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兰
目的:探讨哈巴河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11-2013年收治流行性腮腺炎患者2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1年发病99例(0.124%),2012年发病77例(0.096%),2013年发病59例(0.075%),发病率逐年降低。2011年0~4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25例(25.3%),5~10岁发病52例(52.5%),11~15岁发病22例(22.2%);2012年0~4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19例(24.7%),5~10岁发病37例(48.1%),11~15岁发病21例(27.3%);2013年0~4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12例(20.3%),5~10岁发病27例(45.8%),11~15岁发病20例(33.9%),发病人数逐年减低,0~4岁和5~10岁的发病人数发病率逐年减低,11~15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组2011年男孩发病66例(66.7%),女孩发病33例(33.3%),男女之比2:1;2012年男孩发病51例(66.2%),女孩发病26例(33.8%),男女之比1.96:1;2013年男孩发病40例(67.8%),女孩发病19例(32.2%),男女之比2.1:1;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卫生宣教和疫苗的接种对降低流行性腮腺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向绍志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水平和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51例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并根据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的不同水平把患者分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51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中,27例(17.9%)高尿酸血症。在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胱抑素C升高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23.0%和18.8%,但同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血清胱抑素C升高组明显高于正常组。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尿酸与胱抑素C呈正相关(r=0.478),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高血压社区管理中,常规检测并控制血尿酸有利于高血压肾病的预防,建议把尿酸的控制纳入高血压的综合控制指标。
作者:王敬丽;高俊岭;周晨;朱耀城;戴俊明;傅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婴幼儿分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重症手足口病婴幼儿5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所需退热时间和治愈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婴幼儿分级治疗的疗效较佳,且有助于减少抗炎药物的使用。
作者:刘巧红;胡晓芳;刘彩霞;唐蕾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患者40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定期进行微生物检验,比较两组出院时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出院时,轻度感染6例(3.0%),中度感染2例(1.0%),重度感染1例(0.5%),感染发生率4.5%,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住院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定期进行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以及患者就医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大鹏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对东海县石榴镇居民死因进行分析,根据死因分析的相关数据为政府制订相关干预措施,制订有利数据。方法:对东海县石榴镇居民死亡原因登记卡进行整理和统计,将2011-2013年的居民死亡原因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2011-2013年东海县石榴镇居民位居前5位主要死亡原因为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肺癌、肝癌、胃癌;还有其他死亡原因:食管癌、恶性肿瘤、车祸、自杀、意外事故、糖尿病、溺水、其他疾病等;3年死亡居民性别数量看男性与女性基本持平,男性略多于女性;死亡例数位居前3位的年龄段:>65岁居民、40~64岁居民、20~39岁居民;其中>65岁居民死亡人数多,且明显大于其他年龄段死亡人数。结论:危害东海县石榴镇居民健康的主要死亡因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男性与女性之间,不同年龄段之间的死亡原因均不相同,根据不同性别及年龄人群的特点,相关部门可开展疾病预防及控制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作者:尚小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心脏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诊断资料。结果:临床表现:21例甲亢症状典型,45例甲亢症状不典型;66例甲亢性心脏病中表现心力衰竭30例。误诊情况:66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有16例误诊;16例误诊均因甲亢症状不典型;明确诊断者经抗甲亢治疗,均有效。误诊病例经确诊后经抗甲亢治疗,心力衰竭缓解较慢,心电图表现心房纤颤者,经治疗均未转为窦性心律。结论:甲亢心脏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对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心脏扩大以及心力衰竭患者,应尽早检查其甲状腺功能,以便早期发现和诊断甲亢心,减少误诊、漏诊。
作者:李志杰;张文书;张国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肝叶切除治疗的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及CT检查检查确诊,均行胆道探查肝叶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55例患者均行肝切除手术,所有患者均成功取石,手术时间(185.5±50.6)分钟,术中出血(250±200)ml,术后无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切口感染1例,发生胆瘘1例。经过3~15个月的随访,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1.8%,优良率98.2%。结论:肝叶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复发率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兰钫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12月收治因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18例为观察组,2012年1月-12月收治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患者20例作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仅给予宫缩素静滴或(和)宫体、肌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胎儿顺利娩出之后给予12 U的垂体后叶素+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缓慢静推(约10分钟),同时给予林格氏液500 ml,再给予400μg的米索前列醇塞肛治疗,两组根据情况给予输血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95.0%,死亡1例,死亡率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缩素、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是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的重要药物,疗效显著。
