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廷;李建军;宋美松;林玉春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患者40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定期进行微生物检验,比较两组出院时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出院时,轻度感染6例(3.0%),中度感染2例(1.0%),重度感染1例(0.5%),感染发生率4.5%,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住院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定期进行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以及患者就医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大鹏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尿路结石的术前、术后护理及贯穿其中的健康教育。方法:对5年来使用ESWL治疗的350例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观察经验进行总结。结果:肾结石143例患者中,总有效粉碎率89.5%。输尿管上段结石98例患者中,总有效粉碎率93.9%。输尿管下段结石109例患者中,总有效粉碎率83.5%。大多数患者对碎石效果满意。结论:尿路结石患者行ESWL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提高碎石及排石的成功率,有效减少并发症,减少复发。
作者:魏丽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比较西格列汀和阿卡波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与耐受性。方法: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30例)和阿卡波糖组(30例),分别口服西格列汀100 mg,1次/日,阿卡波糖50 mg,3次/日。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 FPG、2hPG、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治疗后 FPG、HbA1c降低较阿卡波糖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血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MI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卡波糖组不良反应比西格列汀组多。结论:西格列汀和阿卡波糖均可有效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FPG、2hPG及HbA1c。西格列汀降低FPG、HbA1c的作用优于阿卡波糖,对餐后血糖的降低程度相似。
作者:吴心池;唐伟;方铭;高远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铁路职工健康体检中的作用。方法:在体检工作的检前、检中、检后各阶段,开展健康知识宣传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健康咨询以及诊断结果干预对策建议。结果:铁路职工对常见病防治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防病意识不断增强;健康体检参检率逐年提高。结论:实施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健康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卫生保健知识,真正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早治。
作者:赵明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送检的痰、血液、脑脊液等标本进行一般细菌培养,血液注入小儿中和抗生素血培养瓶,放置BacT/ALERT3D血培养仪培养,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系统鉴定细菌,以K-B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共检出大肠埃希菌120株,其中有49株产 ESBLs(40.83%),其中2012年检出大肠埃希菌52株,有13株产ESBLs(25.0%);2013年检出大肠埃希菌68株,有36株产ESBLs(52.94%)。118株分离自呼吸道标本(98.33%),2株分离自血液(1.67%)。49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100%耐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不敏感率分别为73.6%和42.3%;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0.6%中度敏感,79.4%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高度敏感,敏感率86.32%。未出现耐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菌株。结论:新生儿感染大肠埃希菌以呼吸道标本检出多, ESBLs阳性率2013年比2012年有明显升高趋势,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多重耐药现象不容乐观,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诱导型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李方;井淼;孙春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鼾症俗称打呼噜,其有轻重之分,有一些对身体健康没多大影响的单纯性鼾症,就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平时在睡眠行为上稍微注意(如侧卧位)就会改善。但如果打鼾到严重到一定程度,或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会影响身体健康,那就一定要治疗。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采用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临床治疗的方法和对策。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0例。对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药物治疗,对联合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23例(76.67%),无效5例(16.67%),不良反应2例(6.67%);厄贝沙坦组有效16例(53.33%),无效10例(33.33%),不良反应4例(13.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较高,安全性能好,降压时间长,值得继续研究和完善。
作者:苟晓虎;申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本文通过对6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加强临床观察、实施急救、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48例患者出血停止,6例死亡,7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得出结论:急性期护理及临床观察非常重要,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有效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及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和再出血率。
作者:苗保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分析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用药不合理情况,找到使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安全得到提高的措施。方法:选取近3年就诊的300例患者的处方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用药不合理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本次选取的300例患者的处方中,共有46张不合理处方;其中有11张不合理药物理化性质,16张药理拮抗,9张不合理药动学,10张不合理临床指征。结论:不合理用药情况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中仍有诸多存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一情况进行解决,以达到提高用药合理的水平。
