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左右叶联合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疗效分析

李永智

关键词:肝左右叶联合切除, 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对肝左右叶联合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疗效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8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入院前后时间随机给予其中43例肝左右叶联合切除治疗(甲组),另43例采用肝叶与肝段切除治疗(乙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通过相应治疗,在治疗优良率上,甲组95.3%(41/43),乙组76.7%(33/4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甲组4.65%(2/43),乙组30.2%,甲组显著少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来说,运用肝左右叶联合切除治疗可起到显著的疗效,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减少残留结石,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推广。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观察组采取中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采取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9%,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

    作者:相世和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肛门皮瓣再造成型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肛门皮瓣再造成形术对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收治混合痔患者12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肛门皮瓣再造成形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愈合时间短,且肝门狭窄、肛周水肿、疼痛及再次手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门皮瓣再造成形术治疗混合痔比传统的内扎外切法临床并发症少,外型美观。

    作者:王建国;张玉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重症手足口病婴幼儿分级治疗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婴幼儿分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重症手足口病婴幼儿5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所需退热时间和治愈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婴幼儿分级治疗的疗效较佳,且有助于减少抗炎药物的使用。

    作者:刘巧红;胡晓芳;刘彩霞;唐蕾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硫酸镁与孟鲁司特联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硫酸镁与孟鲁司特联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142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研究组给予硫酸镁与孟鲁司特联合疗法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干咳、过敏性鼻炎、呼吸困难、心功能衰竭以及面部浮肿常见临床表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晕、呕吐、便秘和皮疹及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硫酸镁与孟鲁司特联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风英;吴倩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临床输液致热原样反应1例

    输液反应指在输液过程中,因某种原因发生一系列原发疾病所没有的症状或体征,临床上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很多。通过分析本院发生的1例输液反应的可能原因,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作者:张梅;王成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健康管理对成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干预效果的评价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成人哮喘缓解期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健康管理干预组和药物对照组;健康管理干预组进行系统的健康管理,药物对照组予孟鲁司特钠片10 mg,1次/晚,口服;在干预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生命质量、肺功能PEF昼夜变异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管理干预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结论:系统的健康管理方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改善肺功能PEF昼夜变异率指标、缓解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症状。

    作者:朱镇;胡正路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东海县石榴镇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对东海县石榴镇居民死因进行分析,根据死因分析的相关数据为政府制订相关干预措施,制订有利数据。方法:对东海县石榴镇居民死亡原因登记卡进行整理和统计,将2011-2013年的居民死亡原因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2011-2013年东海县石榴镇居民位居前5位主要死亡原因为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肺癌、肝癌、胃癌;还有其他死亡原因:食管癌、恶性肿瘤、车祸、自杀、意外事故、糖尿病、溺水、其他疾病等;3年死亡居民性别数量看男性与女性基本持平,男性略多于女性;死亡例数位居前3位的年龄段:>65岁居民、40~64岁居民、20~39岁居民;其中>65岁居民死亡人数多,且明显大于其他年龄段死亡人数。结论:危害东海县石榴镇居民健康的主要死亡因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男性与女性之间,不同年龄段之间的死亡原因均不相同,根据不同性别及年龄人群的特点,相关部门可开展疾病预防及控制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作者:尚小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止痛消炎膏联合肝素钠乳膏外涂治疗医源性新生儿钙盐沉积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止痛消炎膏联合肝素钠乳膏外涂治疗医源性新生儿钙盐沉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医源性新生儿钙盐沉积症患儿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试验组在钙盐沉积处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干净后先涂抹肝素钠乳膏并适当局部按摩后用止痛消炎膏敷于患处,3次/日;对照组用透明质酸酶局部封闭。结果:试验组全部治愈,疗程18~29天,平均(23.7±3.5)天;对照组治愈率86.7%,疗程47~56天,平均(52.2±2.7)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痛消炎膏联合肝素钠乳膏外涂治疗医源性新生儿钙盐沉积症治愈率高,疗程短,可行性较强,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磊;侯钰佩;李丹凤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七氟醚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七氟醚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耳鼻喉科手术80例。ASA分级为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3~12岁,体重指数20~27 kg/m2,无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于诱导前15分钟内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低、中、高剂量的右美托咪啶组(DL 组、DM 组、DH 组)于诱导前15分钟内分别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4μg/kg、0.7μg/kg、1.0μg/kg,输注时间为15分钟。麻醉诱导:8%七氟醚吸入诱导至睫毛反射消失后静脉输注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 mg/kg,行气管内插管。术中维持:2%~3%七氟醚吸入,TCL丙泊酚4~10 mg/(kg·h)。记录手术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导管)、苏醒时间(手术结束至呼唤睁眼时间)、术后2小时内躁动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小时内试验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15%、5%、5%,与对照组的3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 PAED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降低七氟醚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0.7μg/kg的右美托咪啶更适合应用于临床。

