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王犁

关键词:喜炎平注射液, 手足口病, 小儿
摘要: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5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支持及对症处理,治疗组30例给予喜炎平注射液静注,5~10mg/(kg·日),1次/日;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注,10~15mg/kg,1次/日。疗程均3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95.4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药物。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及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方法:2010年4月-2014年2月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患者1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个体情况加用抗抑郁药物和(或)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个体给予不同程度的心理干预和抗抑郁药物与胃肠疾病的治疗相结合,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牛晓峰;张学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白内障小切口非超乳复明手术临床观察

    目的:调查分析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白内障患者小切口非超乳复明手术临床疗效。方法:对432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白内障小切口非超乳复明手术临床调查,分析术后量化指标。结果:术后佳矫正视力0.3~0.8有319眼(74%),0.8~1.0有113眼(2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小切口非超乳手术治疗白内障,对于少数民族患者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马云成;张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顺沿腋皱襞双平行切口腋臭根治术疗效分析

    目的:对顺沿腋皱襞双平行切口腋臭根治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腋臭患者40例,采用顺沿腋皱襞双平行切口腋臭根治术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结果:在40例患者中,来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的有39例,失访1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对患者随访6个月,有39例患者的异味完全消除。对患者随访1年,38例患者异味完全消除,1例患者出汗时有轻微异味。对患者随访2年,36例患者的异味完全消除,3例患者出汗时有轻微异味。患者的瘢痕都不显著,上肢活动没有受到限制。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优92.3%,良7.7%,差0。结论:采用顺沿腋皱襞双平行切口腋臭根治术治疗患者不仅满足美学要求,还能取得满意的治疗疗效,是一种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并发症少的治疗手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双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超声心动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6分钟步行距离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好。

    作者:陈中奎;程青丽;付晶晶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产后出血与机体神经内分泌调节的关系。方法: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孕产妇3867例,其中剖宫产2496例,阴道分娩1371例。对有可能产后出血的高危人群或已发生产后出血者立即进行应急预案。结果:62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无一例行子宫切除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治疗子宫收缩性产后出血时除及时补充缩宫物质外,加强对子宫刺激,促进神经反射冲动的传导也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宋海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与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治疗血管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血管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250ml 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加入20ml 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1次/日,治疗7天;治疗组给予250ml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加入天麻素注射液0.6g静滴,1次/日,养血清脑颗粒4g,3次/日,治疗7天。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62/64),对照组总有效率85.9%(55/6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 MCA、PCA、VA、BA 血流情况明显改善。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可提高治疗血管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郭钦建;董杨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血糖、血脂、血压异常状况分析

    目的:探讨近2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的老年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以采取预防及保健措施。方法: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社区中心健康体检的>65岁老年人4960人,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高血脂1476例(29.76%),男性>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79岁者33.54%,明显高于65~69岁者及>80岁者(P<0.05)。高血脂人数明显高于高血压、高血糖的人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定期对>65岁老年人进行体检,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极为重要的。

    作者:徐文娟;余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的疗效观察分析

    目的:对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随机抽取脾肠病症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不仅大大提高了脾肠病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激发脾肠病症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与生物医学相结合,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了极大的改善,做到了标本兼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覃崇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以及筛前神经阻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双下甲部分切除术以及筛前神经阻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及双下甲部分切除术、筛前神经阻断术治疗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对术前及术后的症状及体征进行对比,评价治疗效果。结果:80例合并有鼻腔结构异常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疗效显著,其中显效81.3%(63/80),有效15.0%(12/80),无效6.3%(5/80),总有效率93.8%。疗效评分显示治疗前(11.34±2.17)分,治疗1月后(6.71±1.86)分,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有鼻腔结构异常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颖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断裂泪小管断端处的吻合方法及术后的临床观察。方法:收治泪小管断裂患者52例,采用硬膜外导管手术治疗,并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各种异常状况,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手术进行得较为顺利,在手术期间没有出现较重的不良反应或是异常情况。通过随访调查,7个月后52例泪小管断裂患者中,50例吻合成功,2例失败,成功率高达96.1%。结论:泪小管断裂采用硬膜外导管作为内支撑物,直接缝合断端的组织物,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泪小管断裂处的吻合方法。