作者:刘志超;赵国栋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DOC)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DOC模式给予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处理,并比较两组治疗结局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95.0% VS 80.0%),骨折治疗优良率明显大于对照组(85.0% VS 6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OC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效果显著,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救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建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优质服务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当中运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5月-2014年3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64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各32例,对优质护理组使用优质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护理服务,对常规护理组使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常规护理服务,对两组住院时间、疾病的控制情况以及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常规护理组平均住院时间10.5天,要多于优质护理组的平均住院时间9.0天,在常规护理组当中,有2例患者对护理服务存在不满经过有效沟通之后得到了解决,服务满意度93.75%,而优质护理组当中,无一例患者出现不满意,服务满意度100%,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使用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以更好地加强医护之间的合作关系,减少医护与患者之间矛盾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同时还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节约患者的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医疗经济负担,因此优质护理服务是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曹淑芬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心脏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诊断资料。结果:临床表现:21例甲亢症状典型,45例甲亢症状不典型;66例甲亢性心脏病中表现心力衰竭30例。误诊情况:66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有16例误诊;16例误诊均因甲亢症状不典型;明确诊断者经抗甲亢治疗,均有效。误诊病例经确诊后经抗甲亢治疗,心力衰竭缓解较慢,心电图表现心房纤颤者,经治疗均未转为窦性心律。结论:甲亢心脏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对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心脏扩大以及心力衰竭患者,应尽早检查其甲状腺功能,以便早期发现和诊断甲亢心,减少误诊、漏诊。
作者:李志杰;张文书;张国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通常指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是一种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对COPD的治疗应从预防着手,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可逆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围绕COPD病程中的各个环节综合治疗,延缓病情进展,减少急性加重,使患者处于佳身心健康状态。本文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综合治疗作一简单介绍,以期望对未来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谌志强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水平和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51例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并根据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的不同水平把患者分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51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中,27例(17.9%)高尿酸血症。在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胱抑素C升高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23.0%和18.8%,但同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血清胱抑素C升高组明显高于正常组。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尿酸与胱抑素C呈正相关(r=0.478),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高血压社区管理中,常规检测并控制血尿酸有利于高血压肾病的预防,建议把尿酸的控制纳入高血压的综合控制指标。
作者:王敬丽;高俊岭;周晨;朱耀城;戴俊明;傅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钠冻干粉剂注射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按照知情自愿原则,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在入院后均给予输血、补液常规治疗,并配合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泮托拉唑钠冻干粉剂注射剂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8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不良反应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智艳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FJ-008B妇科臭氧治疗仪治疗妇科常见阴道炎及宫颈疾患的疗效。方法:对503例阴道炎和宫颈疾病使用FJ-008B妇科臭氧治疗仪臭氧水冲洗阴道5分钟后,经治疗探头导入仪器产生浓度200~400 mg/h的臭氧气雾混合体在阴道内喷射治疗15分钟,1次/日,10天1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FJ-008B妇科臭氧治疗仪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纳囊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无创伤及不良反应。结论:FJ-008B妇科臭氧治疗仪是非药物治疗妇科常见阴道炎的一种方法,效果明显。
作者:徐菽涓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利用抗生素与不利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上呼吸道感染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清开灵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对照组9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82%,对照组4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时,选用清开灵注射液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培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广播体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个精神科男病房,其中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1例,1个病房患者为对照组60例,另1个病房为广播体操组61例。做操前后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精神病患者护理观察量表(NOSIE)评定疗效。结果:广播体操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广播体操运动能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陶宁蔚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对肝左右叶联合切除治疗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疗效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8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入院前后时间随机给予其中43例肝左右叶联合切除治疗(甲组),另43例采用肝叶与肝段切除治疗(乙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通过相应治疗,在治疗优良率上,甲组95.3%(41/43),乙组76.7%(33/4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甲组4.65%(2/43),乙组30.2%,甲组显著少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来说,运用肝左右叶联合切除治疗可起到显著的疗效,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减少残留结石,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永智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辅助下等离子刀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腺样体刮除术+全扁桃体切除术。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白膜脱落时间、术后出血例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GPS,两组LSaO2和AHI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刀辅助内镜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创伤小、出血少、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赵菊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