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
目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调查结果,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镇域内6291例为对象,测定身高、体重、血压,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结果:血糖异常率20.11%,糖尿病(DM)患病率14.22%。结论:糖尿病是区域内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一种常见慢性病,并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李学会;王万良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钠冻干粉剂注射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按照知情自愿原则,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在入院后均给予输血、补液常规治疗,并配合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泮托拉唑钠冻干粉剂注射剂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8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不良反应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智艳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影响神经内科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为预防和控制提供积极的护理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4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547例,并就其肺部感染因素进行调查统计。结果:从1547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调查中,发生肺部感染病例44例,发生率2.84%。其中内源性因素有年龄、瘫痪、原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等;外源性因素有侵入性检查、人工机械通气、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及误吸等。结论:对于外源性感染,可以从临床护理上强化预防干预,特别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减少发病率。
作者:杜家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送检的痰、血液、脑脊液等标本进行一般细菌培养,血液注入小儿中和抗生素血培养瓶,放置BacT/ALERT3D血培养仪培养,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系统鉴定细菌,以K-B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共检出大肠埃希菌120株,其中有49株产 ESBLs(40.83%),其中2012年检出大肠埃希菌52株,有13株产ESBLs(25.0%);2013年检出大肠埃希菌68株,有36株产ESBLs(52.94%)。118株分离自呼吸道标本(98.33%),2株分离自血液(1.67%)。49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100%耐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不敏感率分别为73.6%和42.3%;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0.6%中度敏感,79.4%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高度敏感,敏感率86.32%。未出现耐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菌株。结论:新生儿感染大肠埃希菌以呼吸道标本检出多, ESBLs阳性率2013年比2012年有明显升高趋势,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多重耐药现象不容乐观,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诱导型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李方;井淼;孙春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急性重型肝炎合并大疱性皮肤松解症是肝病中严重的疾病之一,死亡率较高,如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很容易导致死亡。本文简要介绍1例急性重型肝炎合并大疱性皮肤松解症的护理。
作者:黄本卿;董盼;杨树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服药时应适当饮水送服,切忌干吞药片,以免药物附于食管壁,对黏膜造成损伤,甚至引起溃疡出血。在服用某些药物时要多饮水,对溶解度小而服用剂量较大的药物,增加饮水量可以增加其溶出速度和药量,进而增强药效。对于刺激性的药物,若胃中没有足够的水分稀释,会造成局部药物浓度过大而刺激性增大,导致胃部溃疡。在服用下列药物时,宜多饮水。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在持续改进医院护理质量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所带来的影响。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患者260例,将160例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100例接受普通护理服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问卷,发放给以上患者,以不记名的方式让患者填写问卷调查并回收,比较二者对改进护理质量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产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生活护理、治疗护理以及一级护理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患者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可以有效增加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医务人员不仅可以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加强患者的心理抵抗能力,缓解患者的焦虑以及不安情绪,同时还可以听取患者对于医院护理工作的意见,为医院持续改进护理工作的质量提供有力依据和线索,进而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言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中的作用。方法:以是否发生过动静脉内瘘失功分组,对比各指标两组间的差异,用 Pearson 法进行 Hhcy 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失功组 Hcy 水平(33.33±3.01)mmol/L明显高于未失功组(26.41±1.22)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和Hcy为造成自体动静脉瘘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Hcy:OR=1.157,95%CI:1.028~1.301)。长期口服叶酸例数组间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血液透析患者Hhcy高发,Hhcy可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发生率增加。口服叶酸和维生素B族治疗有效降低患者Hcy水平,减少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的风险。
作者:田新;穆静;何延波;张立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性护理。方法: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0名,对其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基础护理,治疗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包括小儿的药物指导、心理、呼吸道护理、出院指导、患儿家长的指导和院外的健康讲座等。结果:对照组经一般护理,治疗有效率70%,治疗组经整体护理,有效率95%,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护理中,经整体护理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一般护理,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曹春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调查北京某单位人群的血脂水平、分布特征及血脂异常患病率,并探讨血脂水平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单位职工按性别、年龄分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个组的体重指数(BMI)、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脂水平与体重指数的关系。结果:男性30岁组较20岁组BMI、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增长为显著,而女性40岁组较30岁组的BMI、TC、TG、LDL-C增长显著。血脂异常在男性以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而女性则以高胆固醇血症为主。BMI与女性血脂水平特别是甘油三酯水平更为相关。结论:对青年男性及更年期女性需要及早采取措施控制血脂水平,控制体重对于降低血脂水平是必要的。
