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兰
目的:观察降压药物联合饮食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高血压患者2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使用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进一步使用饮食治疗方案,包括健康宣传、戒烟戒酒、膳食推荐等。治疗4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进行重复测量,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较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效率及达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治疗与高血压规范化药物治疗方法相结合,并作为其较好的补充和辅助疗法,可更好地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作者:廖镀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断裂泪小管断端处的吻合方法及术后的临床观察。方法:收治泪小管断裂患者52例,采用硬膜外导管手术治疗,并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各种异常状况,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手术进行得较为顺利,在手术期间没有出现较重的不良反应或是异常情况。通过随访调查,7个月后52例泪小管断裂患者中,50例吻合成功,2例失败,成功率高达96.1%。结论:泪小管断裂采用硬膜外导管作为内支撑物,直接缝合断端的组织物,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泪小管断裂处的吻合方法。
作者:张小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儿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具体的防护措施。方法: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存在护理风险的患者69例,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护理风险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内容繁多、压力较大、沟通不当、护理记录不完善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发现护理资料填写不完整与风险告知不及时所占的几率相对较高,分别占50.72%、43.47%。结论:儿科应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并根据其工作的实际情况,申请新的员工名额,缓解其工作压力,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
作者:张亚娟;杨水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气刀与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消化道息肉患者361例,采用内镜下氩气刀与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6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结论:内镜下氩气刀与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显著。
作者:肖智;赵开学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采取俯卧位通气(PP)加肺复张(RM)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针对ARDS患者采取PP治疗加RM联合治疗2次,治疗间隔4小时。对于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采取24小时之后的再次PP治疗,持续6小时。并在治疗的前后各2小时节点联合RM治疗。记录患者在3次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和氧合指标。并采取统计学方法比较差异。结果:42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后 PaO2、 PaCO2、PaO2/Fi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次治疗后患者PaO2均得到显著性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2次治疗之后,PaCO2的下降趋势并不明显。PaO2/FiO2为第1次和第2次治疗前后的差距大,和其他几次治疗的区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PP联合RM治疗ARDS,可缓解患者的低氧和缺氧症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高碳酸血症的纠正,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展秀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讨论研究社区慢性疾病患者对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的需求,以及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方法:选取社区慢性疾病患者300例,对其进行中医养生康复认知情况、需求及获得相关知识等方面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慢性疾病患者对中医养生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对于健康教育需求率高,对中医养生各方面知识需求率均>90%,主要包括对顺应四时养生规律、服药知识、疾病预防、养生食疗及作息规律等方面的知识需求较高。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主要以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教育、组织讲座和发放宣传手册为主;另外还可采取张贴海报、电视宣传等方式进行教育。结论:对社区慢性疾病患者进行中医养生康复健康知识宣传有利于使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有更全面正确的认识,懂得进行自我保健、自我养生及预防疾病的知识。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可发现其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及掌握情况,并根据所得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老年患者预防疾病、自我保健的意识及能力,帮助其更好地控制疾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彭哲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单一服用利培酮,入院时及治疗1、2个月后查空腹血糖(FBG)、血胆固醇(CHOL)、血甘油三酯(TG)。同时测量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和腹围。结果:利培酮治疗2个月后有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20例(25%),其中静坐不能14例,震颤6例。与治疗前比较,利培酮治疗1、2个月后 CHOL、TG、BMI 有显著性增高(P<0.05),而FBG和腹围改变不明显(P>0.05)。另外,治疗后2个月的CHOL、TG较治疗后1个月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能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异常,尤其是血脂异常。
作者:谢云华;阳冬良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控制糖尿病的作用。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集护理干预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经过干预后,患者对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自我监测的了解和掌握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血糖均明显降低,但是观察组干预后降低的幅度比对照组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十分明显,对控制糖尿病,防治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在胎儿缺陷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8月-2013年8月收治出生缺陷患儿11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前超声检查共检出103例,出生缺陷检出率93.64%(103/110);胎儿畸形病例中,单发畸形70.87%(73/103),多发畸形29.13%(30/103),其中心血管畸形所占比例大,其他按比例大小依次为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消化系统畸形、颜面部畸形、颈部畸形、泌尿系统畸形、胎儿水肿综合征和四肢畸形。