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进锋
目的: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佐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利尿剂和洋地黄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每搏量(SV)和心输出量(CO)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高于对照组的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LVDD、SV和CO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佐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患者中段尿液培养阳性的283株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结果:28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3.6%),其中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43.8%),其次为阴沟肠杆菌(7.4%)、肺炎克雷伯菌(6.0%)、铜绿假单胞菌(3.9%)、其他2.5%,革兰阳性菌(24.4%)前3位依次为粪肠球菌(11.7%)、表皮葡萄球菌(6.7%)、金黄色葡萄球菌(4.6%)。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的耐药性>60.0%,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接近40.0%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苯唑西林等耐药性均>70.0%。结论:泌尿系统感染主要以肠杆菌科,肠球菌、真菌为主要病原菌。加强耐药性检测,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对控制和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包括生殖道炎症、胎位不正、营养不合理、性生活等。胎膜早破对妊娠和分娩均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对胎膜早破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同时加强产前保健和孕期卫生知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孕妇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病死率。
作者:明淑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胃肠息肉临床治疗中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与高频电刀联合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胃肠息肉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全部进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刀治疗,对照组全部进行电凝联合高频电刀方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胃肠息肉切除有效性。结果:观察组胃肠息肉全部一次性切除,并且手术进行顺利;对照组胃肠息肉一次性切除34例(85.0%)。两组患者胃肠息肉一次性切除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郭桂元;黄子成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早期预防性应用奥美拉唑对术后应激性溃疡(SU)的预防效果。方法:2年间收治急腹症行腹部手术患者3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常规予以奥美拉唑注射液40mg/次,2次/日,静滴;对照组手术后予以西咪替丁注射液0.4g/次,2次/日,静滴。观察并记录手术后7天急性SU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SU的发生率高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1,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腹症患者术后尽早应用奥美拉唑可以有效预防SU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少,较为安全、经济、可靠。
作者:周纯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全麻(GA)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30例,年龄61~84岁,ASA 1~2级,随机分为两组,CSEA组与GA 组,每组15例。CSEA组使用腰硬联合穿刺包,用腰硬联合麻醉,GA组用静脉复合或静吸复合麻醉,观察术中输液输血及出血量和麻醉效果,术后随访发生POCD的病例。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输液输血及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于老人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麻醉方法,能明显降低POCD发生。
作者:付志权;赵光;宋云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脑梗死属于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血小板参与血栓形成及凝血过程,其形态大小、功能特性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本文就血小板平均容积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做一简单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能有所帮助。
作者:喻志慧;陈煜森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规范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规范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氧疗、抗感染、祛痰等常规治疗措施,试验组患者应用规范性方案治疗,比较两组老年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冠心病合并肺心病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试验组PaO2、PaCO2分别为(69.47±8.47)mmHg、(47.52±10.13)mmHg,临床治疗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的(60.54±9.41)mmHg、(57.54±9.64)mmHg,临床治疗有效率78.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规范方案治疗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各级医院应用、推广。
作者:何德平;刘砚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2013年收治糖尿病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中医望、闻、问、切理论指导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西药治疗。治疗后统计两组的治疗疗效,并观察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试验组有效率88.89%,对照组有效率55.56%,试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且不良反应较少,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李向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门诊病例6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两组都进行椎间孔阻滞(硬膜外腔阻滞)和椎旁交感神经阻滞术,试验组添加针灸辅助治疗。对60例病患进行随访调查,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试验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椎间孔阻滞(硬膜外腔阻滞)和椎旁交感神经阻滞术后配合合理的针灸治疗疗效显著,此方案经济适用,易在基层医院展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孙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总结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的成效。方法: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上城辖区开展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1年间的患者管理资料,总结本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规范健康管理率、血压控制率以及管理前后患者血压变化。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率19%(省考核要求20%);规范健康管理率85%(省考核要求30%);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80%;管理后患者血压水平均明显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有利于对并发症及其预后进行早期干预。
