物耐药的能力。

    作者:王沛;陈国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脊柱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效果。方法:2011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脊柱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40例,根据不良情况进行分类,其中脂肪液化34例,主要表现为有黄色不等量液体渗出,切口裂开1例,切口感染5例。分析其治疗情况。结果:本组40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22例,采取切口清创冲洗方式治疗16例,二次手术治疗2例,术后11~14天拆线,刀口均一期愈合,术后经过3~36个月的随访,内固定未见松动,腰背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脊柱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鲁保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俯卧位通气加肺复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采取俯卧位通气(PP)加肺复张(RM)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针对ARDS患者采取PP治疗加RM联合治疗2次,治疗间隔4小时。对于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采取24小时之后的再次PP治疗,持续6小时。并在治疗的前后各2小时节点联合RM治疗。记录患者在3次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和氧合指标。并采取统计学方法比较差异。结果:42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后 PaO2、 PaCO2、PaO2/Fi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次治疗后患者PaO2均得到显著性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2次治疗之后,PaCO2的下降趋势并不明显。PaO2/FiO2为第1次和第2次治疗前后的差距大,和其他几次治疗的区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PP联合RM治疗ARDS,可缓解患者的低氧和缺氧症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高碳酸血症的纠正,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展秀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胃肠息肉临床治疗中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与高频电刀联合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胃肠息肉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全部进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刀治疗,对照组全部进行电凝联合高频电刀方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胃肠息肉切除有效性。结果:观察组胃肠息肉全部一次性切除,并且手术进行顺利;对照组胃肠息肉一次性切除34例(85.0%)。两组患者胃肠息肉一次性切除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郭桂元;黄子成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类541液”治疗中重型霍乱128例体会

    目的:探讨类541液治疗中重型霍乱的临床疗效。方法:1994-1995年收治霍乱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就诊时已出现轻重不一的脱水征、低血压和休克,故酌情开放2~4条静脉通路予快速静滴类541液。首日24小时补液量5500~20000ml,平均12000ml。以后根据排便量及尿量调整补液量,同时应用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抗炎治疗,并根据血气分析、血清生化学检查适当补充钠、钾以及碳酸氢钠,5例患者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无应用多巴胺及间羟胺。结果:除1例因伴有冠心病转至上级医院治疗,余127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出院标准符合原卫生部卫生防疫司制定的诊断标准。住院5~8天,平均7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类541液治疗中重型霍乱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德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护士长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心得体会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服务型的护理管理理念,护士长在应用人性化管理时,应首先提升自身的管理理念、人格魅力以及执行力。护士长人性化管理在日常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尊重护士,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合理授权来为护士创造发展的空间,通过巧妙运用激励机制来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加强与护士间的沟通等。通过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和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改善了医护、护患关系。因此,护士长实行人性化管理,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动力,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助力。

    作者:张效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因及对策。方法:2012-2013年收治心血管内科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对于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综合汇总。结果:发现感染病原菌患者35例(42%)。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0%;年龄>62岁28例(80%)。存在高血压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慢性病患者24例(68.57%)。结论: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老年人较多,且多伴慢性疾病。

    作者:林凤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呈阳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呈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77例,均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青年组842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0例,阳性检查率1.19%,占阳性例数的12.99%;中年组989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21例,阳性检查率2.12%,占阳性例数的27.27%;老年组1035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46例,阳性检查率4.44%,占阳性例数的59.74%。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青年组10例中有梅毒症状8例,中年组21例有梅毒症状12例,老年组46例有梅毒症状3例,老年组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对于梅毒抗体阳性的老年患者,要重点结合临床进行诊断,不能单纯依据血清学检查来确诊。

    作者:张迎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保守治疗20例疗效分析

    目的:讨论研究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20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B两组,各10例。A组患者使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进行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实验室检查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B 组有效率90%显著优于A组的40%(P<0.05);B组各项指标恢复均优于A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保守治疗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疗效显著,可促进疾病尽快恢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付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儿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具体的防护措施。方法: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存在护理风险的患者69例,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护理风险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内容繁多、压力较大、沟通不当、护理记录不完善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发现护理资料填写不完整与风险告知不及时所占的几率相对较高,分别占50.72%、43.47%。结论:儿科应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并根据其工作的实际情况,申请新的员工名额,缓解其工作压力,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

