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俯卧位通气加肺复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

展秀梅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 肺复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上采取俯卧位通气(PP)加肺复张(RM)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针对ARDS患者采取PP治疗加RM联合治疗2次,治疗间隔4小时。对于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采取24小时之后的再次PP治疗,持续6小时。并在治疗的前后各2小时节点联合RM治疗。记录患者在3次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和氧合指标。并采取统计学方法比较差异。结果:42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后 PaO2、 PaCO2、PaO2/Fi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次治疗后患者PaO2均得到显著性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2次治疗之后,PaCO2的下降趋势并不明显。PaO2/FiO2为第1次和第2次治疗前后的差距大,和其他几次治疗的区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PP联合RM治疗ARDS,可缓解患者的低氧和缺氧症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高碳酸血症的纠正,值得大力推广。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Bosworth法修复急性跟腱断裂手术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Bosworth法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急性跟腱断裂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采用改良Bosworth法治疗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平均22个月;对照组的优良率73.3%,观察组的优良率1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跟腱再断裂和术后粘连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整体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Bosworth法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结合术后的康复功能锻炼,不仅可有效促进功能的恢复,还可减少再断裂和术后粘连的发生,提高治疗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冰;李润;游为军;王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多层螺旋CT对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肝癌合并 APS 的影像学资料,分析 MSCT 诊断 APS 的能力。结果:MSCT 诊断 APS 的敏感度91.30%(21/23),特异度88.64%(78/88),准确度92.66%(101/109)。结论:MSCT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许春林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全麻(GA)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30例,年龄61~84岁,ASA 1~2级,随机分为两组,CSEA组与GA 组,每组15例。CSEA组使用腰硬联合穿刺包,用腰硬联合麻醉,GA组用静脉复合或静吸复合麻醉,观察术中输液输血及出血量和麻醉效果,术后随访发生POCD的病例。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输液输血及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于老人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麻醉方法,能明显降低POCD发生。

    作者:付志权;赵光;宋云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收治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结果:治疗后,在 CO、LVEF 以及 FS 方面,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在SDS以及SAS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采取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方式,能使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有助于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

    作者:靳秀芝;孙雪丽;国小丽;宁彬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超声心动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6分钟步行距离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好。

    作者:陈中奎;程青丽;付晶晶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地屈孕酮联合心理干预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

    目的:了解地屈孕酮联合心理干预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57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79例和对照组78例。心理干预组采用口服地屈孕酮及心理健康疏导,对照组采用口服地屈孕酮及常规指导,观察治疗前后SAS、SDS评分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在口服地屈孕酮后通过心理疏导解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心理干预组的SAS、SDS评分组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的评分,其终妊娠结局也有明显改善。结论:反复流产对患者在心理上造成很明显焦虑及恐惧,通过药物及心理疏导可以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

    作者:朱莉;刘琴;刘玉芳;席予凡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临床特点以及导致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来就诊的54例脑卒中患者,采用贝克抑郁量表了解卒中后抑郁症状、抑郁发生率及抑郁程度,根据结果进行脑部相关部位的检查。结果:54例脑卒中患者中,根据贝克抑郁量表,≤10分2例,10~15分11例,≥15分36例,>25分5例。抑郁症的发生率与反复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及日常生活的依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症发生率高、漏诊率高,且其可能是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值得高度重视。

    作者:武义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内镜下氩气刀与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体会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气刀与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消化道息肉患者361例,采用内镜下氩气刀与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6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结论:内镜下氩气刀与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显著。

    作者:肖智;赵开学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中医对脾胃健康与长寿相关性刍议

    本文阐述了中医对脾胃健康与长寿的关联性,以及脾胃湿热证、通肠护肺、脾胃保健、治未病等对长寿的影响。

    作者:王世荣;刘利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类541液”治疗中重型霍乱128例体会

    目的:探讨类541液治疗中重型霍乱的临床疗效。方法:1994-1995年收治霍乱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就诊时已出现轻重不一的脱水征、低血压和休克,故酌情开放2~4条静脉通路予快速静滴类541液。首日24小时补液量5500~20000ml,平均12000ml。以后根据排便量及尿量调整补液量,同时应用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抗炎治疗,并根据血气分析、血清生化学检查适当补充钠、钾以及碳酸氢钠,5例患者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无应用多巴胺及间羟胺。结果:除1例因伴有冠心病转至上级医院治疗,余127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出院标准符合原卫生部卫生防疫司制定的诊断标准。住院5~8天,平均7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类541液治疗中重型霍乱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德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以及筛前神经阻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双下甲部分切除术以及筛前神经阻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及双下甲部分切除术、筛前神经阻断术治疗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对术前及术后的症状及体征进行对比,评价治疗效果。结果:80例合并有鼻腔结构异常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疗效显著,其中显效81.3%(63/80),有效15.0%(12/80),无效6.3%(5/80),总有效率93.8%。疗效评分显示治疗前(11.34±2.17)分,治疗1月后(6.71±1.86)分,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有鼻腔结构异常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颖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固定矫治器加颌垫矫治恒前牙反颌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加颌垫矫治恒前牙反颌的疗效。方法:收治恒前牙反颌患者29例,以固定矫治器联合后牙颌垫矫治器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解除反颌平均时间2~3个月,完成矫治12个月。结论:颌垫加固定矫正器在接触反颌的同时可排齐牙列,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

