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勇;陈朝霞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加减配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情况。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60例(炙甘草汤加减配合胺碘酮组)与对照组152例(胺碘酮组)。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复发率10.22%;对照组总有效率82%,复发率32.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慢性心力衰竭的复发方面,炙甘草汤加减配合胺碘酮优于单纯应用胺碘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玉红;王立娜;崔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临床特点以及导致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来就诊的54例脑卒中患者,采用贝克抑郁量表了解卒中后抑郁症状、抑郁发生率及抑郁程度,根据结果进行脑部相关部位的检查。结果:54例脑卒中患者中,根据贝克抑郁量表,≤10分2例,10~15分11例,≥15分36例,>25分5例。抑郁症的发生率与反复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及日常生活的依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症发生率高、漏诊率高,且其可能是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值得高度重视。
作者:武义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血标本采集法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探讨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实施临床细菌检验患者1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其实施不同临床血标本采集方法,对比分析临床检验合格率和阳性率。结果:对照组病原菌检出率、标本污染率分别为7.8%、13.3%(P<0.05),观察组病原菌检出率、标本污染率分别为13.3%、5.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改进标本采集方法能够提高临床检验准确性,值得推广。
作者:高淑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0例,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内镜下腺样体根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镜下腺样体部分切除术。完成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腺样体根除切除术进行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孙黎晓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豁痰通络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疗程12周;观察组在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豁痰通络方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在心绞痛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静息心电图指标的差异。结果: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静息心电图指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豁痰通络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能显著改善心绞痛疗效,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穆善生;潘贵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用门冬胰岛素30,B组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分别治疗12周,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FBG、2h PBG、HbA1c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之间比较,FBG、2h PBG、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低,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冯亚葵;钟琼仙;李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产后出血与机体神经内分泌调节的关系。方法: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孕产妇3867例,其中剖宫产2496例,阴道分娩1371例。对有可能产后出血的高危人群或已发生产后出血者立即进行应急预案。结果:62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无一例行子宫切除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治疗子宫收缩性产后出血时除及时补充缩宫物质外,加强对子宫刺激,促进神经反射冲动的传导也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宋海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降压药物联合饮食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高血压患者2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使用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进一步使用饮食治疗方案,包括健康宣传、戒烟戒酒、膳食推荐等。治疗4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进行重复测量,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较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效率及达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治疗与高血压规范化药物治疗方法相结合,并作为其较好的补充和辅助疗法,可更好地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作者:廖镀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较为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本病预后良好,但极易复发。良好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复发。主要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护理、病情观察、皮肤护理、药物应用的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本文就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做一简单介绍。
作者:王全蕊;张洪莹;陈倩倩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求和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60例冠心病患者,再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内科的一般常规护理,包括生活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和吸氧护理等;而观察组在采用心内科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用药指导、康复训练和自我监管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综合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脂明显比对照组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中和后期恢复中都值得大力推荐。
作者:陈丽华;罗全;朱光凝;何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2月-2013年8月收治子宫腺肌病患者50例,均采用彩色多普勒阴道探头进行检查。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46例,诊断符合率92.0%;另外4例中误诊子宫肌瘤3例,误诊子宫肥大症1例。确诊的4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根据彩超分型分为弥漫型、前壁型、后壁型、局限型。其中弥漫型15例,前壁型12例,后壁型10例,局限型9例。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具有较高诊断符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金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单一服用利培酮,入院时及治疗1、2个月后查空腹血糖(FBG)、血胆固醇(CHOL)、血甘油三酯(TG)。同时测量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和腹围。结果:利培酮治疗2个月后有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20例(25%),其中静坐不能14例,震颤6例。与治疗前比较,利培酮治疗1、2个月后 CHOL、TG、BMI 有显著性增高(P<0.05),而FBG和腹围改变不明显(P>0.05)。另外,治疗后2个月的CHOL、TG较治疗后1个月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能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异常,尤其是血脂异常。
作者:谢云华;阳冬良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经饮食控制及单用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加用吡格列酮治疗4周和12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胰岛素用量的变化、低血糖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后4周及12周后FPG、2hPG和HbA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每日胰岛素用量由(75±7)U减至(30±3)U(P<0.01),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下降,个别患者出现下肢轻度水肿不良反应。结论:饮食控制及单用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治疗,可使血糖得到持续改善,并能减少全天胰岛素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并且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冯翠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加颌垫矫治恒前牙反颌的疗效。方法:收治恒前牙反颌患者29例,以固定矫治器联合后牙颌垫矫治器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解除反颌平均时间2~3个月,完成矫治12个月。结论:颌垫加固定矫正器在接触反颌的同时可排齐牙列,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
作者:李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服务型的护理管理理念,护士长在应用人性化管理时,应首先提升自身的管理理念、人格魅力以及执行力。护士长人性化管理在日常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尊重护士,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合理授权来为护士创造发展的空间,通过巧妙运用激励机制来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加强与护士间的沟通等。通过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和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改善了医护、护患关系。因此,护士长实行人性化管理,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动力,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助力。
作者:张效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包括生殖道炎症、胎位不正、营养不合理、性生活等。胎膜早破对妊娠和分娩均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对胎膜早破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同时加强产前保健和孕期卫生知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孕妇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病死率。
作者:明淑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中 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对其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将120例患者分为相应的4组,每组30例。给予入选患者2周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入院治疗前后对4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治疗前各组血NT-ProBNP测量值与治疗2周后血NT-ProBNP下降水平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NT-BNP的检测值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NT-ProBNP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有重要价值。
作者:晋章明;严华;方春娥;张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对表达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s-transferase π,GST-π)、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 Ⅱ,Topo-Ⅱ)等多耐药基因的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晚期胃癌组织中 GST-π、P-gP、Topo-Ⅱ蛋白的表达情况,选取48例初治胃癌组织中≥2个耐药基因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纳入试验,随机分为治疗组(25人)和对照组(23人),治疗组给予人参皂苷Rg3+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为主的化疗,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为主的化疗,比较两组间生存期的差别。结果: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23.000±1.655)个月,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13.000±1.497)个月,两组间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参皂苷Rg3能较明显地延长有多耐药基因表达的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可能具有逆转晚期胃癌铂类化疗药物耐药的能力。
作者:王沛;陈国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治疗疗效。方法: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有158例ADHD 患者来我科咨询、治疗、接受指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家庭教育、药物和行为治疗。观察疗效。结果:158例 ADHD 经治疗症状都有所改善。11例青春期患儿治疗效果不如140例儿童效果显著,7例成人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ADHD,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洁;闫素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儿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具体的防护措施。方法: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存在护理风险的患者69例,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护理风险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内容繁多、压力较大、沟通不当、护理记录不完善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发现护理资料填写不完整与风险告知不及时所占的几率相对较高,分别占50.72%、43.47%。结论:儿科应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并根据其工作的实际情况,申请新的员工名额,缓解其工作压力,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
作者:张亚娟;杨水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