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眩晕疗效观察

郭钦建;董杨

关键词:眩晕, 养血清脑颗粒, 天麻素
摘要: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与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治疗血管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血管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250ml 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加入20ml 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1次/日,治疗7天;治疗组给予250ml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加入天麻素注射液0.6g静滴,1次/日,养血清脑颗粒4g,3次/日,治疗7天。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62/64),对照组总有效率85.9%(55/6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 MCA、PCA、VA、BA 血流情况明显改善。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可提高治疗血管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的疗效观察分析

    目的:对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随机抽取脾肠病症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不仅大大提高了脾肠病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激发脾肠病症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与生物医学相结合,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了极大的改善,做到了标本兼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覃崇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复杂骨盆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复杂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复杂骨盆骨折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Tile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处理,然后根据具体的类型采取对应的入路和内固定手术方法处理。术后随访>9个月,采用 Matta 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优30例,良21例,可5例,差0例,总优良率91.07%。结论:复杂骨盆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折疾病,治疗难度很大,应根据具体的骨折类型采取对应的入路与内固定术处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存活率。

    作者:杨新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儿童鼻-鼻咽部病变相关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儿童鼻-鼻咽部病变相关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儿童鼻-鼻咽部病变相关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60例。根据病情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抗生素滴鼻、羟甲唑林喷鼻、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切除术等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前听阈(35.6±11.3)db,治疗后听阈(20.2±8.1)db,听阈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60例,治愈24例(40.0%),显效12例(20.0%),有效18例(30.0%),无效6例(10.0%),总有效率90.0%。结论:综合治疗儿童鼻-鼻咽部病变相关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

    作者:撒志平;蒋淑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中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的特点。方法:对5年间分离的3619例多重耐药菌菌株的种类及科室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3619例病例中,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多912例(25.2%),以下依次为 ESBLs 799例(22.1%),MDR/PDR-BA 660例(18.2%),VRE 637例(17.6%),CR-AB 611例(16.9%)。科室分布以针灸一、二、三病房及心病科、康复科和肺病科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的前6位。结论:中医医院由于其患者构成特点,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较同级西医医院高,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王庆东;李丽娟;潘丽歆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

    目的:分析儿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具体的防护措施。方法: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存在护理风险的患者69例,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护理风险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内容繁多、压力较大、沟通不当、护理记录不完善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发现护理资料填写不完整与风险告知不及时所占的几率相对较高,分别占50.72%、43.47%。结论:儿科应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并根据其工作的实际情况,申请新的员工名额,缓解其工作压力,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

    作者:张亚娟;杨水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产褥期乳腺炎的护理

    产褥期由于初产妇无哺乳经验致使乳汁淤积、乳头畸形,婴儿无吮吸能力等常可发生乳腺炎,对产妇和婴儿的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本病的预防与护理十分重要。通过清洗按摩乳房、有规律哺乳、纠正乳头凹陷等护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乳腺炎。

    作者:金香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0例,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内镜下腺样体根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镜下腺样体部分切除术。完成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腺样体根除切除术进行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孙黎晓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慢性咽炎伴有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伴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慢性咽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收治伴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慢性咽炎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麦滋林、莫沙必利和兰索拉唑等治疗,对照组采取麦滋林和莫沙必利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问卷评分和胃镜检查,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进行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进行治疗后,临床症状也有一定减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咽部炎症的有效率分别为83.3%和36.7%。结论:伴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慢性咽炎患者通过服用抑制剂和促动力药效果显著。