    作者:张亚娟;杨水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临床特点以及导致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来就诊的54例脑卒中患者,采用贝克抑郁量表了解卒中后抑郁症状、抑郁发生率及抑郁程度,根据结果进行脑部相关部位的检查。结果:54例脑卒中患者中,根据贝克抑郁量表,≤10分2例,10~15分11例,≥15分36例,>25分5例。抑郁症的发生率与反复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及日常生活的依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症发生率高、漏诊率高,且其可能是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值得高度重视。

    作者:武义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稳心颗粒联用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用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室性早搏患者50例,应用稳心颗粒,1袋/次,温开水速服,3次/日;美托洛尔,12.5mg/次,口服,2次/日。4周1个疗程。观察服药前后的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中,显效32例(64%),有效15例(30%),无效3例(6%),总有效率94%,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稳心颗粒联用小剂量美托洛尔能较好地控制室性早搏的发作,安全性能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钟进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胎儿出生缺陷产前筛查超声诊断110例分析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在胎儿缺陷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8月-2013年8月收治出生缺陷患儿11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前超声检查共检出103例,出生缺陷检出率93.64%(103/110);胎儿畸形病例中,单发畸形70.87%(73/103),多发畸形29.13%(30/103),其中心血管畸形所占比例大,其他按比例大小依次为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消化系统畸形、颜面部畸形、颈部畸形、泌尿系统畸形、胎儿水肿综合征和四肢畸形。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出生缺陷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陈云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新生儿预防接种应用集束化干预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集束化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2013年6月1日-12月1日收治新生儿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59例,研究组予集束化干预进行预防接种管理,对照组予常规操作,统计并分析两组新生儿的及时接种率、接种后阳转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及时接种率、接种后阳转率等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保证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提高了接种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纪付仓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的疗效观察分析

    目的:对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随机抽取脾肠病症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不仅大大提高了脾肠病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激发脾肠病症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与生物医学相结合,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了极大的改善,做到了标本兼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覃崇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地屈孕酮联合心理干预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

    目的:了解地屈孕酮联合心理干预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57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79例和对照组78例。心理干预组采用口服地屈孕酮及心理健康疏导,对照组采用口服地屈孕酮及常规指导,观察治疗前后SAS、SDS评分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在口服地屈孕酮后通过心理疏导解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心理干预组的SAS、SDS评分组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的评分,其终妊娠结局也有明显改善。结论:反复流产对患者在心理上造成很明显焦虑及恐惧,通过药物及心理疏导可以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

    作者:朱莉;刘琴;刘玉芳;席予凡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不同腰麻用药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腰麻用药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骨科手术老年患者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所有患者均侧卧位,穿刺点选择 L3~4椎间隙,对照组腰麻注药0.75%布比卡因1.5ml,注药时间20秒,然后水平仰卧。观察组腰麻注药复合芬太尼5μg,罗哌卡因1.5ml,注药时间20秒,然后水平仰卧。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34.4±8.5)秒,痛觉阻滞起效时间(169.1±28.5)秒,运动阻滞起效时间(168.1±2.4)秒,运动恢复时间(148.5±25.8)秒。对照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33.9±6.6)秒,痛觉阻滞起效时间(172.2±23.6)秒,运动阻滞起效时间(171.2±2.5)秒,运动恢复时间(145.9±24.5)秒。两组麻醉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5.6%),其中恶心、呕吐2例,心动过缓2例,低血压1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34例(37.8%),其中恶心、呕吐10例,心动过缓10例,低血压1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具有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可作为高龄骨科手术麻醉的首选药物。

    作者:黄艳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脉络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脉络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治疗方法:急性期给予胞二磷胆碱0.75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20%甘露醇静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第5天基础上加用脉络宁20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静滴治疗,连续治疗3周。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肿量(18.66±4.32)ml,治疗后血肿量(3.74±0.77)ml;对照组治疗前血肿量(18.63±4.33)ml,治疗后血肿量(6.66±0.88)ml。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24.7±9.9)分,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10.4±7.5)分;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23.9±9.7)分,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19.7±9.1)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可以有效减少血肿量,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药物。

    作者:马振秀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复杂骨盆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复杂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复杂骨盆骨折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Tile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处理,然后根据具体的类型采取对应的入路和内固定手术方法处理。术后随访>9个月,采用 Matta 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优30例,良21例,可5例,差0例,总优良率91.07%。结论:复杂骨盆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折疾病,治疗难度很大,应根据具体的骨折类型采取对应的入路与内固定术处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存活率。

    作者:杨新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