作者:徐宁;田利源;冯桂海;高镇北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音乐干预在早产儿PICC置管困难时的作用。方法:41例PICC置管困难的早产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置管困难时试验组给予音乐干预,对照组给予口服葡萄糖水或助手按摩,观察两组在接受穿刺时、置管困难时、接受干预(音乐或按摩)后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及整个置管用时(不包含穿刺用时)。结果:两组在接受穿刺时、置管困难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接受不同干预后,两组心率变化、血氧饱和度波动出现差异,试验组音乐干预后心率(139.71±10.24)次/分,SPO2(95.34±4.42)%,置管用时(8.74±2.12)分钟;对照组按摩干预后心率(150.01±13.79)次/分,SPO2(91.77±3.97)%,置管用时(23.56±5.85)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干预在早产儿PICC置管困难时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疼痛,缓解静脉痉挛,有利于置管操作的顺利进行,缩短操作时间,保证PICC送管成功及置管安全。
作者:唐蕾;赵磊;时富枝;杨丽;刘芳;张耀东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2008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9%,观察组总有效率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比索洛尔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该方法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吴道忠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硫酸镁与孟鲁司特联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142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研究组给予硫酸镁与孟鲁司特联合疗法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干咳、过敏性鼻炎、呼吸困难、心功能衰竭以及面部浮肿常见临床表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晕、呕吐、便秘和皮疹及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硫酸镁与孟鲁司特联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风英;吴倩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统一测定血清中P选择素的水平。运用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P选择素显著高于脑供血不足组和对照组,脑供血不足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选择素水平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展判定有重要价值。
作者:梁智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哈巴河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11-2013年收治流行性腮腺炎患者2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1年发病99例(0.124%),2012年发病77例(0.096%),2013年发病59例(0.075%),发病率逐年降低。2011年0~4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25例(25.3%),5~10岁发病52例(52.5%),11~15岁发病22例(22.2%);2012年0~4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19例(24.7%),5~10岁发病37例(48.1%),11~15岁发病21例(27.3%);2013年0~4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12例(20.3%),5~10岁发病27例(45.8%),11~15岁发病20例(33.9%),发病人数逐年减低,0~4岁和5~10岁的发病人数发病率逐年减低,11~15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组2011年男孩发病66例(66.7%),女孩发病33例(33.3%),男女之比2:1;2012年男孩发病51例(66.2%),女孩发病26例(33.8%),男女之比1.96:1;2013年男孩发病40例(67.8%),女孩发病19例(32.2%),男女之比2.1:1;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卫生宣教和疫苗的接种对降低流行性腮腺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向绍志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心脏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诊断资料。结果:临床表现:21例甲亢症状典型,45例甲亢症状不典型;66例甲亢性心脏病中表现心力衰竭30例。误诊情况:66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有16例误诊;16例误诊均因甲亢症状不典型;明确诊断者经抗甲亢治疗,均有效。误诊病例经确诊后经抗甲亢治疗,心力衰竭缓解较慢,心电图表现心房纤颤者,经治疗均未转为窦性心律。结论:甲亢心脏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对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心脏扩大以及心力衰竭患者,应尽早检查其甲状腺功能,以便早期发现和诊断甲亢心,减少误诊、漏诊。
作者:李志杰;张文书;张国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分析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用药不合理情况,找到使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安全得到提高的措施。方法:选取近3年就诊的300例患者的处方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用药不合理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本次选取的300例患者的处方中,共有46张不合理处方;其中有11张不合理药物理化性质,16张药理拮抗,9张不合理药动学,10张不合理临床指征。结论:不合理用药情况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中仍有诸多存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一情况进行解决,以达到提高用药合理的水平。
作者:刘志超;赵国栋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高血压是老年人常患的一种疾病,它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针对老年高血压的特点,老年人高血压常用药为利尿剂,其他依次是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及其他药物等。单一药物治疗者少,联合治疗的方案比较普遍,可取得很好的降压效果。本文简要介绍老年人高血压临床诊治的新进展。
作者:朱彩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应用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HAART)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艾滋病患者10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行HAART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生命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CD4+ T淋巴细胞数量相应增加,健康状况有所好转且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均得到缓解。结论:艾滋病患者应用HAART治疗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朝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红皮病型银屑病的发病诱因、伴发疾病、治疗方法等临床以及病理特点。方法:对107例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是以40~50岁为主,多数是因为不规范应用糖皮质激素、外用刺激性药物等治疗银屑病所引起,且红皮病型银屑病常伴有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疾病,并根据病因与其病理的特点可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规范银屑病的常规治疗及控制治疗可明显降低红皮病型银屑病的发病率,了解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病理学表现有利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张晓岚 刊期: 2014年第21期