作者:杨玉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1次/日,静滴。对照组采用注射用盐酸川芎嗪16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1次/日,静滴;均2周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78.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优于注射用盐酸川芎嗪。
作者:郭丽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评价肛门皮瓣再造成形术对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收治混合痔患者12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肛门皮瓣再造成形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愈合时间短,且肝门狭窄、肛周水肿、疼痛及再次手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门皮瓣再造成形术治疗混合痔比传统的内扎外切法临床并发症少,外型美观。
作者:王建国;张玉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对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预后情况进行研究,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25例,随机分成存活组与死亡组,对其临床病例进行研究,分析脑出血量、脑室积血、血肿以及出血部位情况预后影响。结果:本文研究的25例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中,10例存活(40%)、15例死亡(60%),死亡原因与出血量、脑室积血、血肿形状、出血部位有着密切关系。结论:对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尽早诊断治疗,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军朋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4年1月收治良性卵巢肿瘤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予腹腔镜下良性肿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邓智丹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经胸腔镜下行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举措。方法:2010年3月-2013年6月收治肺癌患者50例,采取经胸腔镜下行肺癌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满意度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并发症发生率8%,显著低于对照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主要以心律失常、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脓胸、皮下血肿为主,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于促使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尽早恢复有积极意义,可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陈敏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规范方案治疗临床体会。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肺结核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0例,均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回顾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PaO2明显下降,呼吸频率、心率、pH值明显上升,相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采用双水平正压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促使预后好转,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普遍推广。
作者:卢广余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均予以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加用养血清脑颗粒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血压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令狐斌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急症,常合并心律失常,且常常呈持续性、阵发性、多样性的变化,因此护理至关重要。故要求护士要学习心电图知识,严密观察心电监护的变化,及早提供信息,协助医生做好治疗,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文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了解学龄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提高免疫接种率。方法:在街道办及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陪同下,调查人员到城市流动人员集中的小区逐户调查,查看接种证、接种卡以及各项记录。结果:符合调查要求的儿童246例,男134例,女112例;第1胎141例,第2胎105例;本省户口90例,外省户口156例;初中及以下学历90.71%,高中以上学历9.29%。家庭年收入<15000元6.37%,15000~20000元76.65%,>300002.14%。家长仅能说出1种疫苗64.32%,能够说出全部疫苗2.31%。178例流动儿童接受过免疫接种,在原籍地建证72例,本地建证174例,卡疤143例;七苗合格125例,不合格28例,未接种25例。结论: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了儿童免疫接种率,有待加强管理监督、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作者:苏振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12月收治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8例,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和别嘌呤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结合中药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1.8%,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2%,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作者:汪志林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近有研究表明,缺氧诱导因子-1α在椎间盘细胞的重吸收与椎间盘细胞的生存方面可能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对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过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袭开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在持续改进医院护理质量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所带来的影响。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患者260例,将160例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100例接受普通护理服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问卷,发放给以上患者,以不记名的方式让患者填写问卷调查并回收,比较二者对改进护理质量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产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生活护理、治疗护理以及一级护理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患者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可以有效增加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医务人员不仅可以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加强患者的心理抵抗能力,缓解患者的焦虑以及不安情绪,同时还可以听取患者对于医院护理工作的意见,为医院持续改进护理工作的质量提供有力依据和线索,进而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言泉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