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分析

陈丽华;罗全;朱光凝;何珊

关键词:综合护理, 冠心病,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求和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60例冠心病患者,再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内科的一般常规护理,包括生活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和吸氧护理等;而观察组在采用心内科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用药指导、康复训练和自我监管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综合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脂明显比对照组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中和后期恢复中都值得大力推荐。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预防接种应用集束化干预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集束化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2013年6月1日-12月1日收治新生儿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59例,研究组予集束化干预进行预防接种管理,对照组予常规操作,统计并分析两组新生儿的及时接种率、接种后阳转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及时接种率、接种后阳转率等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保证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提高了接种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纪付仓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胎怯儿136例中西医病因病机分析

    目的:为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提高新生儿质量,从中西医两方面分析早产的相关因素。方法:2012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早产儿136例,进行病因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双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位不正、胎盘异常是早产的主要原因。结论:母体与胎儿关系密切,故孕前适龄婚配、婚前体检、增强体质、孕后注意护胎养胎、定期产检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陈丽亚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单一服用利培酮,入院时及治疗1、2个月后查空腹血糖(FBG)、血胆固醇(CHOL)、血甘油三酯(TG)。同时测量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和腹围。结果:利培酮治疗2个月后有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20例(25%),其中静坐不能14例,震颤6例。与治疗前比较,利培酮治疗1、2个月后 CHOL、TG、BMI 有显著性增高(P<0.05),而FBG和腹围改变不明显(P>0.05)。另外,治疗后2个月的CHOL、TG较治疗后1个月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能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异常,尤其是血脂异常。

    作者:谢云华;阳冬良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看我院的SWOT

    目前,本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人力资源专业职能发挥不充分,缺乏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人员流动机制的不完善,人事部门面临的挑战多样化。SWOT分析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战略管理分析方法,主要包括4个方面: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对医院内部优势、劣势,外部存在的机会、威胁进行分析,找准医院发展方向和目标,制定出符合医院发展的战略,包括开拓市场实施优势战略、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与时俱进、创建学习型组织、面向未来采取多种经营策略、医院职能科室“大部制”。

    作者:陈艳;王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行为特征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关系

    目的:研究儿童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病前行为特征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关系。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回顾性调查儿童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在6~11岁时的行为特征。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用t检验比较CBCL量表高分组与低分组患者治疗前后P300各数据间的差别。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CBCL量表社会能力总分、行为问题总分、抑郁因子分、社会退缩因子分、攻击性因子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820,-2.325,-2.561,-2.837,-2.759;P<0.05),社会能力总分与治疗前 P300潜伏期呈负相关(r=-0.231, P<0.05)。结论: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社会能力与认知功能存在相关关系,社会能力较低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较严重。

    作者:郭芳;郭素芹;朱俊敬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血小板平均容积对脑梗死发病影响的相关研究

    脑梗死属于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血小板参与血栓形成及凝血过程,其形态大小、功能特性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本文就血小板平均容积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做一简单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能有所帮助。

    作者:喻志慧;陈煜森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0例,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内镜下腺样体根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镜下腺样体部分切除术。完成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腺样体根除切除术进行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孙黎晓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人工流产术规范化管理常遇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规范化管理的常遇问题以及应对措施。方法: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人工流产术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规范化管理,分析规范化管理工作中的常遇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有效规避规范化管理工作风险。结果:人工流产术规范化管理的常遇问题主要包括环境问题、隐私问题、沟通问题及技术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此类问题的管理,即完善管理制度、改善操作环境、增强服务意识及提高操作技术。结论:在人工流产术管理工作中应该全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将应对措施付诸实践,以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李自琼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性细胞癌(MTSCCa)的临床病理特点,为诊断与治疗MTSCCa提供参考。方法:对6例MTSCCa患者标本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总结患者眼观、镜检、免疫表型和特殊染色结果。结果:女性是MTSCCa的主要患病群体。MTSCCa临床症状不典型,是否具有小管状或(和)梭形细胞特征、丰富的细胞外黏液是判断该病的重要标准。免疫组化为复合性免疫表型。结论:MTSCCa是一种发病率极低的肿瘤,临床特征不具有典型性,误诊率较高。在临床诊断中,需要综合组织形态学、镜检、免疫组化等手段予以分析。

    作者:蒙兴茂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颅脑外伤手术麻醉处理的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颅脑外伤手术麻醉处理经验。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颅脑外伤患者76例,男46例,女30例,年龄13~77岁,平均55.5岁。疾病类型:硬膜下血肿11例,硬膜外血肿36例,颅内血肿25例,其他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结果:本组76例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术毕意识障碍仍存在者3例,行气管切开或保留气管插管。其他73例患者麻醉诱导过程平稳,术毕能迅速恢复苏醒状态。本组术后有11例患者由于并发症严重,术后几日意识障碍仍存在。经过治疗,76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6例,死亡9例,病死率11.8%。结论:采用异丙酚、咪达唑仑、维库溴胺、芬太尼麻醉治疗颅脑损伤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春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合肥某乡镇社区成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合肥某社区成人糖尿病(DM)及糖调节受损(IGR)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人群普查的方法,对合肥某乡镇社区>30岁常住人群4720人进行空腹血糖检查,血糖6.0~7.0mmol/L者,均择日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分析DM及IGR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50岁以后各年龄组DM及IFG男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T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DM、IFG、IGT患病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70岁组患病率高。随着体重的增加,DM和IGR患病率逐渐增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DM、IGR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高血压患者的DM、IGR患病率也高。结论:合肥某乡镇社区成人DM及IGR患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种危险因素参与糖代谢异常的发展。