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出生缺陷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陈云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手术的影响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于月经干净3~7天进行子宫肌瘤剥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手术前于月经周期第2天开始给予米非司酮12.5mg/次,1次/日,连续治疗3个月,停药14天后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子宫肌瘤体积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9.0%,对照组总有效率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前应用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以明显缩小瘤体体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林有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前,本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人力资源专业职能发挥不充分,缺乏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人员流动机制的不完善,人事部门面临的挑战多样化。SWOT分析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战略管理分析方法,主要包括4个方面: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对医院内部优势、劣势,外部存在的机会、威胁进行分析,找准医院发展方向和目标,制定出符合医院发展的战略,包括开拓市场实施优势战略、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与时俱进、创建学习型组织、面向未来采取多种经营策略、医院职能科室“大部制”。
作者:陈艳;王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出院后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照组则不干预。对两组患儿喘息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反复喘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孟鲁司特联合吸入布地奈德能减少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发生率,疗效确切,应用方便,不良反应小。
作者:官学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对吉林地区患者、医务人员、社会人员提供“医患关系问卷调查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吉林地区医患关系情况。方法:在吉林地区针对不同人群,设计患者、医务人员、社会人员3种“医患关系问卷调查表”各600份,总计1800份,收回有效问卷不少于1500份。同时对近几年的典型案例进行归类、汇总、分析。结果:对医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为重要。对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满意度评价中医疗质量占首位。对社会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人员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在于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医疗费用高,以及医患之间的沟通。结论:医患关系的紧张牵涉方方面面;医患纠纷是令人揪心的一个极不和谐的社会问题。医调委的第三方和解是一条人性化的解决途径。但是只有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才能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赵忠民;陶亮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方法:2010年4月-2014年2月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患者1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个体情况加用抗抑郁药物和(或)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个体给予不同程度的心理干预和抗抑郁药物与胃肠疾病的治疗相结合,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牛晓峰;张学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重复肾、输尿管畸形伴输尿管囊肿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TUR治疗输尿管口囊肿1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例手术1次成功,手术时间40分钟,随访1年,患者术中、术后未见大出血,未见输尿管开口狭窄及反流,未见囊肿复发等并发症。结论:经尿道输尿管囊肿壁部分切除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治疗手段。
作者:陈志永;陈猛;郁全胜;崔勇;范建华;王宗南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服务型的护理管理理念,护士长在应用人性化管理时,应首先提升自身的管理理念、人格魅力以及执行力。护士长人性化管理在日常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尊重护士,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合理授权来为护士创造发展的空间,通过巧妙运用激励机制来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加强与护士间的沟通等。通过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和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改善了医护、护患关系。因此,护士长实行人性化管理,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动力,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助力。
作者:张效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2013年本院细菌培养结果与药敏试验结果。方法:分析2013年度微生物室对我院各科送检的2949份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鉴定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2949份标本中,分离出细菌9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41株(75.1%),革兰阳性菌检出246株(24.9%)。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分离率高(20%),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0%)。常见菌耐药严重。结论:应加强医院院内获得性感染病原菌的鉴定及药敏检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防止抗生素的滥用。
作者:李伟;张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产后出血与机体神经内分泌调节的关系。方法: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孕产妇3867例,其中剖宫产2496例,阴道分娩1371例。对有可能产后出血的高危人群或已发生产后出血者立即进行应急预案。结果:62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无一例行子宫切除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治疗子宫收缩性产后出血时除及时补充缩宫物质外,加强对子宫刺激,促进神经反射冲动的传导也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宋海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5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支持及对症处理,治疗组30例给予喜炎平注射液静注,5~10mg/(kg·日),1次/日;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注,10~15mg/kg,1次/日。疗程均3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95.4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王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2013年收治糖尿病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中医望、闻、问、切理论指导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西药治疗。治疗后统计两组的治疗疗效,并观察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试验组有效率88.89%,对照组有效率55.56%,试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且不良反应较少,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李向阳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