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阳阳;谢广平
目的:探讨非手术牵引床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本组患者42例,在普通可透视X线手术床下行非手术牵引床PFNA内固定术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6分钟,平均出血量80 ml。术后所有患者术口甲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结论:在普通手术床下行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采取蛙式位透视及时调整内固定物植入的位置,有效地克服了普通手术床复位透视的困难,终达到了满意的手术效果。
作者:陈志强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对肝左右叶联合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疗效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8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入院前后时间随机给予其中43例肝左右叶联合切除治疗(甲组),另43例采用肝叶与肝段切除治疗(乙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通过相应治疗,在治疗优良率上,甲组95.3%(41/43),乙组76.7%(33/4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甲组4.65%(2/43),乙组30.2%,甲组显著少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来说,运用肝左右叶联合切除治疗可起到显著的疗效,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减少残留结石,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永智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单纯性脂肪肝患者11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肝功能、体重指数、血脂水平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肝功能、体重指数、血脂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刘占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急症,常合并心律失常,且常常呈持续性、阵发性、多样性的变化,因此护理至关重要。故要求护士要学习心电图知识,严密观察心电监护的变化,及早提供信息,协助医生做好治疗,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文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辅助下等离子刀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腺样体刮除术+全扁桃体切除术。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白膜脱落时间、术后出血例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GPS,两组LSaO2和AHI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刀辅助内镜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创伤小、出血少、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赵菊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对急性胰腺炎发病原因及临床诊治进行分析。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应用彩超和CT显示对其病因进行分析,并对30例患者治疗前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胆管感染40.00%,胆道病变36.67%,是急性胰腺炎主要病因;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其病症表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与CT诊断显示,急性胰腺炎多样病因中以胆道病变与胆管感染为主。同时,根据病因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总结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疗效及探讨冠心病临床护理的对策。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7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4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4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0%。结论:合理药物治疗及优质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主动性,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控制病情。
作者:朱彩霞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赛肤润预防老年卧床患者臀红的临床效果,为预防老年卧床患者臀红提供简单、可靠的方法。方法:把100例老年卧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赛肤润作为臀部护理用品,对照组使用爽身粉作为臀部护理用品。对比临床观察效果。结果: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83,P<0.05)。结论:赛肤润对老年卧床患者臀红预防作用明显优于爽身粉。
作者:胡雅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疗效及其超声评价。方法:7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给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记录其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7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经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后,治愈74例(94.87%),失败率仅5.13%(4例),治愈率与失败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69%,均属于局部皮肤红斑。结论:应用超声确诊及判断输尿管结石疗效准确性较高,且经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后患者疗效及预后效果均较为理想,有效保障其生活质量。
作者:覃明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乡镇卫生院高血压综合防治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2月-7月收治高血压患者85例,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行为习惯变化情况。结果:通过6个月的健康教育,患者的血压由宣教前的(148.94±10.59)/(95.15±9.33)mmHg降至宣教后的(135.57±10.92)/(86.23±8.4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为习惯(低盐饮食、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坚持用药和定期测血压)亦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乡镇卫生院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活动有助于农村患者血压的控制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李敏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均予以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加用养血清脑颗粒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血压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令狐斌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总结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反流性食管炎患者312例,根据患者年龄进行分组,≥60岁的112例为老年组,<60岁的200例为非老年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在慢性咳嗽、咽部异物感、胃灼热感、反酸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上腹部隐痛和胸骨后疼痛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轻度72例(64.3%),中度26例(23.2%),重度14例(12.5%);非老年组轻度148例(74.0%),中度41例(20.5%),重度11例(5.5%),两组在轻度和重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高于非老年人,多见于男性,临床症状不典型,食管外症状较多见,重度食管炎的发生率高。因此全面掌握反流性食管炎相关知识,才能减少漏诊、误诊。
作者:申文怡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西药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8.3%,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治愈率26.1%,总有效率60.9%。两组比较,治愈率、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偏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司衍学;乔建华;薛伶俐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统一测定血清中P选择素的水平。运用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P选择素显著高于脑供血不足组和对照组,脑供血不足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选择素水平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展判定有重要价值。
作者:梁智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切除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6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实施腹腔镜手术,采取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总结护理方法。结果:60例患者中11例患者转开腹手术,1例出现引流管出血,3例患者胆管受损,4例出现胆瘘、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和切口感染,比例6.67%,治疗顺利无复发。结论: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切术治疗效果好,配合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可显著促使患者早日康复,降低复发几率。
作者:苏兴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优质服务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当中运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5月-2014年3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64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各32例,对优质护理组使用优质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护理服务,对常规护理组使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常规护理服务,对两组住院时间、疾病的控制情况以及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常规护理组平均住院时间10.5天,要多于优质护理组的平均住院时间9.0天,在常规护理组当中,有2例患者对护理服务存在不满经过有效沟通之后得到了解决,服务满意度93.75%,而优质护理组当中,无一例患者出现不满意,服务满意度100%,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使用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以更好地加强医护之间的合作关系,减少医护与患者之间矛盾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同时还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节约患者的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医疗经济负担,因此优质护理服务是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曹淑芬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妊娠结局。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妊娠期高血压患者50例,同时收集同期非妊娠期高血压产妇50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发生凝血功能异常4例(8.0%),过期妊娠6例(12.0%),HLELLP综合征3例(6.0%),产后出血5例(10.0%);对照组发生凝血功能异常1例(2.0%),过期妊娠1例(2.0%),发生产后出血1例(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治疗后动脉血压、24h尿蛋白明显低于治疗前,24h尿量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发生胎儿窘迫4例(8.0%),新生儿窒息10例(20.0%),低体重儿5例(10.0%),胎儿生长受限4例(8.0%),胎儿畸形5例(10.0%);对照组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各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对母婴相关并发症关系密切,应引起临床的关注。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3(IL-33/ST2)信号传导通路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根据 ResMed sullivan autoset 睡眠呼吸监测系统进行睡眠检查确诊OSAS患者;采集静脉血,以Western-blot方法检测血清中IL-33和受体ST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OSAS 患者血清中 IL-33和 ST2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性炎症是OSAS的病理基础,IL-33/ST2信号传导通路很有可能参与了OSAS患者的系统性炎症。
作者:徐乾乾;管淑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对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预后情况进行研究,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25例,随机分成存活组与死亡组,对其临床病例进行研究,分析脑出血量、脑室积血、血肿以及出血部位情况预后影响。结果:本文研究的25例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中,10例存活(40%)、15例死亡(60%),死亡原因与出血量、脑室积血、血肿形状、出血部位有着密切关系。结论:对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尽早诊断治疗,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军朋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全部患者均采取改善心肌供血等常规处理及控制血糖达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240 mg+5%葡萄糖溶液250 ml+诺和灵R 4 U静滴,1次/日,用药14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液动力学比治疗前显著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临床效果较满意,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杨志勇;董吉云;陈继群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