    作者:何德廷;李建军;宋美松;林玉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治胆结石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6%,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8%,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且术中痛苦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映良;段中华;王正富;王忠云;李红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梅毒诊断的不同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梅毒诊断的应用特点。方法:2012年6月-2013年8月皮肤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8360份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卡实验(RPR)、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检测,分析这3种检测手段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特点。结果:TPPA法检测阳性413例,RPR的假阳性率9.74%(75/770),假阴性率25.45%(196/770),TP-ELISA的假阳性率8.44%(65/770),无假阴性率。结论:梅毒检测的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必要时可将Tp-ELISA、RPR和TPPA联合检测以便减少临床误诊、漏诊的发生,从而减少不必要心理和经济负担。

    作者:林榕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疗效及药理机制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曲美他嗪用于冠心病伴有左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44例,按照入院挂号的单双码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2例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22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同时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结果:两组左室壁运动评分、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等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用于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心肌射血分数有所提高,在临床中的实用性、可推行性较强。

    作者:杞建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体外震波碎石治疗的超声评价

    目的:探讨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疗效及其超声评价。方法:7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给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记录其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7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经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后,治愈74例(94.87%),失败率仅5.13%(4例),治愈率与失败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69%,均属于局部皮肤红斑。结论:应用超声确诊及判断输尿管结石疗效准确性较高,且经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后患者疗效及预后效果均较为理想,有效保障其生活质量。

    作者:覃明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家庭医生制模式下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方法的实践

    目的:探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家庭医生制模式下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3年对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个站点开展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方法,分析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确立家庭医生制模式下中医全科团队各成员在老年中医健康管理中的角色与程序,建立绩效考核办法,实施1年后老年人中医体质知晓率、中医保健知识知晓率和中医药保健依从率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1),对社区服务满意度也由实施前的71.3%提高到95.0%( P<0.01)。结论:以家庭医生制为核心、中医全科团队参与的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作者:沈志萍;夏伟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泮托拉唑钠冻干粉剂注射剂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钠冻干粉剂注射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按照知情自愿原则,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在入院后均给予输血、补液常规治疗,并配合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泮托拉唑钠冻干粉剂注射剂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8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不良反应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智艳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急性重型肝炎合并大疱性皮肤松解症1例的护理

    急性重型肝炎合并大疱性皮肤松解症是肝病中严重的疾病之一,死亡率较高,如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很容易导致死亡。本文简要介绍1例急性重型肝炎合并大疱性皮肤松解症的护理。

    作者:黄本卿;董盼;杨树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采用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临床治疗的方法和对策。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0例。对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药物治疗,对联合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23例(76.67%),无效5例(16.67%),不良反应2例(6.67%);厄贝沙坦组有效16例(53.33%),无效10例(33.33%),不良反应4例(13.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较高,安全性能好,降压时间长,值得继续研究和完善。

    作者:苟晓虎;申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中医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对脾胃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方法:收治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5例,其中观察组给予中医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中医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从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原发性高血压采用缬沙坦联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均予以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加用养血清脑颗粒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血压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令狐斌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消化内科中存在的用药不合理现象及应对措施

    目的:通过分析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用药不合理情况,找到使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安全得到提高的措施。方法:选取近3年就诊的300例患者的处方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用药不合理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本次选取的300例患者的处方中,共有46张不合理处方;其中有11张不合理药物理化性质,16张药理拮抗,9张不合理药动学,10张不合理临床指征。结论:不合理用药情况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中仍有诸多存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一情况进行解决,以达到提高用药合理的水平。

    作者:刘志超;赵国栋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