    作者:张小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不同腰麻用药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腰麻用药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骨科手术老年患者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所有患者均侧卧位,穿刺点选择 L3~4椎间隙,对照组腰麻注药0.75%布比卡因1.5ml,注药时间20秒,然后水平仰卧。观察组腰麻注药复合芬太尼5μg,罗哌卡因1.5ml,注药时间20秒,然后水平仰卧。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34.4±8.5)秒,痛觉阻滞起效时间(169.1±28.5)秒,运动阻滞起效时间(168.1±2.4)秒,运动恢复时间(148.5±25.8)秒。对照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33.9±6.6)秒,痛觉阻滞起效时间(172.2±23.6)秒,运动阻滞起效时间(171.2±2.5)秒,运动恢复时间(145.9±24.5)秒。两组麻醉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5.6%),其中恶心、呕吐2例,心动过缓2例,低血压1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34例(37.8%),其中恶心、呕吐10例,心动过缓10例,低血压1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具有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可作为高龄骨科手术麻醉的首选药物。

    作者:黄艳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胎怯儿136例中西医病因病机分析

    目的:为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提高新生儿质量,从中西医两方面分析早产的相关因素。方法:2012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早产儿136例,进行病因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双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位不正、胎盘异常是早产的主要原因。结论:母体与胎儿关系密切,故孕前适龄婚配、婚前体检、增强体质、孕后注意护胎养胎、定期产检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陈丽亚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分析

    目的:探求和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60例冠心病患者,再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内科的一般常规护理,包括生活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和吸氧护理等;而观察组在采用心内科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用药指导、康复训练和自我监管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综合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脂明显比对照组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中和后期恢复中都值得大力推荐。

    作者:陈丽华;罗全;朱光凝;何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固定矫治器加颌垫矫治恒前牙反颌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加颌垫矫治恒前牙反颌的疗效。方法:收治恒前牙反颌患者29例,以固定矫治器联合后牙颌垫矫治器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解除反颌平均时间2~3个月,完成矫治12个月。结论:颌垫加固定矫正器在接触反颌的同时可排齐牙列,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

    作者:李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人工流产术规范化管理常遇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规范化管理的常遇问题以及应对措施。方法: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人工流产术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规范化管理,分析规范化管理工作中的常遇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有效规避规范化管理工作风险。结果:人工流产术规范化管理的常遇问题主要包括环境问题、隐私问题、沟通问题及技术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此类问题的管理,即完善管理制度、改善操作环境、增强服务意识及提高操作技术。结论:在人工流产术管理工作中应该全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将应对措施付诸实践,以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李自琼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降压药物联合饮食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降压药物联合饮食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高血压患者2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使用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进一步使用饮食治疗方案,包括健康宣传、戒烟戒酒、膳食推荐等。治疗4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进行重复测量,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较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效率及达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治疗与高血压规范化药物治疗方法相结合,并作为其较好的补充和辅助疗法,可更好地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作者:廖镀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颅脑外伤手术麻醉处理的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颅脑外伤手术麻醉处理经验。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颅脑外伤患者76例,男46例,女30例,年龄13~77岁,平均55.5岁。疾病类型:硬膜下血肿11例,硬膜外血肿36例,颅内血肿25例,其他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结果:本组76例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术毕意识障碍仍存在者3例,行气管切开或保留气管插管。其他73例患者麻醉诱导过程平稳,术毕能迅速恢复苏醒状态。本组术后有11例患者由于并发症严重,术后几日意识障碍仍存在。经过治疗,76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6例,死亡9例,病死率11.8%。结论:采用异丙酚、咪达唑仑、维库溴胺、芬太尼麻醉治疗颅脑损伤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春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分析

    目的:分析血标本采集法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探讨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实施临床细菌检验患者1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其实施不同临床血标本采集方法,对比分析临床检验合格率和阳性率。结果:对照组病原菌检出率、标本污染率分别为7.8%、13.3%(P<0.05),观察组病原菌检出率、标本污染率分别为13.3%、5.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改进标本采集方法能够提高临床检验准确性,值得推广。

    作者:高淑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人参皂苷Rg3对表达多耐药基因的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对表达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s-transferase π,GST-π)、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 Ⅱ,Topo-Ⅱ)等多耐药基因的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晚期胃癌组织中 GST-π、P-gP、Topo-Ⅱ蛋白的表达情况,选取48例初治胃癌组织中≥2个耐药基因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纳入试验,随机分为治疗组(25人)和对照组(23人),治疗组给予人参皂苷Rg3+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为主的化疗,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为主的化疗,比较两组间生存期的差别。结果: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23.000±1.655)个月,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13.000±1.497)个月,两组间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参皂苷Rg3能较明显地延长有多耐药基因表达的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可能具有逆转晚期胃癌铂类化疗药物耐药的能力。

    作者:王沛;陈国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用门冬胰岛素30,B组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分别治疗12周,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FBG、2h PBG、HbA1c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之间比较,FBG、2h PBG、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低,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冯亚葵;钟琼仙;李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