    作者:杜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吉林地区医患关系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目的:通过对吉林地区患者、医务人员、社会人员提供“医患关系问卷调查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吉林地区医患关系情况。方法:在吉林地区针对不同人群,设计患者、医务人员、社会人员3种“医患关系问卷调查表”各600份,总计1800份,收回有效问卷不少于1500份。同时对近几年的典型案例进行归类、汇总、分析。结果:对医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为重要。对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满意度评价中医疗质量占首位。对社会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人员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在于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医疗费用高,以及医患之间的沟通。结论:医患关系的紧张牵涉方方面面;医患纠纷是令人揪心的一个极不和谐的社会问题。医调委的第三方和解是一条人性化的解决途径。但是只有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才能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赵忠民;陶亮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全麻(GA)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30例,年龄61~84岁,ASA 1~2级,随机分为两组,CSEA组与GA 组,每组15例。CSEA组使用腰硬联合穿刺包,用腰硬联合麻醉,GA组用静脉复合或静吸复合麻醉,观察术中输液输血及出血量和麻醉效果,术后随访发生POCD的病例。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输液输血及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于老人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麻醉方法,能明显降低POCD发生。

    作者:付志权;赵光;宋云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低位脑室引流治疗重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和探讨低位脑室引流治疗重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重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单侧引流治疗,观察组接受低位脑室引流治疗,对两组的脑室.通时间、意识清醒时间与脑脊液正常时间等临床观察指标及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临床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位脑室引流治疗重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任家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3年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2010年、2011年和2012年随机抽取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的门诊处方各1000人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10年1000人份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100%;2011年960人份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96.7%;2012年879人份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87.9%。结论: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普遍使用了抗生素,但使用呈逐年下降之势,但静脉用药的比例仍较高。

    作者:桂蔓青;王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中医对脾胃健康与长寿相关性刍议

    本文阐述了中医对脾胃健康与长寿的关联性,以及脾胃湿热证、通肠护肺、脾胃保健、治未病等对长寿的影响。

    作者:王世荣;刘利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NT-脑钠肽在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及治疗评价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中 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对其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将120例患者分为相应的4组,每组30例。给予入选患者2周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入院治疗前后对4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治疗前各组血NT-ProBNP测量值与治疗2周后血NT-ProBNP下降水平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NT-BNP的检测值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NT-ProBNP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有重要价值。

    作者:晋章明;严华;方春娥;张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降压药物联合饮食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降压药物联合饮食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高血压患者2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使用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进一步使用饮食治疗方案,包括健康宣传、戒烟戒酒、膳食推荐等。治疗4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进行重复测量,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较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效率及达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治疗与高血压规范化药物治疗方法相结合,并作为其较好的补充和辅助疗法,可更好地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作者:廖镀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与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治疗血管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血管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250ml 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加入20ml 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1次/日,治疗7天;治疗组给予250ml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加入天麻素注射液0.6g静滴,1次/日,养血清脑颗粒4g,3次/日,治疗7天。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62/64),对照组总有效率85.9%(55/6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 MCA、PCA、VA、BA 血流情况明显改善。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可提高治疗血管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郭钦建;董杨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5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支持及对症处理,治疗组30例给予喜炎平注射液静注,5~10mg/(kg·日),1次/日;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注,10~15mg/kg,1次/日。疗程均3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95.4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王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地屈孕酮联合心理干预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

    目的:了解地屈孕酮联合心理干预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57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79例和对照组78例。心理干预组采用口服地屈孕酮及心理健康疏导,对照组采用口服地屈孕酮及常规指导,观察治疗前后SAS、SDS评分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在口服地屈孕酮后通过心理疏导解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心理干预组的SAS、SDS评分组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的评分,其终妊娠结局也有明显改善。结论:反复流产对患者在心理上造成很明显焦虑及恐惧,通过药物及心理疏导可以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

    作者:朱莉;刘琴;刘玉芳;席予凡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寻常型银屑病不同中医证型发病危险因素的多中心调查及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病例-对照回顾性调查,对479例不同中医证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479例正常人的银屑病家族史等13类已知银屑病发病危险因素进行认真调查、量化,采用 SPSS 13.0进行分析。结果:风热血燥证的遗传因素和神经精神因素的Exp(B)值分别10.978(sig.=0.001)和5.260(sig.<0.001)。结论:遗传因素和神经精神因素为寻常型银屑病风热血燥证的发病危险因素。

    作者:杨广智;麦丽霞;袁素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酒石酸美托洛尔佐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佐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利尿剂和洋地黄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每搏量(SV)和心输出量(CO)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高于对照组的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LVDD、SV和CO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佐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