    作者:乔瑾;洪应生;程叶耕;张昌富;查明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右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伴输尿管囊肿治疗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重复肾、输尿管畸形伴输尿管囊肿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TUR治疗输尿管口囊肿1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例手术1次成功,手术时间40分钟,随访1年,患者术中、术后未见大出血,未见输尿管开口狭窄及反流,未见囊肿复发等并发症。结论:经尿道输尿管囊肿壁部分切除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治疗手段。

    作者:陈志永;陈猛;郁全胜;崔勇;范建华;王宗南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分析我院2012-2013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

    目的:通过分析本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防止药物滥用。方法:结合博恩管理系统,收集2012年和2013年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对用药品种、年消耗量、处方数量、销售金额、DDDs 等进行分析。结果: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的 DDDs 排序两年连续第一,各用药品种的DDDs排序变化不大;盐酸哌替啶注射剂和口服片剂的用量逐年下降。结论: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符合有关规定,无滥用倾向。

    作者:刘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保守治疗20例疗效分析

    目的:讨论研究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20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B两组,各10例。A组患者使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进行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实验室检查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B 组有效率90%显著优于A组的40%(P<0.05);B组各项指标恢复均优于A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保守治疗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疗效显著,可促进疾病尽快恢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付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全麻(GA)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30例,年龄61~84岁,ASA 1~2级,随机分为两组,CSEA组与GA 组,每组15例。CSEA组使用腰硬联合穿刺包,用腰硬联合麻醉,GA组用静脉复合或静吸复合麻醉,观察术中输液输血及出血量和麻醉效果,术后随访发生POCD的病例。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输液输血及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于老人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麻醉方法,能明显降低POCD发生。

    作者:付志权;赵光;宋云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医院门诊部健康管理实践的几点做法

    随着医学理念更新和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医院服务的目标在不断更新和提升。门诊部是医院的服务窗口和前沿阵地。健康管理工作是医院门诊部工作的重要部分。本院门诊部健康管理实践活动包括强化健康管理理念更新,科学设置和完善健康管理职能部门,优化健康管理专业团队,创建良好的健康管理环境,提供全程全方位健康管理的整体服务。

    作者:曹晶;张海蕾;李贤卓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低位脑室引流治疗重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和探讨低位脑室引流治疗重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重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单侧引流治疗,观察组接受低位脑室引流治疗,对两组的脑室.通时间、意识清醒时间与脑脊液正常时间等临床观察指标及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临床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位脑室引流治疗重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任家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283株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患者中段尿液培养阳性的283株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结果:28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3.6%),其中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43.8%),其次为阴沟肠杆菌(7.4%)、肺炎克雷伯菌(6.0%)、铜绿假单胞菌(3.9%)、其他2.5%,革兰阳性菌(24.4%)前3位依次为粪肠球菌(11.7%)、表皮葡萄球菌(6.7%)、金黄色葡萄球菌(4.6%)。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的耐药性>60.0%,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接近40.0%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苯唑西林等耐药性均>70.0%。结论:泌尿系统感染主要以肠杆菌科,肠球菌、真菌为主要病原菌。加强耐药性检测,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对控制和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人参皂苷Rg3对表达多耐药基因的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对表达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s-transferase π,GST-π)、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 Ⅱ,Topo-Ⅱ)等多耐药基因的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晚期胃癌组织中 GST-π、P-gP、Topo-Ⅱ蛋白的表达情况,选取48例初治胃癌组织中≥2个耐药基因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纳入试验,随机分为治疗组(25人)和对照组(23人),治疗组给予人参皂苷Rg3+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为主的化疗,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为主的化疗,比较两组间生存期的差别。结果: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23.000±1.655)个月,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13.000±1.497)个月,两组间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参皂苷Rg3能较明显地延长有多耐药基因表达的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可能具有逆转晚期胃癌铂类化疗药物耐药的能力。

    作者:王沛;陈国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血尿酸水平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风险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血尿酸(UA)水平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CHD)风险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2007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疑诊绝经后女性 CHD 患者467例。根据血 UA 水平将患者分为 UA 正常组和 UA 增高组。根据Syntax评分将患者按照病变严重程度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结果:血UA增高组的CHD发生率、病变支数以及Syntax评分均显著高于血UA正常组(均P>0.05)。血UA增高是绝经后女性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UA每增加1μmol/L,CHD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就会上升104%。血UA增高是绝经后女性冠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血UA每增加1μmol/L,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就会相对增加13%。结论:在绝经后女性人群中,血UA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血UA水平越高,冠脉病变越严重。

    作者:王明毅;张宇静;徐建;杨新滨;冯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