    作者:李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人工流产术规范化管理常遇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规范化管理的常遇问题以及应对措施。方法: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人工流产术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规范化管理,分析规范化管理工作中的常遇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有效规避规范化管理工作风险。结果:人工流产术规范化管理的常遇问题主要包括环境问题、隐私问题、沟通问题及技术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此类问题的管理,即完善管理制度、改善操作环境、增强服务意识及提高操作技术。结论:在人工流产术管理工作中应该全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将应对措施付诸实践,以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李自琼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分析

    目的:分析血标本采集法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探讨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实施临床细菌检验患者1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其实施不同临床血标本采集方法,对比分析临床检验合格率和阳性率。结果:对照组病原菌检出率、标本污染率分别为7.8%、13.3%(P<0.05),观察组病原菌检出率、标本污染率分别为13.3%、5.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改进标本采集方法能够提高临床检验准确性,值得推广。

    作者:高淑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呈阳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呈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77例,均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青年组842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0例,阳性检查率1.19%,占阳性例数的12.99%;中年组989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21例,阳性检查率2.12%,占阳性例数的27.27%;老年组1035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46例,阳性检查率4.44%,占阳性例数的59.74%。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青年组10例中有梅毒症状8例,中年组21例有梅毒症状12例,老年组46例有梅毒症状3例,老年组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对于梅毒抗体阳性的老年患者,要重点结合临床进行诊断,不能单纯依据血清学检查来确诊。

    作者:张迎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不同腰麻用药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腰麻用药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骨科手术老年患者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所有患者均侧卧位,穿刺点选择 L3~4椎间隙,对照组腰麻注药0.75%布比卡因1.5ml,注药时间20秒,然后水平仰卧。观察组腰麻注药复合芬太尼5μg,罗哌卡因1.5ml,注药时间20秒,然后水平仰卧。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34.4±8.5)秒,痛觉阻滞起效时间(169.1±28.5)秒,运动阻滞起效时间(168.1±2.4)秒,运动恢复时间(148.5±25.8)秒。对照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33.9±6.6)秒,痛觉阻滞起效时间(172.2±23.6)秒,运动阻滞起效时间(171.2±2.5)秒,运动恢复时间(145.9±24.5)秒。两组麻醉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5.6%),其中恶心、呕吐2例,心动过缓2例,低血压1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34例(37.8%),其中恶心、呕吐10例,心动过缓10例,低血压1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具有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可作为高龄骨科手术麻醉的首选药物。

    作者:黄艳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右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伴输尿管囊肿治疗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重复肾、输尿管畸形伴输尿管囊肿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TUR治疗输尿管口囊肿1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例手术1次成功,手术时间40分钟,随访1年,患者术中、术后未见大出血,未见输尿管开口狭窄及反流,未见囊肿复发等并发症。结论:经尿道输尿管囊肿壁部分切除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治疗手段。

    作者:陈志永;陈猛;郁全胜;崔勇;范建华;王宗南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2013年我院细菌培养结果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2013年本院细菌培养结果与药敏试验结果。方法:分析2013年度微生物室对我院各科送检的2949份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鉴定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2949份标本中,分离出细菌9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41株(75.1%),革兰阳性菌检出246株(24.9%)。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分离率高(20%),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0%)。常见菌耐药严重。结论:应加强医院院内获得性感染病原菌的鉴定及药敏检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防止抗生素的滥用。

    作者:李伟;张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2月-2013年8月收治子宫腺肌病患者50例,均采用彩色多普勒阴道探头进行检查。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46例,诊断符合率92.0%;另外4例中误诊子宫肌瘤3例,误诊子宫肥大症1例。确诊的4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根据彩超分型分为弥漫型、前壁型、后壁型、局限型。其中弥漫型15例,前壁型12例,后壁型10例,局限型9例。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具有较高诊断符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金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经饮食控制及单用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加用吡格列酮治疗4周和12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胰岛素用量的变化、低血糖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后4周及12周后FPG、2hPG和HbA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每日胰岛素用量由(75±7)U减至(30±3)U(P<0.01),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下降,个别患者出现下肢轻度水肿不良反应。结论:饮食控制及单用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治疗,可使血糖得到持续改善,并能减少全天胰岛素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并且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冯翠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