作者:陈华平;陈国亮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加颌垫矫治恒前牙反颌的疗效。方法:收治恒前牙反颌患者29例,以固定矫治器联合后牙颌垫矫治器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解除反颌平均时间2~3个月,完成矫治12个月。结论:颌垫加固定矫正器在接触反颌的同时可排齐牙列,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
作者:李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控制糖尿病的作用。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集护理干预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经过干预后,患者对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自我监测的了解和掌握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血糖均明显降低,但是观察组干预后降低的幅度比对照组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十分明显,对控制糖尿病,防治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豁痰通络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疗程12周;观察组在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豁痰通络方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在心绞痛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静息心电图指标的差异。结果: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静息心电图指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豁痰通络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能显著改善心绞痛疗效,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穆善生;潘贵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采取俯卧位通气(PP)加肺复张(RM)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针对ARDS患者采取PP治疗加RM联合治疗2次,治疗间隔4小时。对于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采取24小时之后的再次PP治疗,持续6小时。并在治疗的前后各2小时节点联合RM治疗。记录患者在3次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和氧合指标。并采取统计学方法比较差异。结果:42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后 PaO2、 PaCO2、PaO2/Fi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次治疗后患者PaO2均得到显著性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2次治疗之后,PaCO2的下降趋势并不明显。PaO2/FiO2为第1次和第2次治疗前后的差距大,和其他几次治疗的区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PP联合RM治疗ARDS,可缓解患者的低氧和缺氧症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高碳酸血症的纠正,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展秀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TURP)治疗患者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0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TURP患者手术发生并发症20例,发生率18.52%,其中术后出血10例(7例膀胱冲洗后再次牵引导管止血,3例再次电切镜止血)、6例尿道狭窄(定期尿道扩张处理)、3例尿失禁(膀胱造瘘处理)、1例尿道电切综合征(利尿脱水剂、吸氧、抗心衰等处理),皆在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并发症病因复杂,应及时做好相关的预防与对症处理,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青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较为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本病预后良好,但极易复发。良好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复发。主要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护理、病情观察、皮肤护理、药物应用的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本文就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做一简单介绍。
作者:王全蕊;张洪莹;陈倩倩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3年2月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3例,都采用微创方法、小切口置入PFNA来治疗。患者接受手术后会有>6个月的随访,根据患者髋关节功能、疼痛和关节活动度来给予疗效评价。结果:患者接受手术后切口都在一期愈合,没有出现髋内翻、延迟愈合、感染等并发症。患者的骨折愈合很快,功能恢复情况良好,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的骨折全部痊愈,愈合时间11~17周,平均13.2周。根据黄公怡的评定标准:优29例、良4例,优良率达到了100%。结论: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并且能够大大缩减骨折愈合的时间,恢复患者的患肢功能。
作者:赖志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膀胱爆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例术中发生膀胱爆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均是在连续电切并使用Ellick冲洗球冲洗膀胱后,再次电切或电凝时发生膀胱内爆炸。1例发生膀胱不规则破裂,急诊行膀胱全切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1例黏膜破裂,肌层完好,电切镜下止血。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膀胱爆炸发生突然,多发生在肿瘤较多且位于膀胱前壁及顶壁的患者,主要原因是在冲洗膀胱时进入了一定量的空气,在与膀胱内可燃气体充分混合达一定比例后,因电火花引发爆炸,易导致膀胱破裂。应以预防为主,及时排空膀胱内气体,操作时电切环周围尽量减少气体存留,可预防膀胱爆炸的发生。
作者:赵小磊;杜信毅;徐文超;侯俊清;徐卫波;常俊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2月-2013年8月收治子宫腺肌病患者50例,均采用彩色多普勒阴道探头进行检查。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46例,诊断符合率92.0%;另外4例中误诊子宫肌瘤3例,误诊子宫肥大症1例。确诊的4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根据彩超分型分为弥漫型、前壁型、后壁型、局限型。其中弥漫型15例,前壁型12例,后壁型10例,局限型9例。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具有较高诊断符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金兰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